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20年的最後一天

        我坐在書桌前不時聽見窗外傳來的煙花和鞭炮聲,雖然還沒正式步入新的一年,但現在有種2020年已經結束的感覺,相信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等著這艱巨的一年能盡快結束。其實今天對我來說沒什麼特別,還是一如既往地醒來,填飽肚子後就處理文稿的事。但是關於今日要寫的文章內容,我一點頭緒也沒有,不知道自己能在這看似特別卻其實很平凡的日子中寫什麼樣的題材,總覺得寫什麼都不合適。這是我難得在撰寫文章時會有的迷茫感,後來我還是決定在倒數結束這一天的時候才來進行頭腦風暴。而此時此刻已經將近11點半,我這時就只想記錄今天的大小事,算是日記一則吧。

        不瞞大家,其實今天有大半時間都是在處理一年一度的回顧文內容。可能已經看了那篇回顧文的文友會覺得內容也不長,但我確確實實花了許多時間重新回憶之前經歷的事,并且再將比較重要並值得記錄的事寫出來重新編排。為了減少文字的長度,我也翻回以前的照片,重新篩選一番後再進行後期調色。或許沒人會注意這方面的細節,不過等我自己重新回顧的時候就會特別在意,還會責怪自己怎麼可以如此隨便。本來打算完成回顧文後就可以休息一番,看場電影或是繼續讀那本《發現天賦之旅》,可能是受環境或身邊人的影響,總覺得12月31日就是該出一趟門,而不是呆在家等時間流逝。不過疫情尚未穩定,自己也著實不敢到處亂走,但實在是剋制不住想出門走走的衝動,還是拉了家人一同到購物商場逛逛。

        明明是抱著只逛不買的心態出門,但最後我們都各自買了樣東西回家,果然是屬於不買東西就不出門的家庭類型。我買了個檯燈,雖然之前就買了一個,只不過是必須連接插頭才能使用。這次買的是可以用USB充電的檯燈,造型蠻可愛,亮度也還行,只可惜是白燈,我個人還是比較習慣偏黃的燈光效果,不過能方便使用就不該嫌棄那麼多。我媽則買了雙鞋子,之前她去了好幾間鞋店都沒找到她喜歡的鞋款,這次終於讓她遇上了有緣分的鞋子,價格也很合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決定買了下來。我侄女也跟著湊熱鬧,買了一個可以掛在頸項上的枕頭,我稱它為“懶人枕”。雖然只出門不到三小時,但我已經花費將近RM80,不過的確有收穫,至少我買了一直心心念念的檯燈。

        今年的我依然是在家鄉度過,每當來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時都會特別感慨自己的生活狀態,不過我真難得今年可以如此悠哉,還能帶著家人出門繞一繞,買了想買的東西,這也算是一個簡單的慶祝方式。要不是為了安全和健康著想,我還想去別的地方走走,但要是不回家的話,我錢包可能就會破洞了吧。現在靜心想一想,這一整年發生的事的確很多,大多都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有些事甚至就像電視連續劇的情節一樣,不只有高潮起伏,還有各種機緣巧合和驚喜,真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呀。雖然遇到一些令我煩躁和痛苦不堪的事,但也因為如此而讓我重新領悟了好多事,雖然并未達到一夜長大的程度,但已經開始懂得解脫和放鬆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這一年結束了,還有另一個新的年份在等著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無時無刻做好準備,面對新的挑戰。


2020年回顧文

圖片取自網絡

        2020年本該是充滿希望和宏願的一年,卻變成疫情肆虐、導致許多家破人亡事件發生的恐怖年份。所有人的生活都從三月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些人轉換了職業跑道;有些人還在原地踏步;也有些人才剛開始新的生活,而我在今年也陷入了各種思考,領悟和體會了不少事。我終於鼓起勇氣踏出自我改變的步伐,朝著不讓未來自己後悔的方向繼續前進。雖然今年悲喜交加,但都是值得紀念的事,所有遇到的、看到的人事物都可成爲未來路的鋪墊。在還沒正式與2020告別前,當然要仔細回顧這一整年所發生的事,知道自己有什麽樣的收穫。


一、學習咖啡拉花


每次的練習主要是學習如何正確打奶泡以及拉花的標準手勢和技巧。


        雖然我曾經在咖啡館工作,但除了負責送餐和打掃之外,只學習簡單的飲料泡法,不清楚該怎麽冲泡咖啡,只略知皮毛。今年我有幸可以重新瞭解咖啡的知識,也抓到機會能深入學習拉花的技巧。雖然未能達到合格的拉花標準,但我依然獲益匪淺,能體驗成爲咖啡師的感覺已經是件很幸運且幸福的事,若是未來與咖啡依然有緣分,我真的可以考慮繼續研究並學習咖啡相關的技能。


最基本的拉花就是從拉愛心開始。

該拉花稱之爲Tulip(郁金香),不過這杯肯定是不合格的。( ̄▽ ̄)"

洋葱愛心,算是進階版的愛心,有一定的難度。

二、度過意義非凡的生日

時光隧道:2020年的生日

        若真要對比去年與今年的生日,今年的生日真的過得既開心又精彩,我甚至沒想到會收到生日驚喜和禮物。對此我也感到很感慨,自己踏出社會後還能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一同慶祝生日是件多麽難得可貴的事。


三、記錄食譜

        這是我今年最大的突破,因爲從來沒想過要學習下厨的我居然會有拜師學藝,向我媽討教下厨功夫以及技巧的一天。每當我媽準備新的菜餚時,我都會一一拍照、錄影和做筆記,之後再將所有的食譜内容重新整理,再編排成一本真正的食譜。這食譜我暫名爲《陳家食譜》,預計下個月便能完成。我希望這獨門食譜能繼續傳承下去,讓親人都能品嘗到屬於媽媽的家鄉味道。


我使用InDesign編排食譜,在整理時也不斷與媽媽確認内容的完整度。


四、實施100天寫文章挑戰




        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挑戰的事情之一,其實更早之前是打算挑戰1天100字的寫作挑戰,但總覺得難度不高,而我又希望能透過寫作來深入瞭解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狀態,於是便改成100天寫文章挑戰。我是從2020年11月2日開始挑戰,將於2021年2月9日結束。

        雖然我的面子書專頁一直都很低調,除了更新文章、偶爾分享寫作資訊以外,基本上也沒更新什麽狀態,不過感動的事情是依然還有小夥伴願意按贊和留言支持,而且還有身邊的友人認真閲讀我寫的文章,同時得到啓發,這對我來説是莫大的鼓勵。


這是緣希送給我的一幅畫,她是很棒的創作者,歡迎關注她的面子書專頁:躲在貓窩裡的女孩 · 緣希

Roxing羅星是我個人的專頁,目前除了在Blogger更新,也在這裏發表文章。

五、與朋友們相聚

        慢熱又愛獨處的我一直希望能維持與友人的友誼,我本不是一個主動且時常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的人,我知道自己的社交圈非常小,認識的人也不多,沒什麽人脈,於是也想改善這樣的交際情況。今年難得有機會可以靜下心休息,其中我最想完成的事情就是約那些超級無敵難約的友人一起見面敘舊。

        除此之外也和舊同事們暢所欲言,重新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我不擅於打交道,但我樂於聆聽故事,因爲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事情,瞭解更多事務,開拓視野。這也算是我其中一個突破,對於不常出門悠哉玩樂的我而言,這是我最大的進步。尤其聽到友人說“你有了生活。”這句話才讓我徹底醒悟,原來以前的我沒了生活,而現在終於能重新體驗和享受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


六、幸運獲得陳家暘的贈書



這本小説讓寫作中的我受益良多,也謝謝陳大大親筆寫下鼓勵話語。

        我在撰寫文章的這段期間也看了一些書籍,之前工作的日子根本沒額外的精神閱讀,而現在暫時可以每晚安下心,專心閱讀,並增長知識,是我最放鬆的時光。今年我也很幸運獲得來自陳家暘大大的贈書——《學姐,請不要捉弄我!》,另外必須再次恭賀陳大大在第9屆紅蜻蜓少年小説雙年獎中獲得銀獎!其實我認識陳家暘大大多年,從他還沒成爲作者之前就已關注他,所以真的很替他感到開心!此爲他的面子書專頁——陳家暘,歡迎點入關注~


七、入手各種電子產品和器材

        這一年真是我荷包大出血的一年,幸好存的錢足以承擔這些開銷,不過必須强調,這些都是經過我反復思考後才下決心購買的產品,而我之後也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規劃。


第一套產品:平板、鍵盤和滑鼠

時光隧道:小型筆電的組成


三樣產品組合在一起就是“小型筆電”。

平板:Huawei MediaPad T5
鍵盤:Logitech K480
滑鼠:Logitech Pebble M350

        自從有了這一套“小型筆電”後,無論是寫文章還是看戲都極度方便和舒適!尤其是當筆電正在充電的時候就能立刻派上用場,而運動時也可用平板連接藍牙音箱來播放運動訓練的影片,果然深思熟慮後選擇入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o(* ̄▽ ̄*)ブ


第二套產品:錄音器材


房間的一小空間變成錄音區域。

我是使用Adobe Audition的界面錄音。

        主要的錄音器材就是電容式BM800麥克風、麥克風的各種支架、噴麥罩、V8聲卡以及48V幻想電源,購入完整的器材後還要自行組裝和設定。看似專業,實際只是平價的錄音設備,不過作爲普通的錄歌操作就以足夠。這類型的錄歌方式與用普通麥克風唱歌和在手機軟件中錄歌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和效果。我嘗試錄歌時才發現有好多需要學習的部分,雖然我不是專業錄製歌曲,但也希望能錄製音質良好的音樂歌曲。目前我沒法分神錄歌,所以暫時只錄了兩首歌,皆可在YouTube上搜尋,只需搜索Roxing羅星或是Roxing Tan即可聆聽。


我的YouTube頻道:Roxing Tan(歡迎關注!)

第三樣產品:Huawei筆電


終於靠自己的薪資購買Huawei筆電。( ̄▽ ̄)"

        我舊款的HP筆電壽命已盡,除了開關機需要等一萬年以外,我也無法正常使用Photoshop、Indesign還有Premium Pro,可我就是需要用這些軟件,所以每次一啓動就分分鐘湧現想砸了這臺筆電的衝動。最終我還是狠下心入手了15.6寸的Huawei MateBook D15,它有著8GB RAM以及512GB的SSD,目前使用得相當滿意,其中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指紋認證,不需要輸入密碼就能直接開機,方便又節省時間。


這是我書桌目前的模樣。

六、認識了“人生導師”

        爲何人生導師這四個字需要加上開關引號呢?因爲這兩位對我極其重要的導師并不是我在現實生活中實際認識的人,而是通過電視和網絡才發現了他們,讓我可以在生活中有各種啓發和領悟。這兩位人生導師分別就是Michael Jackson以及黃軒,雖然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甚至是不同藝術領域的專業人士,但他們對於人生都有著很透徹的思維和概念,也一直秉持著不斷學習和向上的態度面對自己所熱愛的職業生涯。


Michael Jackson(此爲Black or White MV中的造型。)

黃軒(此爲Dior品牌大使的造型)

        我是在中國大陸電視劇《完美關係》中知道了黃軒,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渾厚、低沉又帶有磁性的嗓音還有憂鬱内斂的神韻。他那藏也藏不住的文藝氣質也吸引了我,雖稱不上極品帥哥,但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長相辨識度高也很討喜,屬於看了一眼便能記得的好演員。私底下的他除了喜歡寫書法、閱讀、品茶和紅酒外,也喜歡運動、聼搖滾樂,最重要的是他人生啓蒙的偶像也是Michael Jackson,黃軒也是因為喜歡MJ而學習舞蹈,進而踏入了演藝之路。


許多馬來西亞人未必認識他,但他在中國有著“國民初戀”的稱號。

我個人很喜歡他那充滿故事的雙眸和側顔,喉結也非常引人注目。

        因爲喜歡探討和思考、熱愛閲讀哲學類書籍的關係,黃軒的思維也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他在訪談節目中説的每一句話都有其重要性和哲學性,全都是靠他反復思索和體驗後所得出的答案,讓我學習了許多,更加深入瞭解自我感受。我對他敬業的演繹感到無比佩服,也以他爲榜樣,想學習他從容不迫的態度還有沉穩内斂的行事風格,希望能像他一樣不斷思考人生的哲學和未知的世界。他也持續在演藝事業中不斷突破自己,而我今年也剛看完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瞄準》,他的演技和顔值依然在綫,甚至比以前更有爆發力和震撼力,演技備受好評。

        而Michael Jackson是我此時此刻感到無比欣賞卻也爲之心疼的舞蹈家、歌手、作詞作曲者、和平主義者以及做出偉大貢獻的慈善家。以前我真不知道MJ爲何能這麽受歡迎,爲何全世界的人就算沒看過他,也知道他是King of Pop(流行音樂之王)。他也是眾多知名歌星所崇拜的偶像,也是人人都相繼模仿的世界天王巨星。當我無意間點開1995年的MTV音樂大獎頒獎典禮的影片時,我這才恍然大悟,并且爲以前的無知感到自責和抱歉。我終於明白為何那麼多人對他如此著迷,爲之瘋狂,那一場Dangerous加上Smooth Criminal的舞蹈表演簡直讓我大開眼界,我從沒想過原來舞蹈可以這麽跳,我是全程移不開眼睛地看完他整段精彩的表演,一整晚重播再重播,至今都不覺得無聊。

        後來繼續深入瞭解MJ後才真正發現他根本就是注定為音樂和舞蹈而活,他的靈魂和生命都一直在為喜愛的音樂和舞蹈閃耀著,他每次的演唱都是在用自身的生命和汗水在盡情歌唱。他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無私的大愛感染了衆多人群,而我也陷入其中。現在的我依然覺得他就像天使化身般的存在,是“美好”的代名詞。爲何會有人可以如此善良、乾净又無私。他不只是竭盡所能地做出社會貢獻,還不斷運用自己的天賦和加倍的努力來創造出更好的音樂和舞蹈。臺上,他是奔放自我的黑豹,是舞臺上最閃耀的一顆星,既可以狂野,也能夠柔情似水;臺下,他靦腆低調,默默為小孩付出愛心和支持,説話輕柔的他,卻有著猶如犀牛般堅强的意志力。


    演唱會開場的造型。

Black or White MV中的其中一個舞蹈畫面。

        MJ曾經在這世界上出現,這是全球人感到榮幸的事,他讓許多人從黑暗中看見希望,也為人們帶來了溫暖還有奮鬥的動力,只可惜醜陋的人心不斷傷害他,剝奪屬於他的權力和希望,甚至糟蹋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詆毀他真善美的人格。我特別鄙視那些傷害他的人,不過他們最終都沒有好下場,事實勝於雄辯,他最後證實了自己的清白,洗清了冤屈,但還是撐不過最後一關,帶著遺憾離開了。


感謝他曾經為這世界做出的貢獻,他傳播的愛將一直流傳下去。

        自從認識MJ後我才真正明白什麽叫做巨星,什麽叫做天王,什麽叫做真正的熱愛,而這世界上也不再有第二個他。他曾經説過希望自己永遠不會死去,他成功了,他真的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成爲不朽的神話。他的善良還有輝煌的過去都成爲現代人學習的目標和榜樣,就在我瘋狂地關注他以往的狀態和采訪後,我也訂了他親自撰寫的兩本書籍,希望能更加瞭解聚光燈下的他,以及承受各種痛苦的他。若還是不了解MJ,歡迎大家關注他以往的作品,他真的是世界上堪稱完美的人,是值得眾人所愛戴和珍惜的寶藏。


Dancing the Dream是本詩集,他也是熱愛寫詩的詩人。

Moonwalk是他的自傳,内容詳細記載著他的童年往事還有成名前後的過程。

MJ的簽名方式。

我媽年輕時就很喜歡MJ,也成了他的粉絲之一,我們也有了共同的話題。

        今年能認識Michael Jackson和黃軒這兩位人生導師真的是三生有幸。因為他們,我才得以學會如何思考和行動,才知道該如何反思自己,欣賞自己的好以及逐漸改善自己的不好。每當觀看他們的訪談和努力的過程,我就會覺得自己活得太過於安逸,自以爲的努力根本不足以挂齒,他們也是推動我學習的動力之一。

        最後總結:今年我無論是内在還是外在都有極大的收穫,今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就不斷靜心思考,思索著自己的目標以及未來極有可能繼續發展的方向。我學會如何沉思和反思自己,逐漸建立堅不可摧的内心世界。而外在上,我雖然沒有學會怎麽化妝,但我也開始懂得裝扮自己,嘗試適合自己氣質的穿搭風格。我原以爲今年會是平平淡淡,毫無波瀾的一年,結果今年卻是困難重重,逼迫自己不斷向前的一年。無論如何,能夠健康、平安地繼續生活已經是最幸福的事。2021年當然要懷揣著希望和憧憬繼續加油,而我也為明年立下了明確的目標,必定全力以赴地完成和實現。


2021年的主要7項目標:

1、擁有良好作息,勤運動
2、從事長久且合適的工作崗位
3、至少投2本本地小說
4、多閱讀,多吸收知識,做筆記
5、認識志同道合的夥伴
6、存出國旅遊的錢
7、買架新手機和新耳機


注:Michael Jackson和黃軒的照片皆取自網絡。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編輯後遺症

        我在大學時候曾經修讀與編輯相關的課程,像是編排報紙版面、撰寫新聞稿以及編輯雜誌出版的課程。那時需要費最大精力和心思的課程就是雜誌出版,這像是把課堂變成一所小型出版社,讓全體同學分工合作,分配出不同的崗位來完成實體雜誌出版事宜。其中的崗位包括編輯組、采訪組和攝影組,當然上頭還有我們的正副總編。我當時毅然決然選擇的崗位就是編輯,選這崗位不只是因爲我喜歡文字,也想體驗編輯的工作狀態。當時總共有三名編輯同時處理雜誌文稿,這期間學習了許多編輯方面的事務,但可惜的是并未直接接觸印務的部分。回歸原題,我是在完成雜誌排版作業後正式患上編輯後遺症。直至現在,我還是無法接受字型雜亂、字體大小不一、文字無對齊、有錯別字還有排版混亂不堪的情形。若看到雜誌還是文章有這方面的問題,我就會渾身不舒服,再嚴重些就會陷入崩潰狀態,恨不得重新幫他們排版,修正錯別字。

        雖然我的文字造詣不高,曾經也在“的、地、得”上出錯,標點符號也未了解透徹,但是存在錯別字真是文字工作者不該犯的錯誤。一兩個字也罷,但整大篇文章出現了超過五個錯別字,先別説撰寫文稿的人是否專業,就連讀者看見都會火冒三丈。無論是哪方面的文字工作者都必須對自己撰寫的文字負責,不能草率。雖然我之後沒有從事編輯的相關職業,但依然保留了這些編輯習慣,甚至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後來發現自己其實從中學時期接觸小說後就對繁體字非常執著,也開始對正規的書寫法感到特別在意。很多友人都會問我:“為什麼你回信的時候都不會分成好幾條來回,都是寫了一大段,還一定要加上標點符號?”他們覺得我連信息上的對話都過於正規,明明是閑話家常的對話卻有著嚴肅和不苟言笑的感覺。於是我時常被人誤會,他們都以為我心情不佳,或者自己不喜歡與人對話。可我一直是帶著平常心寫信息和狀態,我只是不希望自己的文字有任何錯誤,也不想遺漏任何重要的標點符號,僅此。

        不過信息對話中沒有加上任何貼圖還是表情圖是有些一本正經、不近人情的錯覺,於是我也改善了此問題,學會加上各式各樣的表情圖,但標點符號我一個都不落下,也不允許自己有錯別字,若是寫錯了我還是會附上正確字,以免產生誤會。而在撰寫文稿時,我也會無時無刻地檢查自己使用的措辭和形容詞,導致完成一篇文章就需要耗上一天的時間。這期間除了不斷添加足夠的內容,還花了大半時間在檢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上,降低影響閱讀的視覺效果。曾經我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處於重度“編輯模式”,在看小說、文章或報章內容時會特別注意用詞部分,就連錯別字也要挑選出來,幸好不影響閱讀的興致,還是能投入文字的世界中。若我有機會成為一名正式的編輯,或許我真的會患上“編輯強迫症”,必須反复審查直至毫無問題為止,不過我想這也是所有編輯的通病。編輯也是看似輕鬆,實際精神相當疲累的工作崗位。編輯就是一個偉大的幕後功臣,沒有他們細心和專業的貢獻,我們又怎麼能看到這麼多内容品質優良且細緻的讀物呢?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人生最重要的三感

        我時常自我提醒,當勞累和迷茫時,先別急著排斥這些負面情緒,也不要感到急躁和緊張,而是先一口氣把該完成的事處理好,像是吃飯、洗澡、整理東西或其他緊急事務等等,最後才抽出屬於自己獨處的時間,冷靜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在哪方面出了問題。我認爲人心本就亦强亦弱,即使是意志力再堅强,再怎麽百折不挠的人都會有動搖和無措的一刻,而對於感性和多愁善感的人來說也并不是一直保持著優柔寡斷的狀態,反而他們細膩和深沉的思維也能取長補短。人本就需要擁有堅持下去的信念與目標,心裏才會安穩,人生路才能走得踏實。沒有目標和動力之人容易感到徬徨失措,失去方向,那又該如何堅定立場,守護自己的未來呢?當我思索這類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胡海泉曾經分享過的人生課題——人必須掌握這三感,也就是安全感、方向感還有滿足感,只要能明確這三感便能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

        以我個人的見解,信任感與安全感可化為等號,安全感可透過信任感得到安心和定心的作用。每個人的安全感來源都不同,有的來自父母;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偶像;也有的是靠自己。若想達成專注和無憂的情緒狀態就必須擁有安全感,而安全感不限於精神或是物質層面,但是對比來看,當然是精神層面的安全感爲佳。若是有足夠的經濟來源或是家人的鼎力支持,這些都能成為自身的安全感,只要内心安定就不會有後顧之憂地向前衝。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會變得唯唯諾諾,不管是踏前一步還是往後踩一步都難以決定、猶豫不決,也無法坦然面對心中早已知道的答案。或許自己無法從錢財還是親朋好友上得到安全感,但別忘了還有自己,其實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人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你。

        最牢不可破的安全感並不完全來源於外界的人事物,而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困在無底洞裡找不到方向,比如一名失業者,他失去經濟來源等同於失去了安定的生活,内心不再有安全感,再加上努力應徵也四處碰壁。這時候就算身邊的人願意幫他找工作,想讓他重新振作,但是已經失去安全感的他只會沉浸在成爲失敗者的傷感中,覺得自信心受挫,灰心地覺得自己沒有本事再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自暴自棄。當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和自我相信的理念後肯定不會有動力再去尋找新的人生目標,更無法擁有明確的努力方向繼續前進。身邊的人事物總會改變,自己也不能一直靠其他人來取得安定的感覺,唯有瞭解内心的自己,强化自己才能穩下心,從中學習改進的方式,並努力不懈、不畏懼恐懼地自我挑戰。

        從相信自己的那一刻起便能化作最強大的安全感,因爲即使天塌下來了,你也相信自己有本事去扛,別人有難了,你也有足夠的能力伸手去幫。當擁有使命感和能夠幫助別人的能力時,自己本身就是安全感的來源,亦是坚韧不拔的你。有了不可動搖的安全感後自然不再感到膽怯和猶豫,因為内心除了有穩固的信念作爲靠山,充滿希望地面對所有事物,必能大膽嘗試心中最想完成的目標,進而找到最長久的明確目標和理想,這就是方向感。一旦有了方向感自然就能產生更大的行動力,雖然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必定會遇上許多阻礙,但只要是能讓自己不斷努力和奮鬥的事就不妨放手嘗試一番,或許很快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地。這不誇張,方向感除了能帶領自己一步一步邁向正確的道路,還能得到最想擁有的果實——成就感,隨之也會得到滿足感。

        懂得追求成就感是件很重要的事,人一旦得到認可和肯定後就會信心大增,更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爲,挑戰成功之後就會得到巨大的收穫和成就。滿足感也是讓人爲之著迷而甘於奮鬥的目標之一,無論是什麽樣的成就都會讓人感到心花怒放,更加能全心投入在喜歡的領域上。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究竟對不對,對自己是否有益,那就先問自己這些問題: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是否樂此不疲呢?你是否感覺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光榮呢?從種種的挫敗和失敗中,自己又學到了什麽,領悟了什麽呢?當自己能完全理解這主要的三感後,不但能讓追求理想的自己變得更優秀,還可以幫助他人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當懂得運用自身能力去協助他人時,代表以達到完善自我並做出貢獻的狀態,這才是人存在這世上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曾經身處死亡邊緣的我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很多人說經歷一場生死關卡後還依然能存活下來的便是幸運之人,那我肯定就是那幸運榮獲第二次生命的人,也怪不得未來的我不再有運氣,原來是一口氣花在新生命上了。很多人都知道我曾經入院開刀,但是不清楚實際情況。其實就在我小學二年級,也就是八歲的時候,就因為“吃飽沒事做”,吃了早餐後就到處蹦蹦跳跳,還在爸媽的床上肆無忌憚地跳,結果很快就引發了盲腸炎。那時候我並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痛,只知道肚子疼到無法言語。剛開始的一兩天只感覺微微發痛,還可以走路,但之後是已經疼得無法直起腰,更無法走路,晚上也難以入睡。我爸媽不覺得我有什麼問題,以為這是小孩子鬧脾氣,想出去玩還是買玩具之類而發牢騷,但我真是疼痛不已,時間一久我爸媽也覺得有些嚴重。

        後來我爸才陸陸續續帶我求醫,可那時候還沒有一馬政府醫院,所以只能在白天去一些小診所檢查身體。醫生說我是因為便秘原因而導致肚子不適,就開了藥和使用通腸劑讓我通便,這過程著實把我搞慘了,之後還遇到了一名要求我多吃水果的醫生,讓我極度懷疑人生。所幸後來有名貴人推薦我去私人醫院才救了我這條命,當時我已經疼了約一個星期,走路時只能彎著腰抱著肚子才會覺得舒服,最後是直接坐輪椅看病。一名女醫生不停在我的肚子上來回按壓,就只花了幾分鐘就診斷出盲腸炎。我根本不知道盲腸炎究竟是什麼,只好瞪著雙眼觀察醫生和爸媽的神情,那一刻我以為自己是患了絕症,很快就要歸西天了。女醫生說要是再遲一些,我可能就真的沒了。一小時後我就立刻進了手術室,我還清楚記得當時被推進去時的場景,我媽媽是一路跟著我到最後,因為麻醉劑的關係,我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失去了意識。

        直到我醒來時,情緒是瞬間崩潰的,因為我第一眼看見的人居然還是那些醫生和護士,我急得大哭出來。或許當下我是感到害怕,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可我發現自己活得好好的。本該是靜養後隔天就能出院的事,我卻需要一個星期才康復,因為結束手術後我並沒有好轉,好幾天都沒有排泄,吃什麽吐什麽。之後才診斷出是因為腸道發炎,還有生膿的情況導致我無法如廁和進食。結果還需另行小手術,也就是從鼻子插入管子後通至我的胃,暫用醫院提供的營養液來代替三餐。有個管子卡在喉嚨處就已經很難受,但還要在傷口處的下方位置重新開一個小洞,另外接一個長管子,將腸裡的骯髒物排出體外。我當時什麼也不能吃,長達三天的時間都要吊著點滴,下床走路時也會前後搖晃,甚至會越走越歪,重心不穩。後來拆管子後,我終於可以正常吃東西,我爸當時還怕我無聊,買了好幾個Tom and Jerry的卡通片和扛了一台電視機進來,讓我可以在病房裡看電視解悶。

        一星期真是一瞬之間的事,經歷了各種痛苦不堪的過程後我終於出院了。可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一名照顧我的護士姐姐說過的話,回憶起來算是即搞笑又尷尬的事。那時我還拉著點滴,護士姐姐在家人不在的時候顧著我。我想上廁所,於是護士姐姐也跟著我進廁所,但我坐在馬桶上好幾分鐘都沒其他動作,可能那時候我還在想自己為什麼還在醫院,何時才能出院的問題吧。而這段時間,我和護士姐姐就只是互相對看,她為了避免尷尬便找了話題,說:“等你出院,我來幫你梳頭髮,綁辮子吧。”我也回她說:“好。”但出院後我並沒有再遇到她,我也不記得她長什麼樣了。小小年紀的我已經事先體會到在生死邊緣來回遊走的經歷,那時我並不清楚這病情的嚴重性,其實我的盲腸炎是已經接近爆裂的狀態,一旦爆開我就一命嗚呼,差一點點就要跟這美好的世界說拜拜了。如今回想依舊心有餘悸,真的很感謝醫生和護士們的照顧,盡全力挽救我這小小的生命,讓我得以健康出院,也感謝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貴人,也謝謝自己可以那麽堅强,也不辜負恩人們的拯救,愛惜自己的生命。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寫作中的難處

        每當我準備寫新小說時,最頭疼不已的部分並不是構思劇情或是確認人物設定,反而是想書名和人物名稱。我就是名副其實的“取名廢”,對取名字的確感到束手無策,主要是擔心取的名字並不適合,連自己也不滿意,可還是必須在文檔上輸入名字記錄,不得不想出暫定的名稱。我很習慣取四個字的小說名,當我還不確定或是完全想不出合適的書名時就會用XXXX來代替,我曾經也將人物名字用ABCD來頂替,之後才做更改。可能是強迫症的原因,以前也偏愛取兩個字的人物名字,要的就是求方便還有好記。為了要取一個與人物符合的名字還要費盡心思地上網查一查,要不然就是翻個字典了解哪些字比較貼切,事前做好筆記。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說書名越來越長,至少超過六個字,突然覺得自己取的書名不夠吸引人,可我每次想找回那些小說時都會想不起完整的名字,果然要花心思熟記。

        我現在的創作習慣就是先把想寫的劇情內容記錄下來,看有哪些部分可以牽連在一起,之後才調整細節部分。可正式撰寫的時候都會有所更改,我不會完全按照自己的大綱或是劇情來撰寫,甚至還很常更改或添加細節部分,也會倒回去增加劇情。這時候最怕遇上劇情漏洞的問題,畢竟撰寫過程中並不是很常再拉回去重頭看起,而是盡量一寫就寫到底。我沒辦法寫小說寫到一半就停下,一旦暫放一邊後我就很快忘記了各種細節,導致我還要重看故事設定,再次釐清故事的起承轉合。但是我一重看最初的文稿就會率先開啟編輯模式,從頭修正到尾,到時候根本不會想繼續寫下去,光是修稿就花了大半時間。

        這個月我很常出門,導致小說進度落後許多,原本預計這個月就能完成,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若從今天開始計算,除非我一天要寫五千字才能達標,果然不按時寫作是不行的。我的問題就在於我沒辦法短時間內寫這麼多的字(目前最高也只有將近四千字),也沒有固定的寫作時段繼續督促自己勤寫作。最近為了調整睡眠時間,不得以犧牲晚上寫作的時間,而白天時段還有其他事要做,通常是早上出門,下午才能回家。我就跟我媽說:“我寫得太慢了,我要上去閉關了。”所謂的閉關就是自我隔離,不受任何人打擾,門也不出,面對的就只有自己的筆電還有筆記本。要加快寫作速度就必須採取這樣的行動,誰叫我寫小說之前還要提前讓自己進入狀態,確認劇情進度和重看之前設定的大綱後才能定心下筆續寫,這過程相當耗時,真需要在這方面多加改進。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觀影點滴

        我不是看電影的狂熱分子,但要是戲票不超過RM10,或許我真的會考慮每天泡在電影院裡,當然不只是專心看電影,還可以感受觀影時的氛圍。今年三月看了第二場電影後就連續九個月不曾光顧過任何一家電影院,而趕在今年結束前,昨天就看了一場《緊急救援》,看完之後不只是感慨萬分,同時也回想起以前看電影的點點滴滴,其中有幾個是我永生難忘的觀影回憶。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是2004年,由周星馳幾乎一手包辦的《功夫》,那時還是與我爸媽一同在電影院觀看。年僅7嵗的我首次在這麽寬大的銀幕上看電影,著實有了很大的衝擊和震撼感。我記得當下的感覺就是眼睛和耳朵的感官和靈敏度瞬間放大,完全專注在大銀幕上,配上畫面和音效,感覺自己置身於劇情一般,陪著角色們一同經歷喜怒哀樂。

        我從沒想過原來跟這麼多人在同一空間看電影會有如此特別的感受,明明是與其他互不相識的觀衆一起看電影,可大家都有著同樣的情感反應。我永遠記得大家在同個電影場景裏開懷大笑,就算當時不被畫面所撼動,也會被觀眾的情感所牽引和影響,這是在家中無法明確感受的感覺。我第二次看的電影是在2007年上映的《Spider-Man 3》,也就是由Tobey Maguire主演的蜘蛛俠電影。這是我爸小酌幾杯後心血來潮想看的電影,可電影還沒開始放映,他就已經夢周公了,只剩我和我媽完完整整地看完整部電影。電影院承載著我許多的觀影回憶,其中最讓我無法忘懷的便是我與爸爸的獨有回憶。

        這也是我感到很慶幸的事,以前我并不常和爸爸相處,或許說沒有什麽共同話題。在2013年的時候,不斷關注RDJ的我早已知道《Iron Man 3》上映的消息,但就是遲遲無法開口詢問我爸媽能否帶我去看這部電影。後來我真是忍無可忍,先是在報紙上確定放映時間後便找媽媽談這件事,果然我媽一口回絕,說我可以問爸爸的意見。這分明是更加艱巨的挑戰,但我還是硬著頭皮,抱著我爸隨時不會答應的心態,假裝隨口一問。可我爸最後不只是親自載我一程,還買了兩張票,和我一起看電影。我還清楚記得我爸在買票的時候還一臉匪夷所思地問:“一個老男人的電影有什麼好看?”我當下沒反駁什麼,只説了句“看了就懂”,因爲我已經看過各個報導宣稱《Iron Man 3》就是Iron Man系列的完結篇,必定會有各種精彩畫面。

        不過我心裏也不期望我爸能從始至終地看完電影,心想他肯定又是一坐下就直接入睡,結束後問及劇情發展都一概不知。但難以置信的是我爸居然一反常態,連厠所都沒去就把整部電影目不轉睛地看完了。坐在他旁邊的我還發現他對其中好幾個場景還會感到興奮、訝異和緊張,他有些過度的反應也讓我忍俊不住。我爸的觀後感既簡單又明瞭,“這電影不錯”。“不錯”二字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裏,我為RDJ主演的電影感到相當自豪,這時才回了他一句:“老男人的電影也可以很精彩,我可是做過功課的。”我的確感到無比驕傲,因爲我爸贊賞的舉動不只是代表對電影的認可,也是對我喜歡的影星和觀影品味的一種肯定。當時我真沒想到這將會是我一生中重要的回憶之一,這是我唯一一次與我前世情人的單獨約會,所幸那時我鼓起了勇氣,爭取看電影的機會,也感謝我爸點頭答應,讓我沒有遺憾。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確是一大享受,如果能在家中改造一個高大上的影廳,擁有寬大的銀幕和環繞式音箱絕對是人間天堂。也不知是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感覺,每當看完電影後我都會有種靈魂出竅的錯覺,當我開始觀看電影的時候就已經脫離現實,完全融入在情景中,我也不會中途上厠所或是喝飲料、吃爆米花。每次觀影後都要好好梳理情緒和頭緒,或是與朋友們暢談觀後感。通常隔天我還會重新思索該部電影的主要劇情和角色,還要回想看完後最直接的感想:好看還是不好看。不過有些電影未必適合在電影院觀看,但充滿戲劇性和爆炸力的電影就必須前往電影院觀看,因爲在家裡未必能直接感受畫面與聲音同時所傳達的張力,這的確有著很大的觀影影響。看完一部電影能瞭解新的道理,看見不一樣的人生故事,但是在看著電影的我們也同時在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回憶,那麽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進電影院觀影時的景象和感想嗎?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不一樣的聖誕節

        原以爲今天將會是最樸實和悠閑自在的聖誕節,萬萬沒想到是完全相反,反而過得異常充實,甚至還收穫滿滿。我之前連續好幾年的聖誕節都是在工作中度過,從事餐飲業除了在聖誕節當天無比忙碌之外,勞累的自己還要服務那些爲了慶祝節日而歡聚在一起的顧客們。我和家人本就沒慶祝這西洋節日,所以還是按照一樣的生活習慣開始新的一天。家裡既沒有聖誕樹也沒有聖誕禮物,朋友之間也沒有任何聚會,畢竟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但今天我和家人還是出趟門簡單吃一餐,也四處逛逛。剛好逛街的地方有書局,於是我就呆在那裏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

        經過千挑萬選後買了三本書,分別是《發現天賦之旅》、《跟側寫師學說服術》和《FBI教你辦公室讀心術》。我其實前前後後看中了約七至八本書,但後來還是只選了這三本,作爲我睡前的讀物。關於《發現天賦之旅》這本書,當我一看見它時就直接決定入手,因為這段期間看了一些關於勵志知識型的書籍,發現全都是以掌握和運用天賦為主,强調天賦就是邁向成功之路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是書裡卻沒有特別講解關於該怎麼挖掘自己的天賦,又該怎麽清楚瞭解那是自己獨有的天賦。或許是我了解得不夠透徹,沒法領悟當中的含義,所以這本書一定要買,說不定可以幫助釐清思緒,找到答案。

        而《跟側寫師學說服術》,光這書名就出現兩個我深感好奇的關鍵字,那就是“側寫師”和“説服術”。側寫師究竟是什麼樣的職業?側寫師所實施的側寫術是與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而書封上的介紹就相當吸引人,上頭寫著“心理醫師是在可得的資料下以治療為目的,側寫師則是在有限資料狀況下揣測犯罪人的心理”,看起來特別厲害和深奧。“説服術”這詞就有種引導或是催眠的概念,我對心理學有些許的興趣,所以買此類的書說不定可以探討各個心理層面的知識,挖掘不錯的靈感題材。

        《FBI教你辦公室讀心術》就讓我想起眾多相關的系列書,像是《FBI心理分析術》、《FBI犯罪心理》等等,皆與心理學斷不了關係,不過這還是我首次看到FBI與辦公室搭上關係,從題材上來看的確很有意思,內容也對工作環境有些用處,也可以拿來研究一番。話說回來,這書局店面的確很小,也沒有什麽新書。舊書卻堆積如山,全都積滿了灰塵,而且大多都是封面破損以及內頁泛黃的書籍。不過這類型的書都只賣三個固定價格——RM5、RM8和RM10,我買了三本也只花了RM18,也不知這是值得慶幸還是要感到難過的事。

        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書籍都太過於破舊,就算免費也不一定會有讀者願意收下,令人惋惜和心疼。本以爲今年的聖誕節會是在家安安穩穩,沉浸在看書的愜意氛圍中度過。可有一名友人毫無預警地約我出來看電影,但我也直接答應,於是倆人就看了由彭于晏和辛芷蕾領銜主演的《緊急救援》。這是我在電影院開放後所看的第一部電影,能在聖誕節這天看到意義非凡和震撼人心的電影真是我最大的收穫。雖然沒有任何慶祝,但能買幾本書作為聖誕禮物送給自己,并且與友人一同在聖誕節的夜裡觀看絕佳的電影,可堪稱完美且充實的一天,已足矣。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散步後心得

        我和其他家庭成員從來沒有散步的習慣,雖然小時候喜歡騎脚踏車,但這不代表喜歡徒步行走。我反而是極度不喜歡走路的人,就連逛街都不樂意,因爲很容易就覺得雙脚酸痛和無力。年輕人果然還是多走動為妙,尤其對於我們這種幾乎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現代人來説更必不可少。如果懶得運動或是無法進行其他的激烈運動,散步就是一種既舒服又不傷身子的養生運動之一。就在一個星期前,當天天氣涼爽,本想要獨自體會在泊油路上行走的氛圍,但剛好我媽也想參與,於是母女倆就一起戴著口罩出外慢走。我和我媽都屬於快步調的人,雖然我們看似隨和,即使天塌下來都渾身不顫的類型,但我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都講求快、狠、準。自己間接受到媽媽的影響後也鮮少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每天都希望事情能快速發展,辦事效率能不斷提高,可是當疲憊不堪的時候就不想再讓自己跟著時間賽跑,想暫停緩緩。

        雖然我們需要在這急速發展的社會中站穩脚步,竭盡所能地向前進步、突破,但也不能一直保持著緊綳和積極的狀態,或許緩下脚步,偶爾散散步,細看身邊的風景也是放鬆自己和保持專注力的不錯選擇。每當我感到急躁或是混亂的時候就會自動轉移注意力,不再停留現有的狀態,除了看書和運動,“散心”也自然加進了我的緩解情緒的方法清單中。習慣快步走的母女倆一踏出門就像趕時間一樣,脚步快得不行,意識到問題的我趕緊攔下我媽,提醒她脚步別那麽快,我們只是出來散步,也沒趕時間。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放慢脚步也需要重新適應,猛覺得自己特別搞笑,原來我們都是這麽急躁,無法安下心的人。雖然是時隔多年的散步,但我們也只是到附近走走逛逛,畢竟住家附近也沒有公園或是游樂場,就連跑步的場地也沒有。

        此次散步,我發現屋子若是缺乏裝修和保養就跟我們人一樣,顯得毫無生氣,甚至是破舊不堪。明明屋子都是同一時間建造而成,怎麽有些屋子已經上漏下湿,地板也坑坑洼洼的,像極了四五十嵗的老房。我雖然在這裏生長了二十多年卻還是不熟悉自家周圍的情況,不太清楚其他屋子都住了什麽樣的人,過著什麽樣的生活。要不是心血來潮想要散心,或許我依然什麽也不知道。我後來才漸漸瞭解有哪間房子已經換了新主人;有哪戶人家發財了開始新的裝潢或改造;有些房子依然保持原有的模樣,不曾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情況都能完全體現在屋子四周圍的狀態上。在散步的途中,我和我媽也聊了不少關於房子的事,我說自己未來是不可能一個人住這麽大的房子,或許一小棟的單層屋或是公寓就已足夠。我不需要有太大的空間,我最著重的部分就在於房間、書房還有厨房,其餘的格局當然不能缺少,但也不需要過大的空間。

        我媽則很喜歡屋内屋外種了許多花草樹木的環境,骨子裏我媽也是個相當愜意的人,她很想在一個寬大的空地上種植各種各樣的新鮮蔬果。當我們經過不同的房子區域,她就不斷羡慕別人家的地大、環境好,他們屋前種植的木瓜、香蕉、辣椒等等都可以長得額外茂盛,結了許多果實。這不禁讓我下意識開始幻想自己退休時的住家情況,我應該就屬於一大早就會爬起床,泡一壺熱茶坐在屋子外看風景的老人家吧。我覺得人的這一生已經足夠繁忙和操勞,老年當然要好好坐下來休息,但若是四肢健全,還有精力能到處行走的話,旅游也是退休生活必完成的計劃之一。散步的確有益於身心,若是能跟家人一起散步,還可以互相聊天和分享,抛開手機和電視機,這才是在自然中最純粹的心靈交流。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21年目標清單

        我們只差8天就要步入2021年,原本看似遙遠的年份,其實早已近在咫尺,而我也在面子書上看到好多人分享關於2021年所要達成的7項主要目標清單。我本沒打算參與,但在凌晨時轉念一想,自己似乎並未真正給一年設定必須完成的目標。雖然有夢想,但不曾詳細分成好幾個小目標來一一達成,也或許是因為沒有策劃性而導致目標都無法如願達標。於是我決定試試為新的一年定一些挑戰,讓自己有更明確的目標可以追求和實現。7項目標中有好幾項特別重要,若是我無法達標就等同於白費了2021年這一整個年份。我所設定的目標很簡短,也不是什麼令人嘆為觀止的偉大目標,乍看之下輕而易舉就能達成,但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挑戰。

        我習慣將目標大小按照循序而排,明年最首要的目標必定是照顧健康為先,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運動習慣。2020年應該是我體力最爛,精神最差的一年,所幸近幾個月有所改善,在運動體力或心態上都有著顯著的轉變。明年我必須完全戒除過度熬夜的習慣,成為早睡早起的好寶寶,我可不希望再因為睡眠不足或是睡過頭而影響專注力和日常生活規劃。第二目標也極其重要,甚至是牽連著我接下來想要完成的目標——找到既適合我又能長久從事的職業,希望自己能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崗位,可以持續學習和進步,而不是呆在舒適圈裡,既無法突破,還過著等時間出工資的盲目日子。小説投稿也是不可或缺的目標之一,我依然希望能出版作品,而實現目標的前提就是必須時刻監督自己,確保小説能如期趕上進度。或許工作以後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寫作,但我至少要完成兩本小說並投稿。

        我還是以本地小説作爲出發點,目前正撰寫校園純愛小説,而打算在明年撰寫的兩本小説早已確定大綱内容,兩本是截然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主要是希望在小說創作的道路上有所突破,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寫作的路途上看似孤獨,其實同一時間有好多努力,甚至比自己還勤勉的人正全力朝目標奮力前進。自己並不孤獨,文字的力量和魅力可以聯繫世界各地的人,只要是喜愛文字的人都一定能看到自己寫的每一個字。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可以真正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互相激勵、勉勵還有鞭策彼此,為共同的目標努力。目前最想找到可以互相探討寫作問題的文友,可以互相打卡報備寫作進度,彼此分享和探討寫作事宜。若情況允許,我也想舉辦文友見面會,即使只有兩三個人可以相聚也是不錯的事情,大家都是因爲文字才相知相識。

        除此之外,我也想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不想孤陋寡聞地度過每一天,想透過各個節目多了解各種商業知識或生活冷門知識,勤做筆記,將這些知識都轉化為自己的養分。出國旅遊想必也是大家的夢想之一,我也不例外。本以為今年的長期休息可以到國外體驗外國風情;欣賞外國景色,藉此清空所有雜念。可事與願違,剛好遇上了必須長期抗戰的疫情,只能在有限的範圍裡不斷自我探索和解答。不過總會有可以安然無恙出國的時候,若是想要毫無經濟壓力地出國旅遊,必定要存一筆充足的旅遊費,畢竟旅遊不是一兩天如此短暫的時間,要是不好好享受真的對不起自己。而最後的目標其實可有可無,如果所有的目標都能穩定進行,我也想要犒勞自己,想送自己一架更好的手機,同時也可買一副正版的耳機。不過這對我來說並不是過於重要的事,我只願其他目標都能順利達成,讓2021年變得更具意義,也能與夢想更加靠近,留下更多值得回憶和感慨的佳績,大家共勉之!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養成習慣困難症

        曾經看過好幾本書都說要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只要能堅持熬過這天數就能習慣成自然,倘若一天不執行就會渾身難受。但為何是21天?這對每個人都有效嗎?其實不然,這的確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身上,而且成效也有所不同。即使是順利度過了21天也未必能讓自己養成的習慣變成像呼吸般一樣自然,或許也有可能造成反效果,無法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個人覺得21天只是個心理暗示,也就是為想養成的習慣設定一個培養和訓練的時間,通過每日打卡固定來完成習慣過程的概念。若是將21天分解成3個階段來觀察和審視,那麼就可以從1星期、1階段中重新調整。不過每個人的倦怠期都不同,主要是心態所致,很有可能過了21天後還會出現倦怠的情況,所以還是因人而異。

        我認為養成習慣比戒掉壞習慣來得容易,一般上要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去完成即可,只要設置鬧鐘提醒或是在行事歷上註明,無時無刻提醒自己必須去執行就好了。但是要戒掉壞習慣或是將其轉變成好習慣簡直是難如登天,這其中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堅持才能成功,要不然在還沒徹底戒除之前就已經放棄,好習慣自然無法養成。習慣並非靠一個動作就能順利養成,這中間的過程極其重要,需要長時間體會和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管道才能成功。習慣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事,若是過程中就半途而廢,因為沒有效果而放棄,或是抱著這次沒做下次再做的心態,永遠都會停留在原地。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很容易被許多始料未及的突發狀況所影響,導致自己無法繼續堅持。養成習慣已經是件困難重重的事,對於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好比如我至今依然不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即使用盡了各種方法還是無法完全根治晚睡或失眠的嚴重問題。雖然我近期都在試著養成早睡的習慣,也嘗試了各種預防自己失眠的方法,像是睡前幾小時不喝茶或咖啡;盡量不在半夜寫作;睡前也不看任何的電子產品,只看書或是靜坐15分鐘或半小時。我覺得自己失眠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思緒太活躍,或是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只能試著讓腦袋放空,別讓自己太過於緊綳。這些嘗試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經過了反复執行後還是無效。我也試過一個很極端的方法,也就是一整晚都不睡,白天昏昏沉沉度過一天,也不睡午覺,以為晚上就可以躺平早點熄燈進入夢鄉,結果比白天還精神奕奕,沒有一絲睡意。

        嘗試了各種方式都無濟於事、徒勞無功,我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身體鬧鐘是不是跟著美國時間,并非馬來西亞。就在前幾天還看到一篇關於養成好習慣的文章,内容說要是想養成習慣就必須先讓壞習慣自然而然地進行,再重疊自己想養成的習慣,方可成功。意思就是不要急於終止目前的壞習慣,而是循序漸進地讓好習慣養成後才逐漸消除壞習慣的存在。我還沒找到對抗失眠的好方法,至於我無法早起的原因,主要就是失眠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晚上熬夜沒睡覺,早上自然沒精神或力氣起床,不過也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我不覺得早上沒有特別需要完成的事,也沒有必須要早點起床準備的理由。我就是少了一個不起床就會天塌地崩的好理由,造成沒有動力讓我心甘情願地起床。養成習慣這回事,不只是要靠行動還有堅持,還需要先為自己制定一個更好的方式和目標來執行才能見效呀。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孤而不獨,獨而不孤

        我曾經幻想自己獨自生活的日子將會是什麼樣的景象,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很安逸、自由。因爲我本就屬於懂得自我相處,欣賞他人快樂的人。我的朋友並不多,而能長期聯係並相處的人五根手指頭都能算出來。除了較常聯係認識好幾年的朋友以外,我基本沒跟任何人再有交際,剩下的時間就是與自己的家人相處。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家中排行最小,也是第六個孩子,而排在我之前的便是家中排行最大的大姐還有四個哥哥。很多人聽見我有大姐和這麼多位哥哥時都會感到無比羨慕,一致說我非常幸運,因爲我可以得到許多的疼愛和關懷,從小就能在兄姐們的照顧和愛戴下成長。可實際情況是我根本鮮少能真正體會到與兄弟姐妹一起相處時的歡樂氣氛。

        我並沒有和兄姐們共同成長,也沒有一起共同經歷過任何大小事,就連我們以前相處的時光也都很短暫,我甚至都無法記清我們小時候是怎麽一起生活的,記憶模糊,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感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和大姐就相差了整整二十歲,而我與最小的哥哥還差了個十二歲,是不是覺得這年齡差距有些大?沒錯,我的確就是一位莫名其妙突然蹦出來的孩子,也因爲這年齡差距,我們并不像大家口中的兄弟姐妹般每日打鬧、聚在一起玩耍,而是與現實有著天差地远的相處模式。我與他們也沒有過多的交流,就像熟悉的陌生人,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朋友聚會一樣,既不親密也不生疏。這就是孤獨的開端,於是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踽踽独行,更多的是自己一個人玩樂、解悶。

        兄姐們後來都在外發展,結婚生子,就只剩最小的我陪伴在媽媽身邊。話雖如此,小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孤獨,明明知道自己有好幾個兄姐,但是沒一個能陪我、照顧我,但久而久之也習以為常。形单影只的我也學習一個人獨處,跟自己玩耍,我可以一飾多角玩家家酒,也可以坐下來安靜地看電視或做功課。“孤獨”也可成為我的代名詞,大學的時候我也很常獨來獨往,一個人出門逛街、買東西,獨自在餐館吃飯,也可以一個人去K房唱歌。我一天可以有大半時間都是自己呆著,既不覺得害怕,也不感到寂寞。其實懂得跟自己作伴的人,心可變得更踏實,因為不需要顧慮或擔心太多,因爲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麽,想要做什麽。若是身邊的人越多,我反而越感到驚慌,我會不知道該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最後就淪為最角落,不起眼也沒什麽用處的小人物,覺得更無助和難受。

        這讓我想起了胡海泉在他的《問泉》書中所提到的句子——孤而不獨還是獨而不孤。現代人的生活就是名副其實的孤而不獨的狀態。大部分的人身邊都會圍繞著不同類型和各種年齡層的友人或親人,但他們依然會覺得孤獨,失去了這些人的陪伴後就變得無依無靠,也就是熱鬧後的孤寂,最終只剩下孤單落寞的自己。我覺得最舒服的就是獨而不孤的人生狀態,雖然自己很常在夜裏默默寫字、聽音樂,但從不覺得孤單,反而自得其樂,更能微笑面對所有的事情。一個人的生活並不可怕,別浪費可以讓自己好好喘口氣的機會,別以爲老是沉浸在喧鬧的人群中就會顯得自在、開朗,也不要因爲沒人陪伴或沒人在意而感到絕望、自卑。學會擁抱自己、接納自己,靜心體會自己呼吸時的狀態,你會發現其實孤獨並不存在,而獨處是讓生活多了一種浪漫和愜意。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的魅力

        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沒有電子書和網絡資訊的時代,書的確猶如黃金般的存在,非常重要且珍貴,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願意專心閱讀,體會文字的奧妙呢?或許每個人每天都有在閱讀,但大多都是閱讀面子書。並不是說面子書的資訊不如書本,但長時間面對電子產品不僅對精神和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在網絡上得到的資訊也未必是準確且可靠的。網絡資訊以快為主,自然重量不重質,當資訊量變得數不勝數且錯綜複雜時,人們就容易產生困惑和混亂,製造更多的錯誤和誤解。在工作時期,我一直希望能花更多時間在閱讀上,不希望自己整天都只為工作而忙碌,想在書本的世界中尋找片刻的寧靜。

        閱讀是掌握知識的良好渠道之一,對於閱讀,我個人喜歡紙本的書籍多過於電子書。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嗅書本的紙張味,無論是新書還是塵封已久的書我都喜歡,因為那是書本獨有的味道。我也很享受翻頁時的觸感和聲音,總覺得拿著書本閱讀就是件很文藝、優雅,可以讓自己專注和靜下心來反思的事情。懂得閱讀之人會有獨特的魅力,這不只體現在知識層面上的不同,還在行為舉止上多了一種沉著和從容。雖然我不常閱讀,但我眾多的疑問都可以在書中得到解答,也能從中找到一種安定又扎實的力量。

        以前的我喜歡看漫畫,覺得圖畫比文字的比例還多就沒那麼沉悶,但是一本漫畫很快就能看完,而且一集的漫畫並不能了解過多的內容。後來我選擇開始看小說,赫然發現小說內容非常豐富,看完一本書就等於看完一整部電影,收穫良多,頗有意義。自從踏入職場後自然就會想找工具書的類別,其中也包括一些關於要怎麼增進自己,追尋目標,完成理想的書籍。我並不是很喜歡看人生雞湯類的内容,因為看了之後也不會有多大的改善,只覺得自己看的是別人的故事。有些話也未必說進心坎裡,刺中我的要害,甚至有些書籍也沒說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很多都只是片面之詞。

        後來發現是自己要清楚了解問題所在,再從合適的書籍中找到答案,才是最有效的閲讀方式。比如某員工在工作上不順心,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在於人際關係上處理不當,那麼便可以對症下藥,找職場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來閲讀自省,或是覺得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沒有目標,更沒有夢想,這時候就可以閲讀關於尋找目標和動力的書,再透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嘗試,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書本可成為我們的人生導師之一,想了解什麼、學習什麼,都可以從書中得到解答。若是能百分百完善地應用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在心靈和日常生活上都會有所收穫。

        那如何才算是真正的閱讀?不是每天固定時間翻開書來看就算是閱讀,而是必須仔細閱讀書中的每一字一句,盡量在不同章節中提出感想和個人啟發,看完後寫簡短的讀後感或是閱讀筆記,說說自己在書中有所感悟的部分。匆匆看完的書沒有意義,看完後就遺忘的書本內容更沒有意義,唯有全心全意閱讀,細品每個文字內容和表達方式才能深入體會閱讀的魅力和色彩。我目前加入三個關於閱讀的群組,也就是書與生活、我愛閱讀和越讀者這三個群組。我知道自己平時或許沒法看這麼多書,更無法接觸不同類別的書籍,就只能借由各個平台了解這些書籍的資訊,透過其他愛閱讀之人寫下的讀後感了解書中的內容,作為參考和學習的部分。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天賦還是勤奮?

        當看見天賦還是勤奮更為重要的問答題時,我絕對是毫不遲疑地回:天賦更重要,因爲勤奮是每個人應盡的本分,少了天賦,努力未必能長久。那什麼是天賦?是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還是從短時間内迅速掌握某個技能就算是天賦?在我的理解中,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和技能,有著先天的優勢,別人需勤學苦練才能達成目標,而擁有天賦的人似乎不需要過多的努力就能成功。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只在於能不能明銳地挖掘出個人的天賦和潛力。每次在學新的知識或技能時都會覺得自己沒什麽天賦,無論做什麽都困難重重、事倍功半。我自認在各領域沒什麼天賦,全都是靠後天努力學習才有些微的成果,無論我學什麼都需要用上好幾倍的勤奮和用功才能成功。

        如果能瞭解自己的天賦並加以運用,那是件很幸運的事。一個人若是要達到長久的成功,勤奮是推動力,天賦才是真正可以讓自己突飛猛進,達成目標所不可或缺的特點和優勢。最近主要看了三本書,分別是《一萬小時定律》、《引爆天賦潛能》還有《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看完這些書後就領悟了一個基本道理:人必須掌握和珍惜所擁有的天賦,并且持有堅持不懈、努力達成明確目標的毅力與堅持,讓自身的潛力在理想和夢想中發揮極致。有些人瞭解了自身的天賦,可是並不在這領域中擁有熱情和嚮往,但一旦行動必定會有成果。

        我媽是最好的例子,她不喜歡裁縫,但我外婆希望她能學起來,因爲這是一門可以養家糊口的手藝,不但可以幫別人縫製衣服,也可以替家人設計和製作衣服,可以省一筆費用。我媽雖然不感興趣,但還是聽從外婆的話語並學習這門手藝,而我媽就只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掌握了所有裁縫的技巧。可我媽最想學的是理髮,而外婆當時的想法就是學理髮沒有意義,就只能幫別人理髮,沒法為自己剪髮,可學成後的媽媽完全顛覆了外婆的說法,她可以為自己理髮,甚至能靠這手藝快速賺錢。而讓我驚艷的是,我媽當年並沒有報讀理髮課,只是坐在理髮店一整天,暗中偷師學藝,隔天就買了幾樣主要的理髮用具就開始替別人理髮。

        我媽對手藝類的技能一學就能上手,不只學以致用,還能運用自如,除了不需要過多的教學就能掌握技巧,還能自創自己獨有的方法。我媽從七歲就拿起鍋鏟燒菜煮飯,準備飯菜的時候還要站在小板凳上,我媽也沒花多長時間學習如何下厨,小小的身板卻早已全權負責家裡的一日三餐。我媽起初學煮菜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但長大後發現烹煮不同菜色的菜餚也是極為有意思的事,便嘗試各式各樣的菜譜並獨創自己獨一無二的菜餚。所以每當我媽提起她以前的經歷和學習過程,我腦海就出現“天賦”這二字。這不是天賦,是什麼?我媽發現了自己的天賦,願意花心思繼續深入研究和創新,這不只是單靠天賦辦事,而是加了好幾成的努力和堅持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果。

        若只是順著天賦而沒有加倍努力,最終只會停留在原地,白白浪費天生俱來的天賦。那要怎麼發現自己的天賦呢?我至今也在思索著,若只是在同件事上埋頭苦幹,沒有任何變動或是調整,或許會有收穫,但效果并不顯著,耗時也耗力,若毅力不足也很容易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就是如果想要挖掘天賦就必須做出各種行動和嘗試,在過程中不停地觀察和審視自己的狀態。可先從極度熱愛的事情開始下手,當自己願意為某些事做出行動時必定能漸漸從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天賦。有些天賦的確難以察覺,可能是你覺得微不足道的事,在他人眼中卻是奇特且難以做到的事,這只能靠自己去發掘和體會。天賦無法成爲努力不懈的動力,但是必須依靠自身天賦才能達成的目標才是百分之百的動力。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既不幸運,也不倒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就是在讀書生涯中很常遇到老師指名回答問題的情況。我們通常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時都會很心虛地瞥開眼睛,盡量不要與老師四目相望,就連頭也會自動埋低一些,以爲這樣就能降低存在感,不被老師瞄上。但第六感總會告訴自己——老師正盯著自己看,結果就一想成真,真的被點名了,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全班的人都要看你表演,可自己卻什麼都展現不出來。我也是從小一直被點名到大,分分鐘老師都會叫我名字,不是叫我念課文就是走到黑板前寫下答案,要不然就是站起身來回答老師各種各樣的問題。

        起初感到特別心塞,怎麽自己就這麽倒霉,全班有將近四十人,怎麽還是會叫到自己呢?難道是名字非常朗朗上口?還是老師就是特別針對我?這情況一直延續至大學,而我也逐漸釋然,或許也是麻木了,只好每天都做好萬全準備,欣然接受老師的欽點。原本還覺得倒霉的自己卻驚覺之後的成績和表達能力都與日俱進,這也多虧老師盯得緊,讓我不再過度鬆懈,從而鞭策自己,為上課做準備。如此看來,我並不倒霉,但我也不敢說自己是個幸運女孩,我只知道幸運抽獎的得獎名單上從來都不會有我的名字出現。

        每當遇上抽獎就會自信不疑地認爲自己與“幸運”二字扯不上關係,不管是公司抽獎還是購物商場抽獎,我即使參加,別說前三獎,我連最小的小獎都不曾得過。明明是人數極少的小型抽獎卻依然落空,不禁懷疑抽獎名單或表格是不是都會在這時候突然消失不見。或許我天生就是沒有運氣的人,所得的獎品和些許的獎項都必須靠自身努力才能擁有。自覺自願的我也不强求這些事情,雖然不會特別去參加這些抽獎活動,但遇上了還是會抱著不麻煩也不浪費錢,順其自然的心態填了表格,丟進抽獎箱裡。雖然我這二十幾年來沒得過什麼大獎,但也不算太差勁,只是曾經莫名其妙在中學的放牛班中得了兩屆第一名,還上台領了兩款不同造型的金獎杯回家,說我憑實力,我反倒覺得是真靠運氣。

        幸運抽獎沒我的份,但每次遇到群組功課,需要在班上抽籤分組的時候,我若是優先抽籤就必定會成組長,可我偏偏就是對組長這一職感到抗拒。有普通組員可當就絕不當組長,所以我之後都喜歡等別人抽好了才拿剩下的,這方法真是屢試不爽。當然安排上台講解的次序也是由抽籤決定,作爲組長的我前去抽籤必定會是第一組,只有在這時才與“第一”特別有緣分。或許這是一種魔咒?只要我認為具有挑戰的事,第一中招的人肯定就是我,所以我引以为鉴,一遇上抽籤的環節就會自動把這重要的一環交給他人,我更相信他們的手氣比我好,果真如此。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是天生就有好運的人,但我也絕不是最倒霉的人。以現況來說一切安好,我既沒有遇上天災人禍,也沒有天大的倒霉事直接砸在我身上,殺得我措手不及,只是少了些運氣,需多靠自身努力嘗得果實而已。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挑食問題

        要挑食至什麽程度才算是貨真價實的挑食呢?是什麽都不喜歡吃,還是大衆喜歡吃而自己根本不會吃才算是挑食呢?我小時候算是挑食的屁孩,好多食物我都不願意吃,甚至聽見名字都覺得討厭,但後來發現自己會吃的食物太少,再這麽下去的話或許會活活把自己搞死。仔細想了想,小孩之所以會挑食,尤其對蔬果類極度抗拒的原因就是食材本身沒什麼味道,像是花椰菜、白菜、豆芽、黃瓜等等,若是沒添加任何的調味料,根本沒有誘人的味道,自然不會讓人有任何食欲。有了這先入爲主的想法後,孩子們都會覺得所有的健康蔬菜都是淡而無味,并且不適合當作主食來吃的食物,下意識覺得就是難吃,最後連試吃都不願意。我綜合了從小到大的經驗,從中發現一些關於挑食的迷思和解答。或許有些食物我們根本沒嘗試過,只是聽了他人的片面之詞就下定奪,判定這食物自己會不會吃、想不想吃,當不願去試吃的時候就直接判這道菜餚死刑。

        最强而有力的例子就是榴蓮、皮蛋、臭豆腐這類的食物,喜歡吃的人就特別愛吃,而不喜歡的人大多數都是不曾吃過,或是一嗅味道就投降的人,不過也有試了之後不願繼續嘗試的類型。青菜、花椰菜、紅蘿蔔等等都成爲大多數人不喜歡吃的食材之一,這極有可能是受他人影響或是剛好不喜歡那道菜餚的烹煮方式。沒錯,他們有可能不是討厭食材,而是無法接受那些食材之間的搭配。我以前特別不喜歡茄子,尤其加在咖哩中一起烹煮的茄子特別難入口,因為茄子會變得軟綿綿又毫無口感,再加上它本身也沒什麼味道,必須靠調味料提味。但我又并不是完全不吃茄子,像是茄子炒雞蛋和茄子炒老乾媽都是我的最愛。這煮法不但保留了茄子原本的口感,還讓茄子融入配料的香味,味道也不再單調。所以若遇上討厭的食材,不妨換個烹煮方式,或許能發現自己喜歡的菜餚又多了好幾樣。

        我們很常遇到一種情況,那就是一道菜餚中同時出現自己喜愛以及完全不想碰的食材。我發現不吃葱薑蒜的人特別多,就連炒進菜裡的蒜米都無法接受,這對我來説其實是件很奇特的事。許多菜餚都會加入蒜來提味,而我超級喜歡吃蒜,生熟皆可,若是吃火鍋,蒜米絕對是我必備的調料。至於姜,我小時候也最怕看到姜,即使切得再細的姜絲我也會一根一根挑出來。但我媽就很常煮薑絲豬肉或薑片燉鷄,吃的時候特別煎熬。後來是遇到對姜情有獨鍾的三嫂,在好奇驅使下我才開始嘗試吃姜,剛好那時候還看了某美食節目,主持人說有些食材不能分開來單獨吃,要加在一起同時入口咀嚼才能嘗出其中的美味。於是我就嘗試將豬肉搭配姜絲一起吃,結果還真是發現新大陸,原來姜配肉是如此絕配,肉吃起來也多了一種香味。

        番茄炒蛋也是同個道理,以前老是吃蛋,不吃番茄,因爲蛋吸收了番茄的酸甜味而變得入味,可番茄就只是原本的味道,但兩樣同時吃進嘴裏後就發現真是個完美的組合,怪不得成爲必定要學習的菜餚之一。若是轉換烹煮方式,還是嘗試不同的吃法都依然無法接受,還是下不了嘴,那就可以試試障眼法,也就是將不喜歡的材料偷偷加進喜歡的食材中。這通常是媽媽對付小孩時才會用的招數,但很有效。小孩一般不喜歡吃香菜和紅蘿蔔,若是將這些材料剁碎包進餃子裡,小孩吃進肚後也不會發現,甚至會覺得很好吃。我以前也不喜歡吃紅蘿蔔,主要是不喜歡它的口感和味道。紅蘿蔔實在是太硬了,若是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煮也不會吸收調料的味道,怎麼吃都還是原本的味道。後來知道紅蘿蔔對身體有各種好處就還是嘗試多吃一些,而我媽就會將紅蘿蔔切絲,用來炒米粉或麵條,炒飯的時候也會加入紅蘿蔔碎,最後呈現出來的賣相不僅鮮艷好看,也不會太重口味,可以減輕負擔。

        還好我不是個食物敏感的人,什麼都可以吃,也不忌口,但唯一我不會吃的食物就是苦瓜。無論它變成什麼樣我都無法接受,因爲小時候一吃苦瓜就被這苦澀的勁頭嚇著了,有了很大陰影。我媽則超級無敵喜歡吃苦瓜,家裏的餐桌上也時常出現苦瓜釀肉這道菜餚。可惜我們家裡人全都不買單,只有我媽吃得津津有味。不是我們不樂意嘗試,而是真的太苦了,我媽卻一直強調苦瓜就是先苦後甜,吃了會回甘的食物。我曾經相信我媽說的話,想給苦瓜自我辯護的機會,但很可惜,我再次嘗試之後還是“叫苦連天”,這强勁的苦澀感一直蔓延在口中無法散開,簡直太可怕了。苦瓜始終是我的死穴,所以也不敢信心滿滿地說自己不是挑食之人。不過挑食絕不是絕症,還是有方法可以慢慢克服,只是在於願不願意嘗試,給討厭的食材一次機會。或許我也會研究出一道苦瓜不苦又好吃的菜餚,讓自己喜歡上苦瓜的滋味也説不定。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角色扮演者

        我從小就接觸日本動漫和漫畫,當時特別喜歡看《名偵探柯南》、《百變小櫻》、《犬夜叉》、《火影忍者》等不同畫風類型的動漫。以前總愛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名角色,擁有帥氣或靚麗的服裝或武器,過著與角色一樣豐富、刺激的人生,每日都會迎接不一樣的挑戰。後來到了中學,我才知道“角色扮演”(cosplay)這一詞,也同時瞭解外國和本地都有好多專業的角色扮演者(cosplayer),他們都盡心盡力地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那時候角色扮演在馬來西亞還不是那麼盛行,尤其是我的家鄉古晉。可能是舉辦活動的次數太少,地點都安排在大城市,讓一些對動漫充滿熱愛的角色扮演者或動漫迷都無法參加,而我也沒有機會前去參與其中。後來我陸陸續續在facebook上關注一些角色扮演者,目前最喜歡的就是來自馬來西亞的Hakken八犬,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KumaQi熊祁,也就是熊叔。這兩位雖身處不同的國家,但都是角色扮演界的大神,本身也是高顏值、高身材的高才能人士,非常具有男性魅力和吸引力。她們所扮演的角色還原度極高,拍攝的照片也屬於高質量、高品質的佳作。當然她們對於服裝和化妝的要求也極其講究,為的就是高度還原動漫角色的模樣,而她們的敬業和熱愛獲得眾多粉絲的支持和崇拜。

        角色扮演聽起來就是件很魔幻的事情,很可惜我身邊沒人親身接觸過這方面的領域,而我一直都很感興趣,希望能瞭解更多。很幸運地,我在大學的課業中有機會可以重新瞭解關於角色扮演的所有層面。當時是要組成一個團隊,做出一份具有主題性的報紙內容,作爲組長的我第一個便想到了cosplay這一詞,立刻萌生許多想法和概念。接下來我們不只是可以參與即將來臨的動漫展,還可以在現場直接采訪角色扮演者,更加深入了解他們背後的努力和準備。我也想透過我們的報紙内容讓大家更加明白角色扮演者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艱辛。於是,為了進行現場采訪,我們一組人員特地參與了在新山皇后广场舉辦的動漫展。當時的動漫展除了舉行动漫角色扮演比赛之外,還在現場摆卖动漫的周邊商品。該動漫展規模很大,主辦單位還邀請了三位特别嘉宾助场,分别是美女玩家Ying Tze、英俊帅气的Hakken八犬以及女神Shine。這三位特別嘉賓中,我最熟悉的cosplayer非Hakken八犬莫屬,我真的非常榮幸能見到她本人。

        那時我們不只訪問資深和新手的角色扮演者,還詢問到場支持的觀眾,別以爲到場的都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宅男宅女,現場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前來參與和觀賞,即使是年長的長輩都懂得欣賞角色扮演的專業。在進入特別嘉賓簽名環節時,場内瞬間大排長龍,每個人手上必定會拿著好幾張特別嘉賓的照片或明信片,耐心地排隊等著簽名和合照。場面相當壯觀,堪比歌星簽唱會現場,我那時萬萬沒想到角色扮演的潮流居然能產生這麽大的轟動,只能怪我眼界太小,知道的事物太少。我一直都對角色扮演者持有敬佩之心,對我而言,角色扮演也是藝術,也是必須靠極度熱愛才能完成的才能。自從詳細了解角色扮演者之後,我發現成為角色扮演者除了可以變身成為自己喜愛的動漫角色以外,還可以透過這渠道學習更多的手藝和專業。我們當時採訪的角色扮演者中有好幾位都是自己親手製作角色服還有武器、道具,完整和細膩度非常高,即使售賣也可以賣出很好的價格。

        為了完全效仿動漫角色的妝容和打扮,他們還需要不斷研究化妝品和上妝技巧,有些時候還要買假髮,重新修剪和梳理後做出與動漫角色一模一樣的髮型。他們所自學的手藝,完全可以勝任服裝師、髮型師、化妝師、道具師這類型的工作,他們所學習的成果也讓原本極力反對的朋友或家人們佩服不已、刮目相看,轉而變成粉絲之一。他們也表示剛起步學習角色扮演的過程較困難和辛苦,對於完全沒經驗的人而言必須從零開始吸收、學習,但真心熱愛動漫的他們很快就能上手,因爲他們充滿了熱忱,可以百分之百投入其中。我覺得參與這領域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結識擁有同個喜好和興趣的夥伴們。當參與動漫展時,角色扮演者之間會互相見面交流,後輩們可以向前輩們學習扮演角色的技巧,讓自己更加進步,而前輩們都很樂於助人,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讓新人快速上手,增加信心。許多内向、不善交際的角色扮演者就是因爲多次參加活動後變得勇於展現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從容。

        之前在社交平臺上看見很多人問:參與這類型活動的人是不是都很孤僻,也交不到什麽朋友?恰恰相反,我們采訪的每位角色扮演者都是已有伴侶且社交廣汎的學生或上班人士,全都是積極向上,爲自己喜歡的愛好付出和貢獻的人。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他們是不是要花很多錢來做角色扮演?若是不會親自製作服飾和道具的扮演者來説,的確需要很大一筆開銷,但這就是愛好,愛好都需要花錢經營,比如你喜歡看書,願意花錢買書一樣的道理,他們也是用自己賺的血汗錢購買所需的材料和物品,不偷不搶,合情合理。所以當我知道身邊有人想要嘗試參與角色扮演時,我感到很興奮,真心覺得這是件很棒的事。可惜我雖然感興趣,但始終不敢嘗試,畢竟自己脫離二次元世界有很長的時間距離。若是真有機會嘗試,我最想扮演成怪盜基德或是卡卡西,基本上就想要扮演男性角色,畢竟在現實中就是女兒身,想嘗試性轉的角色扮演,體驗“不是自己”的感覺。希望本地能多舉辦這類型的活動或動漫展,就算自己不做角色扮演還是可以去參與,開開眼界,再次體驗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碰撞。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生圖還是修圖?

        如今有多少人不會使用任何濾鏡、特效還是修圖軟件,而是原相機模式拍照呢?網絡時常看見這一句話——照片是“照騙”,僅供參考。有些照片的確“騙”很大,尤其是自拍照,不只是膚色可以黑白轉換,眼耳鼻下巴都可以隨意修飾,就連體型、體態都可以三百六十度大轉變。明明在現實中認識本尊,知道他們長什麽模樣,但一看照片突然不認得那是誰,根本不是同一個人的概念。純天然、無修圖當然是人人都夢寐以求的事,但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辦得到的事。人一般都很難將原始的自己展現給大家看,畢竟人的雙眼天生喜歡看一些美麗無暇的人事物。現在的普通人也可以像大明星一樣拍出猶如廣告代言的照片,只要精心打扮,再後期修個圖就能搖身變成紅人,變成受人追捧的男、女神。我反而還蠻喜歡粉絲角度分享出來的明星影片和照片,通常都是沒什麼修飾的原照,也就是所謂的“生圖”,可以看到更真實的明星面貌。

        暫不說修圖,如今科技發達,用手機拍照都可以隨時添加許多古里古怪的特效,讓照片不再單調,有些甚至可以轉變成動圖。像是之前很流行的貓耳、惡魔造型之類的特效;風靡一時的交換面孔特效;把自己變成小孩子模樣的特效;男變女,女變男的神奇特效,這些五花八門的特效一下子就在手機潮流中爆紅,但我全都沒有親自嘗試過。我一直以來都是使用手機原相機拍照,無論是自拍還是普通照片都一樣。我很少自拍,不會刻意修圖,像是把臉修得瘦一些,皮膚修得滑嫩一些。我也不會額外下載修圖軟件,或是在照片上增添其他的特效或設計,但有時會依照心情更改拍攝濾鏡,要不然只會稍微調整亮度和色澤。Instagram提供的濾鏡特別多,但我也只固定使用其中幾種,還是以個人調整為主。

        我拍了照後會進行後期調色,主要是因爲手機像素太差,有些時候照片並不是很清晰,就連顏色也會有很大的落差。我的手機就是奇怪,在明亮的地方拍照,拍出來的效果就特別好,額外清晰、自然,所以白天拍的風景照一律都沒經過任何調整,可以直接放上原圖。但我一到晚上拍照就會處於崩潰狀態,基本上除了看不清到底在拍什麼,就連後製調色都無法拯救那張照片的質量。所以我不會在比較昏暗的地方拍照,主要是像素很差,也不能做後續處理。遇上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使用濾鏡,但也不是過於誇張的調色,只是想要還原眼睛所看到的原本色調,盡量與現實不要有太大的色澤落差。我的確很太在意照片的質感和風格,雖然大多都是食物或環境的照片,但我拍好照後不會立刻上傳至任何社交媒體。

        我會先從十幾張拍好的照片中再找出兩到三張合格的照片,再篩選像素最清晰的幾張,最後進行調色才正式上傳。爲了照片好看些,我也是費勁了心思呀。我覺得修圖、特效或是調色還是必不可少的技術,但不能過度使用。若雜誌封面,廣告代言都沒有以上這些修飾,能見人嗎?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生圖照。可在生活上,這些技術未必派得上用場,有些時候反而自然最好,特效用多了反而傷人眼睛。說實在,若手機像素爭氣一些,我也不用花這麽多時間在調色或調對比度上,我也很想要一拍就能直接用原圖上傳,省一個工夫。未來有能力了就買個相機像素較好的手機吧,果然一分錢一分貨,未來也希望能到處觀光,多拍一些風景照,再上傳原圖紀念當下的美好。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關於儀式感

        以前我並不注重儀式感,準確來說我誤解了儀式感的含義,我以為儀式感必須是在慶祝節日或是紀念某特別日子時才會進行的事。這理解沒有錯,但也不完全對,無論是夫妻想要慶祝結婚紀念日,還是情侶携手共度情人節,又或者是單身人士想自行慶祝單身幾周年都可以有屬於自己一套的儀式感。我以前覺得這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若做什麽事都講究儀式感,那豈不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經營嗎?儀式感也未必是個具體、物質的事情,它可以代表著你的感受、情感,還有生活態度,透過自己喜愛的方式接觸身邊人事物,讓自己逐漸熱愛和關注日常生活,讓日子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人總該有某一些儀式感,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上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像是工作繁忙,在午休的時候就可以找娛樂性的戲劇或節目,一邊看一邊吃午餐,透過這方式享受獨處時光,緩解情緒,有了儀式感後就會打起精神繼續工作。再者,每日提前十五分鐘起床,讓腦袋逐漸清醒,再愜意地享受豐富營養的早餐,這儀式感可以讓自己愉快地迎接新的一天,保證活力滿滿。又或者跟朋友相約出門,然後在某個奶茶店坐下來開始拍照打卡,再從白天聊到天黑,這些都是生活儀式感帶來的娛樂和舒適感。還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後,雖然不知道能否長久,但為了分享此時此刻的喜悅便可以請家人或朋友相聚吃一餐,簡單慶祝,透過這儀式感就會發現真正的快樂不在於你一人,而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愉悅。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沒有任何儀式感的人,但其實我每日所做的事情都已經默默建立起屬於個人的儀式感。當我準備寫文章時會固定沖泡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同時聽著電視機和敲打鍵盤時的聲音,讓自己快速進入一個寫作狀態。而晚上寫稿時就會呆在房間,關掉大燈,只在書桌上開檯燈,營造舒適的寫作氛圍。若時間還早,我必定會準備咖啡或是熱可可,因爲我覺得能在寫作時喝一些熱飲,可以保持心情放鬆,順便提神,讓思緒更加活躍。睡覺前我也會把所有東西收拾好,還原成一開始擺放的模樣,在入睡前也會關掉所有的電子產品,手機和平板也不連上網線,專心看書,完成結束一天生活的儀式感。

        若沒有睡前看書,我就會太過於依賴手機,明明是可以早睡的一天卻被自己薄弱的意志力打敗。一整晚都陶醉在毫無意義的手機世界裡,睜著熊貓眼看別人的生活狀態或是一些暫時性娛樂的影片,隔天才來後悔莫及。所以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意義、有質感,儀式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從簡單的儀式感中也可以體會到一種自我享受的狀態,當你願意想辦法營造一個氛圍或環境時,這必定是件很重要的事,你對此是懷有期待和快樂的感受。若人生缺乏儀式感就等於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先別急著說自己並不缺儀式感,曾經的我也是這麼篤定著,但年齡漸長後就覺得儀式感特別重要,無關節日或紀念日,而是環境和内心感受。人無時無刻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這是一個幫助自己感到開心、放鬆或是感受生活情感的一個過程,透過儀式感也可以發覺自己的個人喜好和習慣,更加瞭解自己。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演員與作家

        昨天與許久未見的友人敘舊,無比開心也獲益良多。我們僅相差兩歲,因為曾經在某一咖啡館工作而相識,成爲有緣共同聊人生的知己。我和她的性格很相似,但也不盡相同,我們有一個共同卻又不同領域的目標,那就是她想要成為演員,而我想要成為作家。演員與作家感覺是兩種毫無相干,截然不同的職業,但我們互相交流、探討的時候都不約而同認為這兩者之間存有許多共同之處,我們兩人想要追求和學習的事物都有同樣的性質。演員和作家都屬於多愁善感的類型,他們都必須對生活極度敏感,一直保持好奇心和繼續探索的冒險精神,不懈地了解內心感受和社會黑暗與光明的正反面,進而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表達給所有的觀衆。

        體驗、吸收、表達,這些都是演員和作家需要經歷的過程,唯一的差別就在於表達。演員屬於外放型,而作家是內斂型,無論是演員還是作家都有其工作的困難度。演員必須全面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將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看到一個鮮明、有辨識度的人物。而作家就要創造一個完善的人物劇情,不管是真實還是虛構都要讓讀者沉入其中,讓他們能有各種想像空間。演員和作家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將細節融入所需的人物設定和劇情裡,讓人物故事更加豐富、多樣化,這樣觀衆和讀者才能在書中或劇情中投入自己的感情和狀態,最後便能得到無限啟發和滿足感。演員和作家都是高思考型職業,必須保持著為藝術而生的生活狀態,在休息之餘也不能停止吸收額外未知的事物,挖掘不一樣的自己。

        演員更需要挖空原本的自我,讓自己完全轉變成角色裡的人物,就連一舉一動都是為這角色而塑造,完全融入他們的情緒中,再透過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絕不能讓觀眾脫戲,讓他們感覺這只是一名演員在演戲,演員必須讓觀衆記住該角色,融入劇情的起承轉合之中。而作家就要一飾多角,在撰寫不同角色時要自行轉換個性和說話風格,完全要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角色態度和想法。不能讓讀者覺得筆下的人物都是同一個人,沒有特色,更無法融入,那就失去角色該有的真實和色彩。我覺得演員和作家都是藝術家,也都是充滿各種挑戰性的職業。除了要吸收更多的知識層面,也需要時常過濾思緒,因爲有太多繁雜的事情煩心是很難再次投入在自己的工作內容上。

        説起我們倆人的目標,她一直以來就是想成為一名演員,想到中國發展,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她説如果無法成為演員,她也想從事與影視劇相關的幕後製作,盡量與劇組有所關聯,若有機會,再借此踏上演藝之路。而我從中學開始就想出版一本小說,當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作家。若未來無法如願,我也希望能在出版界效勞,繼續深入了解更多的出版事宜,幫助其他熱愛文字、愛小說的人圓夢。她目前還在學習的路途上,中途曾經陷入迷茫的她如今有了更明確的目標,也知道該從何努力,堅定地朝目標前進。

        我雖然未有太明確的未來目標,但我也不想太過於急躁。我就是因爲糾結太多、思考過多,導致自己更加猶豫不定,忘了自己最初的目標是什麽。未來充滿了未知性,我很好奇二十五歲的自己會身在何處,做著什麼。但現在的我更想靜心努力,不慌也不躁,踏實邁步走。雖然我與她是不同風格、不同去向的人,但我們所需要學習和體驗的人生課如此相近。希望未來的日子裏真的能在大熒幕上看見她的身影,聽見她的聲音,或是看到她的名字。而我也能成功出版小說,用故事訴説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還有一些向往和遺憾,願我們都能夢想成真。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低調中的高調

        我不是一個很高調或是過於低調的人,我不屬於那種連一點芝麻小事都想告知全天下的人,也不是那種搞人間蒸發,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的類型。我個人偏向低調,但低調中又帶點高調。我通常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些心情文或是平時吃喝玩樂的照片,基本上沒什麼太過於誇張的狀態,就連自拍也很少。我只會在文字上高調一些,像是我出門游玩後都會將旅游過程寫在部落格與別人分享。對我來説,高調的人都屬於公眾人士,他們必須塑造良好形象,不停與外界打交道,但有些愛高調的人純粹只是想要炫耀,讓別人羡慕自己;有些則是沒有自信,想要多展現自己,得到更多的關注。

        低調的人交友範圍不廣汎,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想受到過多的關注。高調的生活確實不符合我的人格和風格,但以前的我的確很希望別人能看見自己的狀態,迫切想得到別人的關注,這是一個很莫名其妙的心態,我居然還想嘗試高調風格,像是細心打扮後時常在社交媒體上放些照片或狀態,跟其他友人多聊天、打交道,去哪裡都要拍照打卡,必須做些事情刷一下存在感。後來覺得這些事情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難道自己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別人的看法有那麼重要?為何需要靠別人的點贊來證明自己,覺得自己是受肯定的?這些問題不停在我腦海裡迴盪,這樣的心理狀態只會得到永無止盡的奢求和渴望,越來越在意別人給予的關注和喜愛。

        最後我還是選擇低調,過好每一天最為重要。那大家就會很好奇,為什麼還時常看見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發狀態,在Instagram上發照片呢?因爲那是我個人的記錄方式,我是個很健忘的人,我很可能連昨天做了什麼、吃了什麼都不太記得,我需要靠這些社交媒體來幫我記錄,讓我重新回顧自己所做的事。我最常出現在面子書和Instagram,但在面子書上基本都是潛水,額外低調。若沒什麼大事是很難看見我的狀態,我只是喜歡分享一些有趣或受用的資訊,剩下的就是關注別人的狀態,瞭解一些新的消息。

        我很常在Instagram上傳一些食物的照片,偶爾會放些自拍照,訴説此時的心情,但不想讓太多人知道我私下的生活,於是就轉換成私密賬號,所以也只有身邊的親朋好友才會瞭解我的情況。我覺得人不可過於高調或低調,就算是明星或極有名望的人都不可過於高調,畢竟他們是公衆人物,也是社會焦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變成今日的頭條新聞。若是太低調,生活少了樂趣,自己也少了一種方式來記錄生活的美好。所以我覺得低調中的高調也是一門學問,想達到這境界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活得快樂,想分享的時候就分享,而不是為了經營才發文、發照片。為熱愛生活,想記錄生活而分享才是低調中高調的方式。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保持健康,遠離藥丸

        我侄女的牙齦突然發炎,導致她徹夜難眠,臉也開始腫脹,牙齦甚至出現化膿的情況,疼痛得連工作都沒法做。面對此情況,她只好請假到牙科診所一趟,回來的時候手裏拿著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的藥丸。看到一堆藥丸讓我頭皮直發麻,讓我想起了自己吃藥時的恐懼和反感。我從小到大最害怕的並不是打針或抽血,反而是吃藥,尤其是藥丸。一旦看到那些大得跟糖果沒什麼兩樣的藥丸就會感到反胃、噁心。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可以一口氣將所有藥丸一并吞下肚的人。若是連水都不用喝的話,簡直就是神仙,那是我絕對無法做到的事。而那些把藥丸弄碎或磨成粉喝下去的人,我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在含著藥丸準備喝水吞下的時候就立刻嘗到那苦澀的味道從舌尖蔓延至整個口腔,磨成粉那豈不是像喝毒藥?

        還好我從小抵抗力就很好,沒生過什麼大病,也很少吃藥。兒時感冒、咳嗽的時候也都是喝普通藥水,也就是喝起來酸酸甜甜的,毫無苦味的藥水,當時根本不覺得是藥,還喝得蠻開心。小孩不能吃藥丸,怕藥效太強而無法負荷,但長大成人後我反而更不想吃藥丸。每當我準備好溫水,想一鼓作氣把藥丸吞下去的時候,藥丸就是很頑固地卡在喉嚨處,相當難受。越怕吞不下藥,吃藥的速度就越慢,最後都是必須做好心理建設,抱著決心,一顆一顆快速地吞下去,可每次吃完必定覺得噁心,所以我不覺得生病難受,吃藥才是真的痛苦。不只是我,我家裡人也都不喜歡吃藥,能不吃藥就不吃藥,也所幸大家的免疫力和健康都很好,不屬於體弱多病的類型。

        話雖如此,我還是經歷過輕微的發燒,不過還不足以能跟學校請假,我小時候跟病假是無緣的。現在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傷風咳嗽,但我都不吃藥,選擇乖乖休息,多喝水。我在小學的時候得了盲腸炎,在還沒確診之前,我走了好多冤枉路,也吃了無數的冤枉藥。當時有好幾間小診所都診斷不出我患了盲腸炎,還讓我嘗試一些根本毫無效用的療程和方法。有一次半夜,肚子實在疼得受不了,人都無法站直,後來去了醫院,護士準備要給我吃藥,但我百般拒絕,我以為又是那些難以下嚥的藥丸。

        護士就以普遍哄小孩的方式說:“你要是不吃藥的話,是要打針的哦。”她以爲小孩都怕打針,必定會被説服,可誰知我當下立刻回她,“我選打針。”害得護士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下台,最後只能說:“呃……藥的話是藥水哦,你會怕喝藥水嗎?”知道是藥水後我就放下一百顆心,立刻拿了一口乾。結果可想而知,我的盲腸炎越發嚴重,還好及時就醫進行手術。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自己福大命大,還好我吉人天相,若是再繼續拖個幾天就真的葬在這些庸醫手裏。其實平時多照顧自己的健康就不怕這些疾病突然找上門,我也不希望自己老了還要按時吃一大堆不同種類的藥丸。看著那些定時拿出藥盒吃藥的人,我覺得特難受,果然人還是要保持健康,多多愛護自己,讓病痛滾得越遠越好。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自我對話的學問

        優柔寡斷、心浮氣躁、三心兩意,這些負面詞都很適合套用在我身上。我很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我總喜歡在一些細微卻又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糾結。每當遇上問題的時候也總會鑽牛角尖,無法立刻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越來越急躁不安。若是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我也會感到很納悶,一整天都會處於情緒低落,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的狀態。多愁善感未必是件壞事,保有一絲理性的我覺得適時的感概和惆悵是可接受的情緒範圍,但是過多的糾結和在意只會造成嚴重的負面情緒,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在處事上,我都會事先做好最壞的打算和充足的準備,無論是沒把握還是信心十足的事情,我都會抱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態度辦事。在外人的眼裏看來是不錯的行爲,因爲所有事都考慮周全,但其實自己只記得“百密總有一疏”這句話,結果無法百分之百放下心,對自己越來越苛刻。

        每當遇上無法理解,甚至連身邊的人都不能給予明確的答案時,我就會進行腦中自我對話,甚至不斷自言自語。這時腦海裏就會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自己,一個是理性的我;一個是感性的我。人本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體,而我偏向感性多一些。感性者在待人處事上都比較被動,多慮、悲觀,而且總愛思考。我以前不覺得自己是個愛思考的人,因爲我喜歡放空,享受獨處的時光。我總喜歡自己呆著,不受任何人的打擾,專心地處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有音樂和文字的陪伴,我就不會覺得空虛、孤獨,反而感到很平靜、自在。我不愛做燒死腦細胞的事情,但最近時常在思考未來,我發現自己並不夠堅定,也不夠理解自己。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做什麽,可是並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麽,追尋什麽或瞭解什麽。

        我對未來感到無知和茫然,對於追求明確答案的人而言,這是件極度痛苦的事,因爲就像深淵一般,看不見底,沒有盡頭。這段期間我不斷學習如何沉思,靜下心,並深入瞭解自己的内心。我無法立即找到答案,就只能慢慢學習接受心裏的恐懼和不安,將這些負面情緒轉換成一種推動自己的能量,不能再讓這些負面情緒磨滅了該有的恆心和堅定。人總會習慣呆在舒適圈,不敢跳脫熟悉的人事物,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才必須持之以恆地學習和吸收,學會怎麽體會和進步。以前工作勞累、繁忙,根本沒機會好好與自己溝通,也無法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這是一種病態,若人們因爲忙碌而忽略内心的健康,到未來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遇上永無止境的痛苦和不安,久而久之就會受這些情緒控制,喪失自我。我不想失去最初的自己,我選擇每天自我對話,趁獨處的時候大聲訴説。在自言自語的過程中很快就能找到心中的安定,也更快釐清内心深處的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心中早已有明確的答案,只是有太多因素和事件影響著自己的思緒,這時只要保持冷靜,一一刪除這些混亂、瑣碎的事,就能找出最篤定的答案。沉思和自我瞭解都是我目前還在學習的部分,多抽時間與自己相處,多與自己對話,除了能深入瞭解自己,也能找到日益進步的方法,讓内心變得更加堅强、堅定,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上走得更踏實。


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跳脫佛系穿著

        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相當瞭解我平時的穿衣風格,也因爲辨識度高,加上又是短髮,即使距離幾百步以外,他們依然能夠認出我。基本上我的服裝搭配很簡單、低調,不華麗但也不會太俗氣。我對穿著方面沒有什麽特定風格,只是經常以褲子爲主,普通外出的時候都只穿簡約的T卹和短褲。我鮮少穿裙子,也不會刻意去穿,後來是因為工作關係才開始穿褲裙,因此我的服裝搭配都大同小異。衣櫥裏的衣服少得可憐,所穿的便服不超過十五件,我平時也不會花時間和心思在挑選衣服上,非常佛系,看到什麽就穿什麽,因爲若是太在意便很容易有各種糾結,可最終還是穿回同樣的衣服,有些時候一星期還會重複穿兩次。

        我基本上一個月只出幾次門,也很少參加任何聚會,所以自然而然不會在意自己還有哪些外出服。我每次都是在即將出門的時候才去仔細翻找,看看能穿些什麽,若是不太重要的場合還是會以舒適為主。若是到購物商場逛街就會講究一些,這時就會選擇穿長袖衛衣配長褲,不過主要原因就是怕冷,能穿多厚就多厚,要不然必須配一件外套保暖。我雖然注重整體外貌,但也只限於整齊和整潔,是否潮流或好看,我并不是很在意。不過維持一成不變的穿衣風格的確是件不太好的事,若是想要轉換心情,或是彰顯自己的特質和氣質,那就必須試試一些與衆不同的風格,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服裝搭配。

        近期我很想嘗試外國風格的穿扮,尤其是文藝復古系和暗黑炫酷系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風格。我一直以來的風格都偏向於中性打扮,沒有什麽特別,甚至有些太男孩子氣。目前我漸漸嘗試一些文藝風,像是英國學生的裝扮或是以襯衫爲主的風格。外套是我的最愛,不同款式的外套我都喜歡,就是個標準的外套控。雖然很少有機會可以穿出門,但還是忍不住想買,就連長袖衣或衛衣也是我無法抗拒的衣服之一。有時候會思考自己怎麽就生長在四季都炎熱的熱帶國家呢?現在我倒是不敢再買這類型的衣服,因為真的完全沒機會可穿,若是能從事自由度高的辦公室工作就能派上用場,也不怕它們在我的衣櫥中發霉。若問我此時最想嘗試的服裝,那就是高腰褲和高腰裙。我一直以來都是穿低腰,但是難以搭配,配得不好還顯得老成、俗氣。另外,我也特喜歡有大口袋的工裝褲,因爲繫皮帶再搭配靴子或高跟的鞋子,視覺上能顯高,還特別帥氣。

        我至今依然不敢嘗試高腰褲或裙是因為沒有小蠻腰。我在身材方面極度缺乏自信,我打從心底無法接受自己頂著一個大肚腩穿這類型的褲子。我四肢纖瘦,唯獨肥個肚子,爲了有朝一日能穿上高腰褲裙,選擇積極運動。我不求腹肌,更不求馬甲線,只想要有個平平扁扁的小腹就好,要不然真的穿什麼都不合適,就連稍微貼身一些的衣服都不能穿,非常影響觀感。而我不會考慮嘗試韓系或日系的風格,我覺得韓系風格是屬於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才會穿的類型,衣服都屬於氣質華麗型,日系則有種可愛,帶點青春氣息的風格。我個人的氣質非常不符合這兩大類型的打扮,於是果斷放棄嘗試,最後我肯定打死都不會嘗試性感風,我連細肩帶都不敢在家穿,何況是在外?

        服裝搭配也是我不擅長的領域,我本就屬於順其自然,以舒服爲主的類型。不過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試試不同類型的穿搭,不想讓自己一直重複穿一樣的衣服,或是曝光率太高的服飾。我也不喜歡佩戴過多的飾品,我只戴耳環和項鏈,戒指、手鍊和腳鍊這一類都不戴,我唯一出門必定會戴的就是手錶。我覺得身上越少東西越好,東西越多越覺得受拘束,很不自在,但若是要配搭服裝風格的話,那就沒有問題。我不太會展示自己,我只是覺得要找到適合自己氣質和風格的穿著最為重要,但都不嘗試,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合不合適,總有一天我要脫離佛系的穿衣風格,從外觀上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想嘗試的職業

        老實説,我從小到大一直有個不切實際的願望,那就是拍一齣戲。小時候還分不清楚什麼是藝人,什麽是影視劇演員,只知道那些電視劇和電影裏的劇情和角色都是事先設計好的,並由一群熱愛演戲的演員們所演繹出來的故事。我很常思考演員們究竟是怎麼立即投入那些喜怒哀樂的情境,說笑就笑,說哭幾秒就能落淚,他們又怎麼能夠在下戲後就脫離當下的狀態?難道不會精神分裂嗎?我一直都認為演員這行業並不簡單,這是用生命在表演的演藝事業。一般我看完喜歡的影視劇後,我必定會去觀看那些幕後花絮或是關於演員或導演的採訪,不僅想了解他們的拍攝環境,還想知道在拍攝的過程中是如何製作和剪輯,這些細節我都很感興趣。

        或許我對演繹很有興趣,但我從未想過學習表演或是藝術,我不認為自己擅長演繹。對於演員來說,體會人生是他們必要的功課,不懂得感悟生活,深入探討自己內心的演員就是不合格的。演員也是感性與理性的綜合體,他們必須感性,才能演繹好當下的情緒,凸顯人物的真實和飽滿,同時他們也要保持理性,清楚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表達方式來加強自己的演繹效果,了解編劇和導演的要求,再配合自己的演繹方式,以做出最好的呈現。雖然當演員需要承受的壓力非常大,除了要犧牲部分的隱私,也必須承受各種輿論或是不穩定性,因爲演員也需要靠運氣,有可能很長一段時期沒有戲可接,又或者這段時間都只能在劇組度過,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

        但我依然覺得成爲一名演員是件很幸福的事,因爲可以在這短暫的人生中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狀態,從中可以領悟到新的人生觀,重要的是可以永無止盡地繼續學習,將拍戲時所學到的新技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很佩服那些為了演繹好某個角色而拼勁全力去學習和體驗的演員,比如彭于晏,他演一部電影必定會學會一項技能,并且考有專業執照或文憑,是真的可以搬上臺面的真功夫,即使他不繼續當演員也依然可以靠這些十八般武藝過活。當一名演員我覺得就是一舉多得,所以撇開朝九晚五的工作,我第一個最想嘗試的職業就是演員。無論是飾演路人甲也好,還是只能在畫面中一閃而過也罷,我只想體驗拍攝時的氛圍,了解所有劇組的工作模式以及演員的準備方式。

        我真的很好奇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以及擁有上百名工作人員的劇組是怎麽同心協力,共同完成這些拍攝事宜,我覺得能夠與志同道合的團體合作就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話雖如此,當一名優秀的演員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現在不斷有新晉的演員,不僅長得好看,還很有觀眾緣,而且演技也備受贊賞。若想從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觀察自己與其他演員有何不同之處,而自己又能挑戰什麼樣的題材,這些都是身爲一名演員必須不斷思考的問題。若是未來有機會接觸這行業,我希望可以了解更多,我很希望能透過不一樣的方式去體驗生活,學習新的東西,突破自己。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脚踏車的回憶

        騎脚踏車應該是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會做的有氧活動,我大約在兩歲的時候就開始騎小三輪車,後來到了五至六歲左右便騎中型的脚踏車,但後方還有兩個輔助輪。我小時候真的很喜歡騎脚踏車,只要天氣良好,我必定會出門騎個幾圈才罷休,我還因爲這運動而結識了一些有同樣愛好的小夥伴。不過我總不可能一直都騎著有輔助輪的脚踏車,當時我記得輔助輪是一個一個慢慢拆的,我的表哥知道我有脚踏車後,不知是羡慕還是嫉妒,就把我其中一個輔助輪拆了。但我也沒説什麽,只不過沒人幫我重新裝回去,而我還是騎著這脚踏車到處晃。

        後來我的小哥看到這脚踏車的情形也乾脆拆掉另一個輔助輪。我有些慌張,沒有輔助輪要怎麽騎?小哥說自己必須學習如何騎雙輪的脚踏車,這樣以後才可以換更大輛的脚踏車,哪裏都能去。於是我硬著頭皮學了,畢竟拆也拆了,我自己也不會組裝回去。可是我的小哥算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他采用的教導方式是“放生式教法”。我才剛起步沒多久,還沒學會怎麽平衡,他一推我向前騎後就直接放開我,害我有好幾次都差點倒地。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確很艱辛,但是看到其他同年齡的人都開始學騎雙輪後就覺得自己必須學會,所以我就豁出去,大膽向前騎,腦子裏不斷想著:用力騎,別怕跌倒,跌了就再來。

        下了恆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學會了,但轉彎的時候還是覺得心驚膽顫,因爲很容易失去平衡,若是騎直路我就覺得異常簡單,信心滿滿。小哥只給我兩天的時間學習,而我其實並沒有練習多長的時間,隔天一早小哥就來驗收成果。他問我是不是連轉彎都學會了?我不敢百分百保證自己真的學會了,但爲了面子問題,我直言已經可以了。我在自家前面的泊油路上開始來回騎,直路非常順利,當遇到轉彎處時有些失措,但還是咬著牙,一鼓作氣用力地踩,雙手順著方向移了過去。

        我成功了,我剋服了心理障礙,小哥也為我的修煉成果感到滿意。後來我每日還是會到其他地方騎脚踏車,小哥説的沒錯,少了輔助輪,各種大路小路都可以騎,在窄小的空間裏穿梭也不會受到阻礙,自那時候就更喜歡騎脚踏車的爽快和自由感。不過後來我並沒有買新的一輛脚踏車,原因是價格有些偏貴,也沒敢繼續向家人要求購買,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曾騎過脚踏車。當我以爲自己已經生疏,甚至遺忘怎麽騎的時候,一坐上脚踏車,自然而然就能往前騎,原來這項技能一旦學會就會跟隨自己一生,就算腦袋不記得,肌肉記憶會一直保留著。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眼鏡的潮流

        小時候一直覺得戴眼鏡是很時髦又帥氣的搭配,不同個性的人可以佩戴出不一樣的氣質風格。作爲眼鏡控的我也覺得單手扶眼鏡的動作實在是撩人,有種莫名的魅力。但在小學的時候,我對戴眼鏡的同學有著刻板印象,認爲他們是年年會考第一的模範生。畢竟戴眼鏡就是有一種文藝氣息,但沒特別氣質的話就是書呆子的模樣。我曾經為了讓自己近視,特地緊貼著電視機看戲,這是非常愚笨無知的行爲,還好我的眼睛足夠堅強,完全沒有任何近視。我是到大學時期才遇上近視和散光問題,所幸近視並不嚴重,但散光部分偏高。因為我經常在半夜趕報告,為了不打擾室友睡覺,我都會直接關燈,也沒有檯燈,就只能一直看著筆電熒幕做東西。我雖是眼鏡控,但我並不喜歡戴眼鏡,實在太麻煩,但必要時候還是要戴上,像是駕車的時候。

        以前眼鏡的設計非常少,款式都很普通,也就是黑色粗框,鏡片四四方方的設計。以前是有看見圓形款式的眼鏡,但那時覺得戴上去會很搞笑,身邊也沒人有勇氣佩戴這風格的眼鏡。從我上大學開始,各式各樣的眼鏡設計突然爆紅,讓我一度懷疑自己配的第一副眼鏡是老古董的款式。當時看見許多大學生都換上細邊框,帶點復古式設計的眼鏡,就在一瞬之間,幾乎大街小巷的年輕人都是佩戴這款式的眼鏡。我不是會趕上潮流的人,那時候只是覺得每個人都配差不多類型的眼鏡,看上去沒什麼分別,也沒什麼特色,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反而會弄巧成拙。我目前總共換了三副眼鏡,第一次配的眼鏡就是那古板的塑膠黑框四方眼鏡,我其實也不喜歡,因為左右上下看東西時很容易被鏡框阻擋視線,能看的範圍太小,而且是塑膠材質的關係,耳朵部分一直勒得很緊,容易造成頭暈。

        我的第二副眼鏡款式則像老人家經常戴的老花眼鏡,後來換掉的主要原因是太重了,若是戴久了鼻樑會很不舒服,好像鼻子隨時會被壓塌的感覺。那時候剛好陸陸續續販售不同顏色的鏡框,還有不同鏡片弧度和大小的眼鏡。我覺得銀色和玫瑰金是蠻不錯的顏色,但膚色較暗黑的人無法駕馭,我自己則想挑戰不同風格的眼鏡。我換了一副比之前稍微大一些的眼鏡,款式類似於墨鏡的設計,兩個鏡片上方還有一條橫杠的設計。我在選的時候有短暫糾結,因爲我很喜歡復古款式,但太多人佩戴,自然就不想再去加入別人的潮流,所以最後還是選了比較少人戴的風格。這款的眼鏡設計也並不是適合所有年輕人佩戴,一戴上去要麽顯得老氣,要麽有種殺氣騰騰的感覺。可能我是短髮的關係,戴起來反而精神一些,强調自己個人風格的感覺。

        不過千奇百怪的眼鏡款式真讓我大開眼界,對我來說能配到既舒服又適合自己臉型和氣質的眼鏡就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如今一副眼鏡的價格可以買好多日常用品,甚至可以吃好幾餐。不過還是有眼鏡行舉辦減價或折扣活動,但如果視度過高或是要增加一些藍光、變色之類的鏡片功能,價格就瞬間提高很多倍。不過為了實用性,大家還是願意花這筆錢,而且眼鏡的潮流還讓一些根本沒近視,也完全不需要佩戴眼鏡的人為了增添時尚感而買了沒有任何視度,甚至是沒有鏡片的眼鏡來戴,就連眼鏡都變成了一個配飾品和奢侈品,不知道眼鏡的潮流可以延續到何時呢?


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十一月的收穫

        在十一月的三十天裡,我不斷思考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學習了什麼。以前的我並不是很在意行程安排或是完成每日所要達成的目標,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做一樣的事情,平平凡凡、平平淡淡,每日二十四小時都沒什麼刺激或新鮮感。我感到不安,總覺得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不但沒進步,思維還逐漸變得狹隘。我特別渴望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穩定,找到明確前進的方向。我選擇拋下所有,清空自己,全心全意接觸並投入在一直以來想嘗試的事情。上個月,我嘗試錄製歌曲,也開始挑戰每日寫作,而我也在中國平台——Lofter,每日固定上傳同人短篇小說的篇章。

        昨晚我就在書桌前沉思,十一月裡我體會了什麼,了解了什麼,我有什麼樣的收穫。除了我剛才說的那些事以外,我還著手接觸了烹煮的領域,跟我媽學習一些簡單的家常菜,也包括一些鮮少有機會品嚐的菜餚。重新瞭解下廚前所需準備的材料和配料以外,我還學習怎麼下廚,在每一個星期都會重新編排好這些菜餚內容和圖片,將內容編輯成一本菜譜,方便以後自己參考,傳至家庭的其他成員。錄歌進度相當緩慢,我對此是有些不滿意,我這一個月就只試唱了兩首歌,略熟悉基本錄製操作。嘗試之後發現這的確是件非常費心、費力的技術活,但非常具有挑戰性,也不斷考驗我的耐性,算是有所收穫。

        我認為寫作就是我目前收穫最大的部分。三十天裡我總共寫了二十九篇文章,每篇以一千字計算,至少寫了將近兩萬字。而在Lofter上傳的短篇系列小說,約三萬多字,差不多可以寫成一本完整書了。寫文章是件愉快的事,不只是訓練自己的寫作速度,還同時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每天靜下心來重新回顧自己從小到大的事,進而分享曾經經歷的路程與障礙,這也變成了我的習慣。而小說方面,我嘗試了自己不曾接觸過的寫作領域和風格類型,對我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我樂於挑戰不一樣的寫作題材,為的就是早日找到屬於自己專屬的風格和敘事故事的步調,也為我之後寫作的路途上建立一個習慣——帶著平凡心的心態寫作。總結來說,我對這一個月的收穫感到滿意,十分裡可以拿個八分,扣掉的一分是在於日常作息無法調整好,依然晚睡晚起,還是沒克服喜歡在晚上寫作的習慣,而另外一分就是歌唱的部分,我目前還沒錄製一首我感到滿意的作品,希望新的一個月,我可以有更多的突破,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愛的單輪鞋

        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種可以溜來溜去,後脚處有一個小輪子的包鞋,也就是單輪鞋呢?那種鞋只能在平滑的地面上使用,若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則無法平衡自己的身體,進行滑溜動作。單輪鞋并不像直排輪,我個人覺得單輪鞋還比直排輪更困難些。小的時候看見一個姐姐穿著這類型的鞋四處玩,我頓時覺得那鞋子好酷,有些鞋子上還帶有燈光效果,當下覺得在購物商場邊走邊溜是件很帥氣的事。那時還不是很多小孩會穿這種鞋,於是向那位姐姐瞭解鞋子的價格和牌子後發現并不便宜,我也很肯定家人不會立刻答應買下來。可我真的很想擁有那雙特別的鞋,於是古靈精怪的我便實施了死纏爛打模式,也就是每日三餐準時暗示我爸關於單輪鞋的事。我媽說我當時爲了説服我爸買這雙鞋,每天都在標簽紙上畫了一個輪鞋的圖畫,還在邊上寫明牌子的名稱,四處張貼,貼在厠所、書桌、車鏡等等地方,只要是我爸看得到的地方,我都貼了上去。

        時間一久,我爸終於忍受不了,最後便帶我去那間鞋店找自己喜歡的單輪鞋。我異常興奮,在試穿的時候,我爸媽都覺得這雙鞋很麻煩,走路也不方便,擔心我穿沒幾次就放棄了。我承諾自己會好好練習怎麽滑輪,絕對不會白費這筆錢。後來我的確充滿毅力,天天在家練習,一開始先從客廳的小空間開始來回走動,練習滑溜。單輪鞋最主要的就是保持身體平衡,雙脚要同時并用才能滾動輪子,後來我漸漸熟悉如何操作后便轉至車房訓練,終於讓我練成了這項技能。當我們去購物商場逛街的時候,我便可以在很大的範圍裏來回移動,室内的地面足夠平滑,所以溜起來也額外順暢,輪子滾動的時間也比較長,非常過癮。

        直到新年的時候,很多小朋友相約一起玩,當時的我還穿著那雙單輪鞋。他們問我能不能在泊油路上溜溜,我明知危險,但心存僥幸,心想我玩了這麽久的輪鞋應該不成問題,於是大膽試一試。若是在平坦的泊油路上確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爲我已經懂得如何平衡雙脚的力度,但過於自信的我最終栽在斜坡處,摔得一身傷。我以爲沒什麽風險便開始挑戰斜坡的地方,我是直接從斜坡處溜下去,不料輪子卡著一顆小石子,瞬間失去平衡,雙膝直接跪在泊油路的地面上摩擦,一層皮就磨沒了。知道自己闖了禍也不敢哭,只能默默忍著疼痛,讓大人們駡了一番,雙脚挂彩的我只能用創可貼在膝蓋處貼了個叉。不過我那時無所畏懼,自然沒有因爲這點傷而放棄玩單輪鞋,後來是因爲脚變大了,再也穿不下了才停下這個喜好,而雙膝的傷疤并沒有伴隨我太久的時間,或許是我保養得好,傷疤逐漸消失不見。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禮物的難題

        邁入十二月除了感概二零二零年即將結束以外,還有許多人所期待的大日子——聖誕節,即將來臨。想起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五花八門的大小禮物。我們家族是沒有慶祝這節日的習俗和習慣,朋友之間也並沒有舉辦互相交換禮物的活動。但我曾經參與過交換聖誕節禮物的活動,并且是在新山實習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被老闆邀請,跟全體員工去他家裡慶祝聖誕節,吃大餐並抽籤領取各自的禮物。那時候為了選購一些男女通用的禮物,真的是費盡心思四處尋找。自己當時也沒法花太多錢買較特別的禮物,逛了許久,最終買了一個鑰匙包,後來這禮物是讓一個不同部門的女同事給領走了。

        第二次參與的交換禮物是在古晉,這次買的是一個黑色招財貓的存錢筒,除了存錢,當作擺設也是不錯的選擇。這禮物也是被一名女同事帶回家,而我自己則抽到了一幅風景畫,如今這幅畫依舊掛在我家客廳的墻上,我個人也很喜歡。準備禮物對我來説是個天大的難題,跟數學題沒什麽兩樣,在中學的時候,我時常為了準備送朋友生日禮物而感到頭昏腦脹,不知該送什麽才好。我對購買禮物沒有太多的概念和想法,我其實很不喜歡挑選禮物,因為深怕朋友或親人都對我所選的禮物感到不滿意,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而已。

        話雖如此,我與朋友們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若碰上朋友生日也只能買禮物送給他,表示心意。不過我通常都會送實用的物品,像是衣褲、化妝包、保溫瓶、筆記本等等,絕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東西,就算自己不用,別人也可以用。我身邊的人也知道我喜歡實用的東西,而且他們送的東西我一定會拿來用,甚至一用就好幾年。我曾經收到一個對折式的錢包,如今用了五年都捨不得換。小學的時候,同學們送的擺設品也依然完好無損地擺放在我的床頭處,因爲我是不會特別去買擺設品的人,所以房間裡擺放的物品大多都是親朋好友送的禮物。

        其實我不太理解為何生日就必須要送禮物,大家約出來吃一餐,開開心心度過不是比拿到一個禮物還要珍貴嗎?若有友人願意花時間與我相處一整天,我覺得那是世上最寶貴的禮物了。禮物代表一個心意,不需要太過於在乎禮物究竟昂不昂貴、值不值得,重要在於是否真誠實意。不過若是要實際一些的話,我還真希望朋友送的是錢呢,我也很希望朋友們能乾脆利落,大膽說要什麽樣的禮物,無論是明示也好,暗示也罷,我絕對不説二話立刻準備,當然如果大家能相聚一起慶祝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了。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志願與愛好

        小學的時候,老師最常問的就是“你的志願是什麼?”、“未來打算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就連作文考試也會出現這類型的題目。可當時小而懵懂的我根本不曾思考這重要的人生大事,每天都只想著早點放學,保佑老師別給太多的功課,放學了還可以找同學玩。但是那時候必須填寫志願表格,其實我也不知道那表格的用意何在,但必須填寫,呈交給老師。表格上有三條橫線,分別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志願。每個同學都互相討論著要填寫什麽職業,有些思維清晰的同學很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很快就寫下了答案;有些同學則照著別人的答案原封不動抄寫下來。

        填寫表格的時候,我很認真思考職業這個問題,但我得不到答案。我並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可以成爲什麽樣的人,但我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我肯定不會踏上教師的路。人人都説教師是鐵飯碗,對我來説,教師是一個身負重任的職業,負責教育未來新生代幼苗,助他們在未來的路途上走得更長遠,為社會提供貢獻。在我的意識裡,教師、教授和校長就是這麼偉大的存在。我自己沒如此大愛和耐性去教導任何人,也不敢自信滿滿說自己是個稱職的好學生,因此教師這行業自然而然就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

        而當時我寫的志願居然是畫家、警察以及消防員,消防員是我真想不到要填什麽時隨意寫下的,但畫家和警察倒是認真考慮過的職業。小學時候很喜歡畫畫,也參加了繪畫班和繪畫比賽,當時的確很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畫家。但到了中學時期,我轉換了跑道,變成與文字交朋友,寫小說的寫者,也曾經立志成為全職的作家。我的家人、朋友都覺得我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而事實是,我是個願意嘗試的人,任何我覺得有意思或是感興趣的事情,我都願意去試做,只是通常都不再有後續。爲何會有這種半途而廢的情況?因爲我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領域又或者是親自做了一番后才發現自己無法投入這領域,不是心中所想要追求的方面而選擇放棄。

        目前為止,自己還能堅持下來的事情就是寫作。我或許不再畫畫、不再唱歌,但我不能放棄寫作。文字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夥伴,雖然知道作家這行業並不能完全支撐基本的生活開銷,但這就是熱愛。我想“作家”這一欄的志願,我一輩子都不會更改。即使我忙、累,我的思緒一直都離不開文字和故事。“作家”是我的夢想,但以現實的理想來看,我會選擇的職業是普通的辦公室工作,只要不影響寫作時間,讓我有足夠的時間繼續充實自己。餐飲業是我陰錯陽差踏入的職業,如今回顧起來發現自己得到了不少收穫,都是我以前始料未及的事。但這行業絕對不是我的理想職業,我也不可能終身都從事這行業。現在的我只想找一份穩定并且能糊口飯吃的工作,不剝奪我過多的時間,讓我有機會繼續與文字作伴。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自我緩解情緒

        人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充滿活力,無時無刻都喝著心靈雞湯,訴說著人世間的各種美好,保持著無限的正能量。只要是人類都會有憂愁、心煩意亂的時候,而通常會陷入這些低谷情緒的人都是屬於感性且多愁善感的類型,必定會有許許多多的負面或消極想法浮現在腦海中。我可能是近期太長寫作的關係,心情多多少少受到些影響。在寫感傷題材的時候,一不小心又把自己的個人情緒代入進去,掉進回憶的漩渦裡,不及時脫離,那麽一整天就會保持著同樣的情緒思維。

        有些時候,明明沒糟心事發生,但就是無端端覺得很煩躁,莫名的心煩。我很常發生這樣的情況,但若是感到非常煩躁,甚至想罵人的程度的話,這主要原因就是事情沒有按照我所預設的方向進行,也就是遇上突發狀況而延誤了原先計劃。別看我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看似沒什麼脾氣的人,其實一旦我覺得心裡不舒服,情緒是直接印在臉上,就連氣場都會變得沉重。心情不佳的當下,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做什麼都不順心、不順利,好像所有事情都在跟自己作對一樣。每當我遇上這樣的情緒問題時,我就很自覺的開始自我隔離。我不會去接觸任何人,也不會跟任何人交流,因爲我知道自己一旦開口,說的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為了緩解自己的憂愁或焦慮,我都會事先選擇看戲或節目,看一些比較搞笑、充滿娛樂性的節目,讓自己重新笑起來,忘記煩惱。另一種方法就是聽歌,若是環境允許的話我就會大聲唱出來,撕心裂肺地吶喊、歌唱,把心裡各種不甘願都使勁唱出來,唱完之後都會覺得特別暢快,還幫自己醒了醒腦。再不行的話就是強迫自己做事情,若是在工作的時候遇上不順心的事,我都會找一些額外的事情來做,像是打掃,整理東西,清除所有不必要的東西,檢查店裡的貨物等等,就是要讓自己忙些,這樣就不會再繼續想太多負面的事。

        在家感到鬱悶的話,同樣的,我就會打掃房間,重新整理那些本來就很整齊的東西,要不然就是洗刷廁所,收拾書櫥等等。而現在我還多了一個緩解情緒的管道——運動。當提不起勁又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就會自動拿出瑜伽墊,開始做各種有氧或無氧運動,讓自己大汗淋漓。一股勁將精力都花在運動上,不斷揮灑汗水,結束後不止心情舒坦,就連身體也很放鬆,就算做不成其他事情也不會覺得有太大的愧疚感。

        看小說也是不錯的方法,但我心情苦悶的時候身邊一本書也沒有,而我也不喜歡用手機看電子書,所以這方法不能隨時隨地使用。但要是在家,大半夜一人在惆悵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合適的書籍來閲讀,還能從中找到答案,解決心中的煩惱。其實說到底,緩解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脫離現在的狀態,想辦法讓自己轉移注意力,要麽離開原地,要麽專注做別的事情,讓自己的腦袋清空。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只是繼續納悶、煩躁,那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