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享受當下,無悔地生活

        開心無憂是每個人的夢想,我也一樣,我希望自己即使面對困難能夠坦然面對,即使感到壓力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内調整心態,重新出發。但事與願違,我總是有著無數的擔憂,習慣設想未來,也就是下一秒可能會發生的事,未知的未來或結果都會讓我感到不知所措。

        從小到大,我都習慣站在一旁關注他人的一舉一動。他們的談吐、舉動都會讓我陷入思考,我一直在想:爲什麽他可以這麽豪邁?爲什麽他可以表現得這麽自然?爲什麽發生這樣糟糕的事,還能笑出來?

        我最向往的狀態就是無論何時都能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保持活力,展開最自信的笑顔。而老是陷入各種糾結後,我得知的結論就是:我不懂得珍惜當下的快樂。今天尚未結束,我就想著明天該怎麽安排,可能會有什麽突發狀況發生,應該提前做些什麽準備。每當我覺得自己已經思考慎密,計劃周詳的時候,突發狀況還是不斷發生,無法掌控現狀就會令人感到焦慮、無措。

        放過自己一些,適當讓某些事情順其自然地發生,這一直都是我想學習和習慣的事。最近我也很常陷入莫名的恐慌,明明所有事情都沒有改變,也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但我就是會被自己搞到精神衰弱,反復思考自己會面臨什麽樣的難題,而最終得不到任何的答案。

        我也總是害怕自己沒做出任何值得回顧和紀念的事情,感覺自己一直在虛度光陰,耗費僅有的青春。今年的一月一日開始,我重新寫起了日記,每晚都記錄著自己的日常生活還有心靈狀態。我不想在人生中留下太多的空白,儘管沒有產出任何值得紀念的作品,至少還留有記錄可以幫助我日後回顧自己的生活。

        未來很重要,但當下更為重要。把握當下,才有機會創造美好的明天。焦慮也沒什麽用,別把自己逼得太緊,也別認爲自己只有一種選擇。强迫自己變得更好,强迫自己面帶微笑地面對一切,真的只會形成反效果。心靈狀態沒改變,一切也注定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發現不管什麽樣的安慰和建議都對我無效,而真正讓我開始想通、釋懷的是:宇宙如此大,世界上會有水怪、外星人,人類就只是宇宙中渺小的生物,其實微不足道,而自己并不是有著什麽大名氣的公衆人物,沒人在意,也容易被人遺忘,即使不見了也不見得有人發現,何必在意那麽多?享受當下,無悔地生活便好。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Morbius》

4月1日愚人節上映的漫威新英雄電影。

        Sony推出了新的英雄角色,我也不太確定這是不是一個英雄人物,但絕對是一個我不認識的角色,名爲Morbius。這部電影的預告看了不下10次,要不是出現了Marvel字眼,我還以爲是哪部獨立的科幻恐怖電影。

        《Morbius》就是一部恐怖、黑暗,與《Venom》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電影風格,唯一不同的便是這部電影并沒有過多的搞笑輕鬆成分,更是以現實、殘酷的方式呈現。

        我認爲這部電影中規中矩,就是介紹一位普通人突然轉化成具有超能力的吸血鬼。主要角色也只有3名,也就是Michael Morbius、Milo和Martine Bancroft。身爲重要主角的Michael Morbius和Milo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他們都有罕見的血液疾病,時刻都有著生命危險,不知自己何時就會離開人世間。

        Morbius從小就聰慧過人,長大後就靠自身具有的天賦智慧和先進的科技研發出可以拯救無數生命的人造血液。我覺得Jared Leto所飾演的Michael Morbius,人物性格都非常飽滿,演技也堪稱一絕,病懨懨的模樣真怕他突然就倒了下去。成爲知名科學家的Morbius由始至終都致力於找出可以治療他和Milo疾病的辦法,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最後他選擇冒險,將蝙蝠加進自己的實驗當中。


動物實驗成功後就來到實驗的最後階段——人體實驗。

        儘管這實驗不合法也不仁道,但他依然堅持不懈。途中發現他執行非法實驗的Martine Bancroft沒表示太多,還是同意了他的實驗,并且陪伴在他身邊。後來實驗確實成功了,將自己作爲實驗品的Morbius不只是短暫恢復正常,擁有健壯的身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神奇能力。

        但代價便是他必須喝血才能維持這些能力,否則會持續衰退,也會變成無法控制自己意志的嗜血怪物。他的實驗看似成功,實則失敗,他間接傷害了信任他、關心他的Martine Bancroft,也殺了人,他知道自己不能將這辦法告訴Milo,更不能公諸於世。但最後Milo還是偷取了他的實驗品,成爲了跟他一樣的嗜血怪物。


從瘦弱的皮包骨變成了肌肉猛男,這變化與Captain America或Tobey版Spiderman相同。

變成吸血鬼時的模樣,可説是相當真實了。

        其實整部電影的劇情鋪陳沒有任何問題,直到Milo突然轉成對立的那一方時,事情就變得莫名其妙了。我實在不明白爲何從小與Morbius一起長大的Milo會突然變得如此殘暴,在那之前實在看不出他對這人世間有什麽樣的怨恨,他只是對自己的疾病束手無策,時刻盼望Morbius能找到方法解救而已。

        Milo變成了吸血鬼之後不只是盡情享受生活,更是仗勢自己有著天大的能力而到處殺害無辜的市民,而這些罪名全都由可憐的Morbius來承擔。Morbius雖在轉化成吸血鬼的時候無意識殺了貨船上無數的犯罪分子,但他之後都固定時間攝入人造血液,確保自己不再傷害任何人。


第一次變身時的失控,展現了他快速移動,有著回聲定位的蝙蝠能力。

        Morbius做實驗的精神也實在是令我大感佩服,明明自己的生命也是危在旦夕,他還是能時刻記住按下手錶,記錄時間。我當時還真以爲他殺了那認識已久的護士,當FBI特工找上門的時候我都替他捏了把冷汗。最終調查結果便是Milo吸乾了護士的血,更是他不受控制地襲擊了其他人。我覺得Morbius也是相當悲催的人物,他爲了兄弟犧牲了自己,但是不被對方珍惜。

        劇中的好人Nicholas更是死得不明不白,他一直都對Milo和Morbius很好,但Milo狠起來就連恩人都殺,還完全不眨眼的那種。理由卻相當簡單,他認爲Nicholas偏心,只喜歡Morbius,糟糕的事情就是Nicholas在死之前也沒能説出值得令人回顧的話語,就這樣默默看著Morbius死去。

        Milo本該是值得觀衆可憐和惋惜的角色,但Milo與Morbius之間的“愛恨情仇”實在太過突兀,似乎少了一部分的情節解釋Milo會變成如此殘暴的主因,造成了即使Morbius親手殺了Milo都不會讓我覺得過於傷感或不捨。


Matt Smith飾演Milo,原本相互扶持的兄弟,一夕之間變成了仇家。

        這故事呈現就有點像初代Spiderman的故事,Peter Parker和Harry Osborn之間的友誼也是因爲逝去的親人而產生破裂。但初代Spiderman是用了3部電影來為他們值得懷念的友誼劃下句點,但這部電影就只有1小時半,顯得過於急促匆忙。

        劇中Martine Bancroft是Morbius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所幸她膽識過人,即使面對失去控制的Milo也能穩住自己,當我以爲她會變成Morbius和Milo決鬥後的犧牲品時,她居然復活了,但Morbius似乎並不知情,隨著一群蝙蝠離開了。


Martine Bancroft由Adria Arjona飾演。

倆人私底下見面,見證了患難見真情的時刻。

        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了多年以前我看過的一部吸血鬼電影——《Dracula Untold》,兩位男主角都是被迫成爲了吸血鬼,同樣的也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吸了自己最愛之人的血。唯一不同的就是Morbius的女朋友復活了,但也沒解釋她之後是不是也跟他一樣,必須喝人血才能繼續存活。

        這故事就這麽突然就結束了,看完電影後覺得劇情沒有多大的看點,特效方面也是在“可觀賞”的範圍之内。沒什麽太大的突破,雖然Morbius和Milo兩人之間的對決特效直接爆點,但還是沒有到拍手叫好的程度。有一點我也覺得奇怪,儘管Morbius等人都變成了吸血鬼,但其實就只是添加了蝙蝠的基因,怎麽會變得堅不可摧了呢?這身體素質簡直比Spiderman還要高。

        本來在Morbius召喚一大群蝙蝠的時候,我還以爲他會像《Dracula Untold》中的男主角一樣,用控制蝙蝠的方式使出大招,但什麽都沒有,而是在一場混亂之中就解決了Milo,這部分實在可惜。


蝙蝠老大就此誕生。

        電影也透露了接下來可能會發展的劇情,Morbius最後選擇和不小心傳到此宇宙的Adrian Toomes / Vulture合作,不知道他們是要幹出什麽大事業,但應該和Spiderman有關。之後是否也有機會和Venom見面呢?畢竟他也在劇中模仿了Venom,兩者合體也非同凡響呢。


Adrian Toomes / Vulture是在《Spider-Man: Homecoming》中誕生。

        對我而言,Morbius的角色相當有吸引力,也有可看性,但我覺得不會有人想成爲像Morbius那樣的吸血鬼。如果他能夠解決嗜血這方面的問題,將能力發揮到極緻,或許還有人懂得欣賞。真要拿Venom與Morbius比較,或許我會更喜歡有著幽默感的Venom。

        其實看完整部電影後最感到震驚的就是:看起來相當年輕的Jared Leto居然是1971年生,都將近51嵗了!而Matt Smith是1982年生,兩者差了近11嵗卻看似相反,真是太神奇了,難道又是一個不老傳説嗎?看來Jared Leto再多拍幾年的Morbius續集都不成問題。


光看臉真看不出實際年齡,我當時還以爲他只是30多歲。

Jared Leto近期都是留著鬍子,長髮披肩的造型,活脫脫耶穌的樣子。

未曾看過Matt Smith其他的電影,不過反派氣勢很足。

註:該圖片與照片皆取自網絡。文章衹代表個人立場和觀點。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The Batman》

10年後的Batman首部真人獨立電影。

最具看點的兩大角色。

        Batman一直是我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的英雄角色,比起其他有著超能力的英雄,我更喜歡這位憑著自己聰慧的智力和非凡的身手來對抗邪惡勢力的人類。我只看過Christian Bale飾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以及Ben Affleck的《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我個人很喜歡Christian的版本,無論是演員還是劇情都很不錯,很符合漫畫裏Batman的形象。


Christian Bale演繹的版本與我想象的Batman最爲相近,Batman和Bruce Wayne之間的界限恰到好處。

Ben Affleck的風格也很符合Bruce Wayne的人物設定,接近進入Batman晚年的形象。

        自從知道屬於Batman的獨立電影即將推出之後,我就很好奇新版會以什麼風格呈現,是科幻風還是懸疑風?最終電影回歸最原始的偵探懸疑風,我真的要感嘆,DC終於回到了Detective Comic的風格。相隔10年,這次的劇情是帶觀衆走入最爲黑暗、真實的Gotham,與Batman一同挖掘Gotham高層腐敗的真相。

        電影主要説明Bruce Wayne在變成Batman的第2年中所遇到的連環殺人事件。他除了無意間發現了Gotham最爲黑暗的事實,還知道了他父母不爲人知的過往。由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Batman不只是年輕,内心也黑暗陰沉。他心裏有著失去父母的悲傷以及對凶手的仇恨,就連在白天才會出現的Bruce Wayne也沒有富家公子的姿態,完完全全就像被拋棄的孤兒一樣,渾身長滿了刺。


“彷徨”是我在電影中體會到的主要感受,Bruce Wayne很常處於在一個被動狀態,一直被自己的命運拉扯著。

儘管化身為黑暗中的Batman也會偶爾出現屬於Bruce Wayne的溫柔和恐懼。

        無論是卡通還是其他作品中都能發現Bruce Wayne可以像精神分裂一樣來回轉換自己的身份和心態,其實放在現實中的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這版本的Batman更讓我覺得實際、具有信服力。

        Bruce Wayne從頭到尾幾乎沒笑過,無時無刻都是一副深仇大恨的模樣。他不在乎自己的家庭企業,更不會逢場作戲,戴著虛假面具過生活。很明顯,他的人格更偏向于Batman,也將自己定義爲“復仇使者”,只爲了復仇而生存。這時候的他便是以恐懼的化身來震懾那些處於陰暗處,企圖犯罪,挑戰法律的罪犯們。

        但對人民和警方而言,他與那些罪犯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是一名怪胎,更是一種威脅。這時候他并沒有受到大衆的認可,只是默默和警方辦事,出一份力。所幸警局裏有一個可靠的搭檔,這版本的James Gordon也是相當不錯,終於不像“工具人”一般偶爾出場幫忙,而是Batman最爲信任、可靠的夥伴。


James Gordon由Jeffrey Wright飾演,輔助能力極高,和Batman成爲不錯的合作夥伴。

我一直都很喜歡James Gordon的角色設定,在這電影中更是帶出他的正義和明辨事理的態度。

        雖然市民畏懼他,警察排斥他的存在,Batman也沒為自己辯解,而是靠行動表示自己的立場。他一心想要改變Gotham,認爲這城市還有救,他只要堅持信念就能看到希望。

        我很喜歡Gotham在電影中的環境塑造,陰暗的小巷;骯髒的街道;到處作亂的壞人,這些細節都充分顯示出Gotham的墮落,搖搖欲墜的現況。Batman的出現雖然能威嚇著那些較爲膽小的犯罪者,但這兩年以來的犯罪率還是不斷飆升,就連地方政府、警局人員都涉嫌貪污、知法犯法,靠毒品賺取不義之財,他們一直都生活在謊言之中。

        這部電影中安排了好幾位熟悉的角色——Penguin、Catwoman和最大反派Riddler。我沒想到這次居然是以Riddler作為主要反派,如果沒看過漫畫或是卡通的人或許不太清楚這名反派人物。然而這名同樣沒有任何超能力的反派也不讓人失望,電影一開場沒多久就殺害了一名市長,對Batman發出了挑戰信,展開一連串的鬥智游戲。


Riddle以這一身出場,完全沒發現他就是Riddler。

        而在Batman和警方共同調查的過程中,Batman也認識了初登場的Penguin和Catwoman,讓人不禁開始期待接下來的發展。這時出現的Selina Kyle尚未“出道”,并不是反派名單中會出現的Catwoman,但觀衆們都知道她就是未來的Catwoman。

        Selina Kyle的人物塑造非常完整,我們都可以知道她是個重情重義,也不畏懼死亡的人。當她知道好友是被自己親生父親所殺害之後便決定報仇,不過最後被Batman阻攔下來。Selina Kyle可以僞裝成不同的模樣,穿梭在黑暗的Gotham。她説自己就像貓咪一樣有9條命,其實意味著她可以靠不同的面貌生存,不向命運屈服,有著獨立女性倔强的魅力。


Selina Kyle由Zoë Kravitz飾演,有著不一樣的魅力風格,即使嬌小玲瓏也不覺得她柔弱無力。

每當Selina Kyle和Batman在同一畫面時都會不自覺關注著他們的情緒表達。

        作爲犯罪首腦的Carmine Falcone是Selina Kyle的親生父親,這讓我有些意外,所實話我其實也不太清楚Catwoman究竟有什麽樣的過去,我只知道她和Batman有著模糊不清的情感糾結,她甚至不知道面具后的他是什麽樣的人。這倆人在一起注定就是悲劇,應該説跟Bruce Wayne呆在一起的人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所幸傷痕纍纍的Bruce Wayne在迷茫時刻依舊有老管家——Alfred Pennyworth的關心和支持。這版的Alfred很明顯有戰鬥經驗,也是曾經出生入死的狠角色,可沒想到他最後還是掉進了Riddler的陷阱裏,炸傷了自己。

        問號是Riddler最爲標志性的符號,但是他這次的形象實在讓我大跌眼鏡。不管是行事風格還是情緒表達方式都不像我之前所理解的Riddler,果然先入爲主造成很大的觀感偏差。這版的Edward Nashton也就是Riddler,長得毫無“殺傷力”,但與Batman的談話中,給大家一種毛骨悚然的氣勢,完美呈現出瘋狂卻存有一定理智的衝突感。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普通會計師,也是名孤兒。他殺人是爲了復仇,而他的復仇目標明確,思維邏輯清楚。剛出道不久的Batman也被他耍得團團轉,甚至還間接變成了他殺害Carmine Falcone的合作夥伴,這的確有點諷刺。


Paul Dano為Riddler塑造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風格。

        Batman本該是以智取勝,但在劇情中,他明顯都是正面槓上,非常情緒化,也不斷讓自己受傷。劇情就是反覆在提醒我們,Batman也是凡人之軀,會受傷,當然也會失誤,並不像我們所知道的那般敏捷、機智還有帥氣。

        Riddler之所以有勇氣展開報復計劃,就是因爲受Batman的啓發。他學習了如何運用恐懼加些許的暴力來對付社會,形成轟動,報復這充滿謊言的世界,控訴這不公的現實。

        雖然Riddler只是平凡人,但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即使身在牢中,還是能持續作亂,果然掌控人内心的恐懼才是最厲害的武器。鬥智上的對決算是精彩,但真正讓人激動萬分,熱血沸騰的場景是Batman與Penguin的汽車追逐戰,這絕對是電影中最爲刺激的部分,將特技特效拉到最頂點。


Oswald Cobblepot / Penguin由Colin Farrell飾演。Penguin也是Batman其中最難搞的反派之一,目前屬於客串角色。

        Riddler傷害了數條人名之後終究被警方逮捕歸案。進了Arkham Asylum,遇到了另一名更加高超的“病友”,那角色無疑就是Joker。這時候就覺得時間綫很奇特,爲何Joker已經在Arkham?他是怎麽進去的?Joker的選角一換再換,希望之後的Joker能與Batman來一場精彩的決鬥。


Barry Keoghan飾演Joker,可惜只有幾分鐘的亮相,有部分場景被刪除。

        這部電影算是以閤家歡的方式結束,警方和Gotham市民都承認了這位蒙面義警的付出,選擇相信他,這也多虧了一直相信他且從旁協助他的James Gordon,他真是警界的一股清流。

        雖然劇情中Batman和Catwoman有一小段的情感戲份,但可惜Batman最終還是選擇了Gotham,不過他們肯定還會見面,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以“貓捉老鼠”的方式再次相逢。


倆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説出對彼此的感受,而Batman更是處於情感被動的狀態。

        看完這部電影後會有種怪異感,總覺得很多部分都特別奇怪,仔細想了想後才驚覺自己已經下意識將這部電影與其他的Batman電影作比較。

        如果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觀看這劇情以及人物設定,就會發現所有的橋段都變得合情合理。只可惜還是有很多部分沒有完善的收尾和解釋,像是無辜遭殃的Alfred Pennyworth進了醫院之後也沒了畫面,而Penguin明明傷害了無數條人命,還是將他放走,置之不理了。

        以往無論是電影還是卡通動畫裏的形象,Bruce Wayne一直是Gotham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億萬富翁,也被稱之爲Gotham的寶貝;Batman則是罪犯們爲之恐懼的黑暗騎士,他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是有著plan A至plan Z的智慧型英雄。

        但這版的Batman不像我所想象那樣無所不能,他也只是個凡人,一個依然還對雙親的死有著痛苦與悲戚。他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化身成他人的恐懼,自己已經堅不可摧、毫無畏懼,但其實他依然害怕失去所關心在意的人,他並不是鐵石心腸之人。


Robert Pattinson所演繹出來的陰鬱和深沉,相當符合Bruce Wayne剛成長的心路歷程。

        電影中沒有再次提醒Bruce Wayne雙親離世的場景最為加分。相信所有DC迷,甚至不是DC迷的觀衆都知道Bruce Wayne悲慘的過去。當Bruce Wayne凝視著市長兒子的時候,觀衆就能從中深刻體會到,他父母的死亡依然是他內心最深的痛,而他在那孩子身上也看見了自己當初落寞無助的身影,他想要制止這一切的發生。

        然而這一年他是隻青澀的蝙蝠,沒有豪華蝙蝠車、高科技裝備,就連破案技巧和防守方面也依然幼嫩。原本該有的標誌性蝙蝠鏢、蝙蝠車或是蝙蝠電腦,全都換成了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一般道具,就連追逐戰中出現的蝙蝠車也是由轎車所改造。


這代蝙蝠車很有親切感,也更貼近現實風格。

雖不像以往蝙蝠車如此高科技、酷炫,但也足夠帥氣。

        他最常使用的道具便是鷹爪勾,我所期待的蝙蝠標和由斗篷變化而成的滑翔翼都沒有出現。其中一個從高樓準備往下跳的畫面最讓我印象深刻,還以為會有帥氣的蝙蝠翼出現,結果卻變成了充氣裝,像隻小飛鼠一樣地滑翔離去。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之後還把自己摔得好慘,不過這更凸顯了他依靠真本事打擊犯罪,凴實力戰鬥。


這絕對是有衝擊感的畫面,讓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神奇的是蝙蝠裝可防彈,他也有高科技隱形眼鏡,卻沒有指紋掃描等其他先進的工具來協助他辦案,或許就是想讓調查過程顯得更加真實易懂吧。美中不足的就是打鬥部分,沒什麽功用的斗篷有點礙事,而動作方面也有些混亂。

        我真希望之後的電影可以多參考一些武術技巧,與畫面呈現有更好的配合度。其實Batman也學過上百種的武術和拳道,之後應該可以打得更快速流暢,畫面呈現也能好看一些。

        不過DC選擇重啟Batman,塑造了一個更為真實、有血有肉,也有自身恐懼的英雄。黑暗真實的故事敘述法相當不錯,整部電影就像是藝術作品一樣。畫面的色調、拍攝手法還有配樂都相當有觀賞性,是值得一看再看,不斷細品的作品。

        看完之後,腦海中也一直回蕩著《Something in the Way》這首歌,歌詞的意境也相當貼合Batman的角色以及他的遭遇。之後的電影值得期待,希望接下來能持續看到Batman的成長,與其他反派有著更加精彩的正面交鋒。不過我很想說,沒有完美的下顎綫,真沒法出演戴面具的英雄角色呢。


不同性格氣質的倆人相當登對。

註:該圖片與照片皆取自網絡。文章衹代表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