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自我對話的學問

        優柔寡斷、心浮氣躁、三心兩意,這些負面詞都很適合套用在我身上。我很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我總喜歡在一些細微卻又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糾結。每當遇上問題的時候也總會鑽牛角尖,無法立刻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越來越急躁不安。若是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我也會感到很納悶,一整天都會處於情緒低落,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的狀態。多愁善感未必是件壞事,保有一絲理性的我覺得適時的感概和惆悵是可接受的情緒範圍,但是過多的糾結和在意只會造成嚴重的負面情緒,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在處事上,我都會事先做好最壞的打算和充足的準備,無論是沒把握還是信心十足的事情,我都會抱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態度辦事。在外人的眼裏看來是不錯的行爲,因爲所有事都考慮周全,但其實自己只記得“百密總有一疏”這句話,結果無法百分之百放下心,對自己越來越苛刻。

        每當遇上無法理解,甚至連身邊的人都不能給予明確的答案時,我就會進行腦中自我對話,甚至不斷自言自語。這時腦海裏就會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自己,一個是理性的我;一個是感性的我。人本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體,而我偏向感性多一些。感性者在待人處事上都比較被動,多慮、悲觀,而且總愛思考。我以前不覺得自己是個愛思考的人,因爲我喜歡放空,享受獨處的時光。我總喜歡自己呆著,不受任何人的打擾,專心地處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有音樂和文字的陪伴,我就不會覺得空虛、孤獨,反而感到很平靜、自在。我不愛做燒死腦細胞的事情,但最近時常在思考未來,我發現自己並不夠堅定,也不夠理解自己。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做什麽,可是並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麽,追尋什麽或瞭解什麽。

        我對未來感到無知和茫然,對於追求明確答案的人而言,這是件極度痛苦的事,因爲就像深淵一般,看不見底,沒有盡頭。這段期間我不斷學習如何沉思,靜下心,並深入瞭解自己的内心。我無法立即找到答案,就只能慢慢學習接受心裏的恐懼和不安,將這些負面情緒轉換成一種推動自己的能量,不能再讓這些負面情緒磨滅了該有的恆心和堅定。人總會習慣呆在舒適圈,不敢跳脫熟悉的人事物,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才必須持之以恆地學習和吸收,學會怎麽體會和進步。以前工作勞累、繁忙,根本沒機會好好與自己溝通,也無法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這是一種病態,若人們因爲忙碌而忽略内心的健康,到未來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遇上永無止境的痛苦和不安,久而久之就會受這些情緒控制,喪失自我。我不想失去最初的自己,我選擇每天自我對話,趁獨處的時候大聲訴説。在自言自語的過程中很快就能找到心中的安定,也更快釐清内心深處的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心中早已有明確的答案,只是有太多因素和事件影響著自己的思緒,這時只要保持冷靜,一一刪除這些混亂、瑣碎的事,就能找出最篤定的答案。沉思和自我瞭解都是我目前還在學習的部分,多抽時間與自己相處,多與自己對話,除了能深入瞭解自己,也能找到日益進步的方法,讓内心變得更加堅强、堅定,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上走得更踏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