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查字典的時光

        查字典是我小時候每天必做的事,無論是哪三種語言都需要查字典,因為那時候家裡還沒有網線,也沒有電腦,想學新的單詞或生字就只能透過查字典的方式來學習。小學時,除了再三確保所有的作業簿和課本都放進書包外,其中絕對不能忘的東西就是國語字典。國語老師曾經是我最爲之恐懼的老師,怕她的原因不在於她總是用細長的藤條打同學的手心,而是她懂得運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自動自發學習。第一天上國語課的時候,老師便要求我們以後必須自備一本國語字典,而且還指定了某本國語字典,全班同學都要用同樣的字典。

        那本國語字典可不是那種容易攜帶的小字典,而是厚重得可以砸死人的大字典。於是只要上國語課,我就必須多帶一個袋子,專門裝那本字典。天真的我們以為老師只是要教我們怎麼查字典,這樣以後就可以靠自己查字典。結果國語老師是讓我們在做國語練習題的時候,要求我們在那一兩節課中做完那些功課,並且將所有的練習題翻譯成中文。從那一天起,字典就佔了極度重要的位置,別以為做好的練習題是在隔天才進行課堂討論,而是當天完成就立刻點名,讓學生站起身回答問題。我們需要讀了一遍國語題目後,再用華語翻譯出來,要是翻譯錯誤,還是回答錯誤都要接受懲罰。

        第一次遇見這種教學方式的我們瞬間被這國語老師殺得措手不及,我們一開始根本不懂得如何查國語字典,不知道該從何查起。作為例子,我想查menyebabkan的意思,我卻是要用sebab才能找到menyebabkan的意思,這才發現查字典也是一門學問。學會查字典的方式後還是無法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就把所有題目都翻譯完畢,簡直是在跟時間賽跑。困難的部分除了在於必須短時間內找完所有的生字單詞,還要把翻譯好的中文句子重新整合一番。大家都知道國語與華語的敘述方式不同,有些語句是顛倒的,所以翻譯好之後還要以完整、正確的流暢中文語句再重新表達出來。當時我可是壓力爆棚,國語極差的我幾乎什麼字都要查,別人或許查一個小時就足夠,我可能就需要花超過兩個小時才能翻譯出完整的字句。

        我雖然清楚老師的一番用心,但還是會私底下埋怨,因為自己就不願花過多的時間在查字典上。過了不久,同學之間開始流行了電子詞典,好幾個同學都買了一個,帶到學校使用。電子詞典瞬間盛行,但國語老師還是堅持讓我們使用紙本字典。明明只要在電子詞典中輸入想要查找的生字就能直接翻譯,不需要再費時間翻開那厚重的字典,如此簡便的東西居然還不讓我們使用?可如今我終於能明白國語老師的真正用意,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再使用紙本字典,而是靠google translate或是線上翻譯來查找生字,與此同時還可以翻譯成各種語言,來回轉換都沒有問題。這方法當然比以前的電子詞典還要快速、方便,也有一定的準確度。

        但我也發現了好幾種情況,那就是當自己上網查了生字的拼音以及含義後反而無法熟記,查得快,忘得也快。再來就是網絡上提供的講解或翻譯未必完全正確,大多只有片面的解釋,有說等於沒說一般模糊,容易造成混亂和錯誤。直到現在,如果有哪些生字真無法理解,想瞭解更多,我還是會翻開字典,好好查找一番。現在的小孩未必會“查字典”,他們或許不清楚拼音,也不知道該查找什麼部首。即使知道文字的意思後也沒法學以致用,這也是大多數現代人對學習新語言時的通病。要是待在家裡學習新的語言生字,不妨準備合用的字典,在查找字典的過程中或許會無意間看見其他自己不熟悉的字眼,可以學得更多,看得更廣。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致敬經典

        這段期間我不斷在想爲何有些作品可以成爲經典,爲何同樣身爲普通人類的他們可以成爲傳奇。在我重溫李連杰、成龍以及周星馳的電影,以及觀看關於Michael Jackson的唱跳表演以及採訪後便能清楚知道答案。在這裏暫且不提他們的私下生活狀態或是任何相關公益活動,我透過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身上領會了“敬業”二字。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有所成就,甚至開創不一樣的時代和趨勢,影響力極大。最近我重新回顧成龍大哥的電影,像是《奇跡》、《警察故事2013》、《新宿事件》等等,大哥為動作喜劇電影開闢了屬於他個人風格的電影類型,並將其電影成功打入國際。至今已66嵗的成龍大哥還在為他熱愛的電影獻身,以前我以爲他就是一名只會靠各種道具或家私才能打架的喜劇影星,動作和表情都很浮誇,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他獨創的特色。

        成龍大哥是名專業的演員以及電影製作人,他在電影中付出了數不盡的血汗,即使斷手斷腳,滿身是傷也在所不惜。這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成龍大哥在2016年奪下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絕對是實至名歸。李連傑是我童年的武打男神,他除了演技一流,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古代知名的武術家,像是黃飛鴻、方世玉、霍元甲、洪熙官等等。他演繹的這些角色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并且在電影中完美展現出武術的力與美,不是只有花拳繡腿,而是真材實料的武術動作技巧。傑叔的確是個稱職的姿勢王,添加的武打動作姿勢都帥氣無比,也是經典看點之一。他一直以來也是不斷突破自己,嘗試飾演不同的角色,也在2008年奪得香港金像獎影帝。可惜後來因病而無法繼續他的武打電影事業,所幸他拍下了許多值得一再回味的經典電影,讓觀眾可以看見當年他那意氣風發的神采。

        周星馳的電影伴隨我長大,星爺別具一格的無厘頭喜劇電影與一般的喜劇有著迥然不同的風味,我稱之為“高級喜劇風格”。他的高級搞笑技巧無人能仿,目前為止我真沒看過有任何喜劇可以與星爺的作品相互媲美。星爺的電影並不是單純的喜劇風格,他在劇情中也會加入親情、友情和愛情等元素,時而感動、時而歡喜,兩種情緒效果互不相衝,劇情飽滿有含義且節奏適當,讓人一看就不捨得轉臺。雖然星爺已退至幕後,但依然在電影界中持續努力奉獻,他的電影部部經典,像是《功夫》、《長江七號》、《賭聖》、《少林足球》等等都是百看不厭的作品,即使重看也能產生共鳴,也能從電影中領悟到不同的道理。流行音樂之王Michael Jackson是音樂和舞蹈界的傳奇,雖然MJ離開了11年多,但還是有許多歌迷還在緬懷和想念他,讓他的音樂繼續流傳下去。

        雖然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會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了解這位偉大人物,但我必須說MJ為音樂舞蹈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絕對超乎任何人的想像。他除了親自製作音樂、編排舞蹈外,也會參與各種彩排和影片製作,所有細節或流程他都瞭若指掌。身為完美主義者的他對音樂要求極高,每天都精益求精,希望好上加好,絕對不做重複性的音樂題材,永遠以音樂爲先,爲愛發聲。在大哥們的身上,我看見了極高的敬業、充滿正面思維的態度以及不斷勇往直前,達成目標的渴望。他們很清楚自己身處什麼樣的位子,接下來該追求什麼,重要的是他們即使辛苦、勞累,面對各種輿論壓力都不會花時間怨天尤人,而是更加全心全力專注於事業上,用作品來證明和表達自己。

        作品之所以能成爲經典,就是因爲作品能承受時間的磨練,永遠不會過時。大哥們從年輕就拼搏到老,即使功成名就,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也不會膨脹。他們還是一直為自己熱愛的行業做出奉獻,竭盡所能地創新,其中也包括帶領其他的後輩,教導他們,讓後輩得以學習和進步。難以想象,他們幾乎用盡一生的時間投入在自己的事業中,而成龍大哥以及星爺,他們不只是名演員,他們還可以是導演、編劇、監製。他們可以身兼多職,一手擔起所有的職務,成龍大哥還可以兼職剪輯、美術指導和武術指導的部分。沒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到的事,就算不會也會拼命學到會,再靠著一點一滴纍積起來的經驗來創出經典,他們的敬業態度真的值得大家學習。

        尤其是對現代的年輕一輩而言,這種鍥而不捨、不輕易言敗的精神不可缺少,哪怕只有他們萬分之一的精神,也足以開創不同的人生路。他們皆是永不朽的傳奇,他們的所有作品也一定會連綿不斷地繼續流傳下去,成爲後備的教材之一。雖然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暫時還沒看見任何出色的後浪,而前浪依然還站在前綫上。我真的由衷感謝大哥們一直以來不懈的付出和貢獻,讓觀衆得以看見如此經典的佳作。除了觀賞電影,我們還可以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或是生活上也未必領悟得了的感慨和思想。他們都是創新的標榜,永無止儘的創作能力推動著他們,對大哥們來説,作品就是一切。只要呼吸著,他們必定會堅持到最後,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繼續努力奮鬥下去。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網購大小事

        不曾網購真無法自信不疑地說自己就是現代年輕人,即使不是親自下單網購,也至少會和同事或朋友們一同並單,並由他們來下單,之後再付款給他們就行。而我就屬於托家人朋友幫忙下單的類型,為何我不直接以個人名義下單呢?主要是因為網購實在是太過於方便,只要將購物平臺上的任何一個物品加進自己的購物籃後,再按幾個按鍵便可以完成付款。這樣的購物方式很容易在衝動之下購買一些沒必要的物品。一方面要是告訴家人自己想購買的物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考慮的時間。他們也會提供一些意見,告訴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買,或者有沒有更好的商品或商家可以選擇,以免遇上不良商家,購買一些瑕疵品。

        目前為止,我下單購買最貴的網購商品便是一套的電容式麥克風錄音器材,總價格約RM170++。其次便是Michael Jackson的兩本書籍,總價格為RM165,這是在英國平臺上購買,所幸是免郵費。除了這些,我也曾經網購了藍牙鍵盤、藍牙滑鼠、耳機、書籍、衣服、鞋子等等,收到的商品都品質良好,沒有瑕疵。平時我鮮少出門逛街,所以不花錢就真的一分錢都不出。可要是一花錢,總價格就可達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一單不破三位數簡直不可能的事。不過對於網購,我並沒有多大的慾望,稱不上是個網購狂人。我都是因為需要而購買,而且這期間還經過各種的深思熟慮後才決定購買,深怕自己會後悔萬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貨比三家的習慣?我絕對不是第一眼覺得這商品好,價格便宜就直接加進購物籃的類型。比如我想購買一套的錄音器材,除了在意價格之外,我也會看完所有的買家評語以及照片。要是一件商品都沒賣出去的商家,這當然就不在考慮範圍内,誰知道可信度多高?是不是值得信任的商家呢?沒錯,買家理所當然會選擇信用較高,價格還算合理的商家。如果商品的價格過低,其實有些不合理,尤其當你知道行情價的時候就會篤定這裡頭必定有什麼問題,這賣的會不會是沒有實際作用的贋品。我會選擇網購的原因就在於有好多東西無法在實體店中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款式和功能效果,所以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網購。

        雖然網購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購買商品時要考量的事情特別多。畢竟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實體的物品,就只能透過照片、影片還有買家的評語來判斷這商家是否值得信任,商品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所以除了網購一些衣服和器材之外,我也著實不敢在購物平台上購買其他較昂貴的物品。我個人還是喜歡到實體店親自篩選和對比,這方式也較為妥當。以目前的趨勢來看,網購已經是現代人們的常態,與用手機點外賣是同個道理。如今無時無刻都會有人下單網購,所以想立刻收到包裹的人也需要拉長脖子,遲遲地等著,送貨速度沒法追上買家下單的手速。聽過一句話,“網購是條不歸路,一旦開始了就無法結束”,觀望現代人的情況後覺得這句話是有些道理。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配音這一行

        從小就是卡通迷的我很早就知道配音這回事,因為我特好奇那些卡通為何能說話,語氣風格都截然不同,有些卡通還可以轉換各種語言,但是音色卻如此相似,我那時還真的一度懷疑是同一個人在配音。後來看了動漫後瞭解了新的詞——聲優,其實聲優與配音員沒什麽太大的分別,都是以配音爲主,但不知為什麼,看到“聲優”這一詞就覺得這專業程度或職業階級會比配音員來得高,身份地位或許也不盡相同。台灣、美國或馬來西亞的配音員都屬於幕後工作,基本上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專業配音員的長相以及年齡,看卡通或科幻電影的時候也未必清楚究竟是誰在配音。

        也因爲如此,配音員這職業就充滿了神秘感。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變換聲音和腔調,我們可能無法一下子就能辨認出是誰在配音。最讓我感到佩服不已的就是,女生居然能毫無破綻地配音男生的卡通或動漫角色,就像是《火影忍者》的漩渦鳴人、《鋼之煉金術師》的愛德華 · 艾爾利克還有《海賊王》的魯夫。雖然知道是反串配音,但再看回動漫時還是完全不會脫戲,這就是配音的魅力和專業之處。爲何我覺得聲優的身份有所不同?因爲日本聲優就像是藝人般的存在,他們的曝光率極高,根本不像是從事幕後工作的人。

        日本有些聲優甚至還能轉變成歌手出道,即使忙於唱歌表演,還是可以同時兼顧配音事業,絲毫不耽擱或影響工作進度。日本聲優擁有與藝人或明星不相上下的地位,我想主要就是因為動漫的影響力。日本動漫可說是紅遍全球,許多地區的動漫迷都會無比關注任何最新的動漫消息,當然也會關注動漫的製作公司、漫畫家以及聲優的消息。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進一步瞭解這些動漫神作的幕後功臣,想知道究竟是哪位聲優賜予這些動漫人物真實的生命力,不朽的靈魂。我一直都對聲優或配音員存有憧憬,因為是他們讓人物變得更具特色,增加觀眾記憶點,還可以透過聲音的表達來讓觀眾投入在劇情中。

        我個人認為配音演繹方面還是日本聲優略勝一籌,美國配音員固然厲害,但在影視劇方面的配音,或是聲音表達的衝擊感還有震撼感的部分上,日本聲優的配音方式和成果更讓我眼前一亮,爲之震撼。雖然我對配音領域深感興趣,但並不想投身參與這行業,在那之前我也並不知道配音需要具有什麼樣的條件。需要聲音好聽?辨識度高?還是可以隨時隨地靈活轉換聲線?以上這些條件都是配音最基本的條件,而如今配音員還需要具備更多的才能,像是聲樂,咬字方面和詞句應用的技巧。我後來才知道原來配音員也需要經過各種培訓才能進行配音,在台灣也有專門修讀配音的課程和專業。

        果然不是人人都能配音,不是誰都能勝任這種高難度的專業配音工作。我記得有一部卡通是由一名台灣配音員全權配音,他用了好幾個不同的聲線進行配音,也就是單靠他獨自來回轉換配音。配音過程中,他既不會忘記哪個角色是什麼聲調或語氣,來回變換的時候也不會顯得倉促或突兀,非常厲害。我也覺得配音員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除了要花心思去研究角色具有的個性特色外,還要靠自身的理解去重新設定屬於角色的聲線,添加一些特殊的記憶點,而自己也要懂得拿捏配音情緒和節奏,必須好好保養自己的嗓門。除了歌手或廣播類的職業以外,配音員或聲優也都是用聲音作為賺錢的重要工具,要是沒有他們的努力付出,我們就看不到具有魅力和特點的角色人物。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我為何不養寵物?

        無論是鄰居還是身邊的親朋戚友,大多數家裏都會飼養好幾只寵物。除了最常見的貓狗以外,有些還養了鯉魚、倉鼠、烏龜、兔子等等。每當去他們家拜訪的時候,我很容易就被這些小寵物們吸引了眼球,情不自禁想要替它們拍照。我雖然不養寵物,但我對這些動物存有一些好奇心。畢竟我沒有時常與它們接觸,不知道該怎麽與它們共處,只能以一個欣賞的角度來關注它們。爲何我不養寵物呢?因爲我爸媽從來都沒養過任何寵物,更細節來説就是他們特別不喜歡動物,所以也不希望小孩飼養任何寵物。我爸媽一致認爲家裏若養寵物會增添許多麻煩,他們也無法分心去照顧這些毛小孩。而我本身并不討厭貓和狗,只是會感到些微的恐懼,若是小時候沒有被貓狗欺負,或許我現在真會考慮養一隻狗。

        這就要回溯小學的時候,那時家裡突然來了一隻黑狗,特別大隻,看起來很友善,見到我們也不會胡亂吠叫,很常待在我家的籬笆外。後來只要有陌生人靠近我們家,它就會吠個不停,也因爲黑狗沒有什麽過激的舉動,我媽便開始拿了家裏的剩飯給它吃。當時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有一天它突然失控追著我跑,我們的緣分就此結束。我不記得是發生了什麽事,但我非常清楚自己當時沒有激怒它,我甚至都不敢靠它太近。我就只是出趟門,剛走路回家的時候就剛好遇見了它。結果它突然動作快速地朝我奔來,別以爲它是要投懷送抱,它可是一副惡狠狠的模樣,而且還不停朝我狂吠。我頓時嚇得花容失色,一路頭也不敢回地跑回家,第一時間就先找我爸求救。後來我爸一怒之下就把它趕走了,在那之後就完全沒看到它的影子。

        我小時候比較喜歡貓咪,主要是我天天都能看到不同顔色和大小的貓咪。因為我家鄰居就養了超過五隻的貓咪,之後還越生越多,每次都有好幾隻貓咪來到我們家後院作客。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很喜歡與貓咪們一起玩耍,可有一次,我想抱起其中一隻比較大隻的貓咪,它真是絲毫不給面子,貓爪直接往我手臂一劃,留下相當清晰的抓痕,還有點滲血。當時我可是疼得眼淚直流啊,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我真沒敢繼續接觸這群貓咪,慫到不行。然而到了中學時期,我莫名其妙轉變成了貓咪喜歡的體質。只要是有貓咪的地方,它們必定會往我這裏靠過來,但它們又不是來蹭食物吃,而是不停在我腳邊磨蹭,過癮了後就直接在我腳上睡覺。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學準備上課的時候,我因爲提早到校,所以就先到食堂坐一坐。突然有一隻白色的貓咪緩緩地接近我,我們四目相望了數秒後,它就乾脆跳到我身邊,身子緊貼著我。我無語地低頭看著它,心想:這麼多位子怎麽偏偏選我這裡?我也不敢碰它,反正它也沒做出什麼恐怖的舉動,只是默默縮在原地,也就放任它不管了。後來陸陸續續有好多學生走進食堂買東西,他們都帶著疑惑的眼神看著我,以為我帶貓咪上學,不過我後來再也沒看見那隻貓咪了。要是未來有機會養寵物,我會選擇養一隻狗,我其實不太瞭解小狗的品種,但我希望是可以陪伴我,屬於溫暖系的狗狗。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這點我很同意,其實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動物,它們都有靈性,也是在這世上走過一遭的生命。只要是生命,總會有結束的一天。毛小孩也沒法陪伴自己太久,它們的壽命其實不長,而且照顧期間稍有不慎,可能無意間就會失去它們,這都是無法預料的事。我之所以沒養寵物,一方面也是怕失去的感覺。我是個孤獨之人,相信以後老了,身邊未必會有親人或朋友作伴,可以陪我説説話。每個毛小孩都有值得被尊重的權利,要是退休以後想養寵物,我會選擇領養。領養代替購買真的無比重要,而且一旦決定照顧它後就必須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般對待。以後若真的是孤苦伶仃,家中空無一人,多一個能隨時翻天覆地的毛小孩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愛書習慣

        相信各位熱愛買書或看書的愛書人士一定會有不為人知的閱讀習慣。在撇開封面設計、書名、書籍類型等等考慮範圍,我決定下手買一本書之前一定會先檢查書本的四角。我是要確保書本沒有任何摺痕或破損,或許是強迫症的關係,只要有一小片摺痕,我都會不由自主想要弄平。如果書本沒有任何破損,卻有點泛黄,我反而不會在意,只要能看見字體就行。説到書本摺痕,我真是對那種不用書簽的人感到惴惴不安。因爲不使用書簽的關係,他們會習慣性摺起書角來做閲讀記號,或者是用書封的折口來當作書籤,夾住自己目前所看的頁面,但久而久之,這折口很容易裂開,傷害性很大。不知大家閱讀時會不會自備書籤呢?雖然現在大多數的小說都備有書籤,但也真不是所有人都會用書簽。

        我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書簽,但有時候也會用卡片還是書腰來充當書簽。不過我曾經做了一件很烏龍的事,也就是我看完一本小説後就把書簽留在書裏忘記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後才想起那書簽,可那書簽已經在書的頁面上留下一個泛黄的印子。啊,當下超級無敵心疼啊,這教訓提醒我以後千萬別忘了拿走書簽,也千萬不要遺忘一本書太久。那閲讀期間,我是怎麽保護自己的書籍呢?首先我絕對是在雙手極度乾淨的情況下才會碰書籍。要是手上有一丁點的骯髒還是灰塵,我都會先去洗手,確定擦乾了後才敢碰書。另外,我也會在喝冷飲前先把書合起來,確保杯上的水滴不會滴在書本上。雖然我都會包書,即使不小心碰了水也無需過於擔心,但還是持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心態,能保持乾燥就千萬不要有任何潮濕的情況發生。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會這樣,就是吃東西的時候絕對不碰書。我最怕的就是書本變得油膩又髒兮兮的,看到那再也弄不乾淨的模樣,簡直是場噩夢。除此之外,我不會把攤開的書本反著放,不看了就是直接蓋起來就好,反著放實在是太危險,因爲放的地方不一定乾净或乾燥,很有可能會弄髒頁面。再者,這擺放方式很容易讓書本逐漸脫頁,書再也無法完好合起來。看到這裡,大家是否覺得我是個不會借書給其他人看的人?的確是,如果不是我認識已久,清楚瞭解他閱讀習慣的人,我還真不會輕而易舉就把書借出去。不過我也不會借他人的書來看,因爲當我把書借給別人的時候,我天天都會想著他看到哪個部分,會有什麽感想,他什麼時候會歸還給我,還有他在閲讀的時候有沒有好好愛惜那本書。

        沒錯,只是單純的借書,我也會莫名產生諸多的煩惱,經歷了各種傷痛後還是覺得把書留給自己好好閱讀比較安全可靠。當然我也自然而然變得將心比心,不太想借別人的書回家,深怕對方也會跟我一樣。最後的愛書習慣就是我絕對不會在書中塗鴉或是寫筆記。我現在一天會看兩種書,一種是工具書(教材書),另一種則是小說。工具書是我的睡前讀物,我不會限定自己需要看多少頁數才停下,但基本上會看至少一個小時。我都是看完後才做筆記,或是寫部落格來分享,而平時看小説的時候,就會限定自己一次就看兩個章節,看完後再翻回看一次,將不太瞭解的生字記錄起來,方便日後學習和回顧。反正我肯定不會在書上做任何記號,或是直接用熒光筆來划重點,這對我來説簡直比借書還痛苦,不知各位是否跟我一樣,還是有什麽樣特別的愛書習慣呢?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作者Vlog

        文章還沒開始之前想先問個問題:正在寫文章還是長短篇小說或還沒動筆開始寫的各位作者,你們是否會分享一些自己寫作時的影片呢?有沒有曾經搜尋“寫作Vlog”或是“作家日常”的相關標籤影片呢?我之前也曾經上傳了兩次自己撰寫文章的小片段,其實還蠻有趣,我本以為能找到類似的Vlog影片卻發現寥寥無幾,這才驚覺作者們基本上不會上傳寫作的日常影片,而是習慣用文字的方式來向讀者分享。我主要是為了保持自律性和寫稿的動力,於是想關注一些小說家或作者的日常影片,也就是所謂的Vlog,但可惜的是我在YouTube上也只找到了西方國家作者的影片,而且大多都是關於學生溫習課業的Vlog。

        若是作者的Vlog,基本上就是記錄自己一天的寫作生活,也包括比較細節的部分,像是寫作前會先準備什麼東西,選擇什麼時間或地點進行寫作,偶爾作者們也會分享一些寫作上的技巧或習慣。雖然之前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搜索到編劇或出版社編輯的相關影片,但就是找不到更多關於作家的寫作或日常分享。我不禁在想,是不是作者本身都習慣於專心寫作,所以不會再有額外心思可以花在拍攝影片上。也有可能是非全職的作者根本沒時間剪輯影片,也無法另外安排時間拍出可以分享的寫作內容。其實我除了想知道作者們寫作或出書前後的心理路程外,也想找到可以陪伴自己寫作的寫稿影片,也就是作者拍攝自己敲打鍵盤,專注創作時的影片。

        我想找毫無剪接,至少是一至兩小時的寫作影片,這種陪伴式影片可以增加寫作的動力,覺得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想到這裡,我產生了想嘗試的想法,我覺得透過Vlog的方式不只是可以記錄生活,還可以藉此改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而當自己使用某方式來記錄生活時就會開始關注和觀察自己的日常狀態,重新瞭解平時的習慣。我覺得成為作者的主要條件就是自律,除了擁有發自内心熱愛寫作的熱忱之外,還要懂得自律,確保自己輸入足夠的知識和常識,再用自身的理解方式輸出所要傳達的故事或資訊。缺乏自律性的人不會有固定的文字產量,如果連基本寫作時間都無法掌握和拿捏,一星期也沒法寫幾行字的話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名稱職的作者,只能是業餘愛好,可有可無。

        要是有作者願意錄製Vlog,分享一日生活寫作狀態的話,我必定第一位支持!只要是與作者有關的内容我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重點是,很多人都特好奇全職作家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狀態,與普通朝九晚五,每日為薪水奔波的上班族有何區別。我自己也覺得作者身上存在著各種迷思,我也相信很多人都對這行業有些誤解,所以只能透過文章或是影片來解開這些埋在所有旁觀者心中的迷思,解釋讀者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寫作問題。有機會我也來試試錄製關於新手寫作者的心理路程或是寫作過程吧,主要是想告訴在寫作的大家,寫作的路途上並不孤獨,只是大家都在默默耕耘,等待收穫的一天。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

        自問一句: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是什麼?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從事不喜愛的工作領域;身邊沒人可傾訴;沒有隨時讓自己精力充沛的夢想,還是除了工作,其實自己一無所有才是最可悲的事?我覺得真正的可悲是你已經比別人率先否定了你自己。這也是我之前所遇到的心理狀態,其實厭倦了自己,進入到不愛自己的狀態時,才是這世界上最可悲,也是最可怕的事。我抗壓能力不錯,但面臨失敗時還是會感到自信心受挫,主要是我對在意的事有著很高的要求。我知道世界上不會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毫無差池地完成所有事情,一帆風順地達成理想。看似十全十美的人,其實在某方面也會有些缺陷,有些時候優點也會轉變成缺點。

        我不是個完美主義者,若凡事都追求極致的完美或是成功,那麼自己將會是這世界上活得最痛苦的人。我個人覺得成功也只是那一時的勝利,難道擁有了一次成功就不再繼續求進步了嗎?難道成功就是世界的盡頭了嗎?這次的成功能確保未來就不會失敗嗎?所以我希望自己不要對“成功”有太大的期盼。可我最怕遇到的情況就是自己也開始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果我都無法說服我自己,那又有什麼底氣去說服別人,得到他人的信任呢?這種自卑的意識實在難以抹去,每當面臨失敗時就會變得信心不足,進而責怪自己。為何我在關鍵時刻捅婁子?爲何自己無法及時處理這些事?然而,平復了情緒後就會恢復理智,疑惑自己為何要對自己如此刻薄,為何要求如此高。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冷靜,唯有冷靜才能擁有清晰的思維來思考,可對以前的我來說,冷靜思考是件很困難的事。發生失誤時,我總是會第一時間責怪自己,即使是別人出錯,我也依然暗地裡自問自答,怪自己為何沒看好自己的隊友,怎麼就不多加留意一些,或許就不會出現失誤。這種自我譴責的習慣是到了讀大學時才逐漸改善,若繼續放任這種情緒來侵蝕自己的思維,最終會造成更多負面影響。那時我真是每天都在反問自己,就像嚴厲的父母般不斷教訓自家孩子,最後再也看不到孩子的好,不明白自己的優點何在。在不斷追問自己的失敗以及放大內心的懊悔和無奈中,我驚覺這是件極度可悲的事,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心理狀態。

        我一直不斷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嘗試不再如此緊緊逼迫自己,停止增加壓力。我如今最不喜歡看到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愛自己了。這絕對是不應該出現在腦海中的一句話,若要我直說,我寧願什麽都沒有,也絕對不要放棄愛自己。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無法為自己而活時就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誰而活,怎麼一直被身邊人左右,無法做決定,更無法好好認清自己的內心。不愛自己的你,怎麼可能會深入了解那具有各種可能性的你呢?總而言之,我認為即使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高學歷或是人見人愛的氣質都不是可悲之事,自己也不需要過於計較這些身外之事,而是更注重內心的想法,是否肯定了此時此刻的這個你,你究竟有多麼愛你自己。

        你能把自己照顧得妥妥當當嗎?每天都能快樂地活著嗎?你真的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嗎?關注別人的同時,也要記得好好關心自己,我現在也在深思,難道現實所迫,我就應該放棄了嗎?難道面對這樣的困境就無法逆風而行,必須隨波逐流了嗎?從現在開始,不要只活在別人的目光中,不要沉溺在別人給予的優越感中,而是透過各個角度再次審視那個正在努力的自己,化身成最愛自己的那個你。別再說自己可悲,也別再說自己一無是處,也不要說自己根本無法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試試將這些話改成:我可以做得更好,失敗了就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在這過程中也不要對自己太過於苛刻,只要有一丁點的進步,每天保有真誠的笑容,那就是最好的自己。別停止愛自己,如果放棄了自己,等於放棄了全世界。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我的專頁兩歲了!

  兩年前的今天,我的面子書專頁誕生了。


        坐著認真思考今天該寫什麼文章內容時,看了眼今天的日期,這才想起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兩年前的1月23日正是我創建此專頁的日子,我的專頁不知不覺就迎來了兩歲的生日。一開始建立這專頁無非就是想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分享工作時的酸甜苦辣,以及想試試開了專頁後能不能變得更勤勞,能多花些心思經營這平台,分享不同類別的内容。可事實證明,建立了新的平台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勤奮。我自以為可以風雨不改地分享一些生活上的大小事,透過此平台可以找到共同的寫作夥伴,結果卻逐漸忽略了此專頁,工作時就忘記了這小小天地。

        我的確是個不善於經營平臺的人,我不像其他專業作者一樣會設定好固定的時間上傳帖文或圖片。有些平臺會每日更新貼文,他們都是先策劃要上傳的内容主題,整理好所需的資料,完成後再進行時間編排,之後就會在固定的時間段發布帖文。這樣就能確保每日都有更新,讓平臺持續運轉,增加關注度。可我就是屬於佛系經營法,不僅沒有任何規劃,也沒有限制任何的帖文主題範圍,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發什麽圖片或影片都可以,不過還是比較常分享一些寫作相關的資訊。一般開創新專頁的作者都會向自己認識的朋友發個推薦,邀請他們前來觀看,要是感興趣就點個關注,捧場的話也可以順便點個讚。

        但我並沒有采取這方式進行宣傳,我只是用個人面子書的帖文來簡單分享自己新建立的專頁。沒錯,就是如此佛系的介紹法,若是有留意我狀態的人自然就會知道這消息,而錯過的人就完全不知道這回事,純粹就是靠緣分。為何我不直接邀請或提醒所有朋友來點贊和關注?因爲我個人就不太喜歡收到任何專頁的點贊邀請,就跟收到遊戲邀請是同個道理。很多時候手機一響,以爲是重要訊息,結果都是友人的點贊邀請,而且還是我不會想要去關注的領域。我所關注的專頁大多都是靠自行搜尋,並非朋友推薦,所以為了不增添麻煩或是打擾任何人,我就不做任何專頁的邀請。

        不過說起來真是慚愧,這專頁也是在近期才開始活躍起來,雖然一天只有一篇貼文,但總比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都沒有更新來得好。要是我沒有進行這100天寫作挑戰,或許直到現在也沒什麼值得觀看的內容。要是這專頁能達到100個點贊人數,簡直就是神蹟,因為我特別心虛,明明沒有固定時間更新卻還是有這60位關注人數,雖然不知道這人數會不會逐漸減少……不過我還是特別感激一些一開始就點擊關注鍵,並且還持續觀看所有發布內容的觀看者,很感謝你們願意繼續關注,給予支持。只要有一個人關注我寫的内容就會感到心花怒放,因爲那對我來說額外重要,是一種無聲的鼓勵。

        雖然絕大部份的關注人數都來自於朋友或家人的捧場,但總比沒人關注來得好,非常感恩。偷偷說,我曾經想要刪除這專頁,沒錯,我必須老實說,因爲在從事餐飲業的時候,根本沒額外的心思和體力繼續撰寫任何文稿,就連普通的帖文內容都懶得發布。我那時就想著是不是該刪了,一了百了。但就是心有不甘,再三考慮最終還是決定保留這專頁,雖然關注人數不多,但不代表未來也是如此。既然開始了那就別輕易停下,只是沒想到有些文章居然還能引起共鳴,希望之後自己還能持續寫出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文章吧!1月23日,的確是個特別好記的日子,那就祝我的面子書專頁,兩歲生日快樂!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語言的模仿能力

        “依樣畫葫蘆”是小學時就學到的諺語,突然發現這諺語還蠻適合套用在我身上。我在學習新語言時都需要靠模仿,也就是有樣學樣,透過學習他們的發聲方式、說話語氣以及節奏來掌握語言基礎。基本上我就是靠聽和說來學習一門語言,每次看影視劇的時候,我都很喜歡重複演員們所說的話,模仿他們的腔調。後來發現我很快就能把那些臺詞記起來,而且我覺得有趣的臺詞也會現學現賣,我忽然覺得這會是我學習時可以派得上用場的方法。那這種模仿能力究竟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必須提的事情就是,我就是靠模仿學會了自家的家族語言——福建話。小時候,我家人都不是以福建話來和我交談,而是用中文,於是我到了小學還是不懂得說福建話,甚至也聽不太懂。當遇見親朋戚友時就不知該怎麽辦,因爲他們只會説福建話,聊天過程中我只略懂幾句,根本無法加入他們說話的主題。

        最尷尬的事情就是長輩們會聊到一半就突然轉身問我各種問題,可我不知道他們到底說了什麼,無可奈何只好坦承自己並不會說福建話,再不然就是問我媽:“可以翻譯成中文嗎?”結果就鬧出了各種笑話。為了不讓他們繼續拿我不會說福建話這回事來當笑話,我下定決心每天和我媽練習說福建話。學習的過程中不算困難重重,每當遇上不明白或不會說的詞句時第一時間就問我媽,每天堅決使用福建話來跟家人溝通,他們說了什麼,我也重複多一次,找到準確的發音技巧,久而久之我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福建話,不再需要爸媽的翻譯。學習福建話後,我無意間也學會了其他語言,因爲當時我爸媽很愛看港劇,我也幾乎天天跟著一起看,聽的是粵語,看的是中文字幕。耳濡目染之下,我就莫名其妙學會了粵語,除了粵語方言以外,基本對話對我來說是綽綽有餘。

        只不過粵語的口語方面還是有待加強,有些時候還是會走音,我個人覺得粵語的腔調不容易模仿,就像客家話一樣,或許是我習慣了福建話的音調和發音方式,無法及時調整成其他的語言模式。別以為學了粵語就已經結束,我爸後來開始看中國大陸劇,我記得自己也一直在追看好幾部北京的連續劇。我那時覺得演員們的口音好特別,中文發音與我們截然不同,於是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腔調,尤其是用詞卷舌的部分。結果好幾年的時間我都是用這北京腔說話,一時之間還糾正不回來,造成好多人誤會我來自中國,我好幾次都差點要把身份證拿出來澄清了。緊接著,我媽開始觀看台灣的八點檔,也就是台語(閩南語)的連續劇。我又不小心學了台語,可是台語有許多發音與福建話有些相似,我曾經一度把台語和福建話相互結合,導致忘記哪些才是正確的發音,還好後來及時糾正,不再搞錯。

        中學開始我就接觸了動漫,當時看的都是台灣配音的版本,直到聽見原版,也就是日本聲優的配音後,我頓時雙眼發亮。我首次聽見日文配音時感覺特別新鮮,重點是聲優的聲音很有代入感,讓動漫人物變得栩栩如生。在觀看動漫的同時也發現日文似乎也不難學,尤其是動漫的片頭和片尾曲都非常好聽,所以即使我不明白歌詞的意思也很快就背了起來。愛上了動漫後就連續看了不同類型的動漫,間接練就了不看字幕也能大約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的能力。比較深奧的日文當然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但基本用詞都已全會。我從來沒想過看動漫會變成我在讀日文初級課時的優勢,上日文課時額外輕鬆,無論是口語還是書寫上都能很快上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壓力。邊聽邊模仿的確是我最佳的學習方式,其中最顯著的效果就在於學習英文的部分。

        上大學時所要準備的簡報都需要以英語來進行講解,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用英語講解時,那糟糕透頂的場景,表現能力極差。當時除了怯場之外,主要問題在於我的發音非常不標準,敘述也不流暢,卡得像是電量不足一樣。後來每次準備簡報前,我都會找相關的資料影片,戴起耳機仔細聼演講者如何進行演講,聆聽他們的發音方式以及表達時的節奏。沒想到透過這學習方法還真的提升了我的英語表達能力,還增加了自信心和表現能力,與我第一次演講時的狀態差天差地。雖然有些事情可以靠模仿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畢竟還是模仿,吸收的始終是別人的東西,還是需要靠自己加以學習和跟進,加上屬於自己的個人特色後,才不會成為只會模仿而不懂得繼續改善和變通的人。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成績不是一切

        此文章所提及的成績範圍是以考試的成績爲主,也可包含工作中的成績以及人生中的各種成績。難道人的一生中必須擁有優異的成績才算是勝利者嗎?無論是從長輩還是老師的口中都會時常聽見他們要求孩子要勤奮讀書,多吸收知識,考取好成績,未來才會有出息。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全A的成績而為他們報讀各種補習班,即使是學校假期也要讓孩子完成一大堆的參考書和練習簿才能休息和玩耍。然而,懵懂無知的孩子並不明白老師和家長的用心良苦,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為什麽要在可以瘋狂玩耍的年齡中學習這些摸不著頭緒的東西。沒錯,對於長輩們所說的“未來”,孩子根本一無所知,無法理解未來究竟是多麽重要,而此時此刻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做些什麽樣的準備。

        “未來”這一詞本就充滿著不確定性,也很抽象,孩子自然看不到所謂的“未來”,也想像不了,也不會認真看待並放在心上。小時候我爸媽也希望我能考取好成績,也是以ABCD來判定我的學習程度。可我不明白這些科目考了A後會有什麼意義,在復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除了壓力,沒有其他感受,體會不了老師所謂的“學習的快樂”,也不知道學校極度看重的科目對我有什麼天大的影響。小學時,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我都沒多做什麼準備,因爲我不清楚什麽叫做溫習,爲何要在考試前再重新拿起書來瞭解老師之前教過的東西?當然這種心態也導致我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沒人在乎自己究竟是怎麽應付考試,對考試有什麽樣的想法,爲何不喜歡溫習,他們只會以成績來斷定你這個人是否屬於讀書的料,而我就莫名其妙被定義為不會讀書的小孩。

        中學的時候,我只會偶爾復習自己喜歡的課文,不過為了考取好名次還是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這方式確實讓我暫時考取了不錯的成績,但實際上我並沒有從中得到有用的知識或經驗。我總覺得考試的題目和内容都在現實生活中派不上什麽用場,每次的複習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結束並踏出課室外後,所有連夜背起來的內容就會逐漸淡忘,最後就覺得讀書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考試也沒什麽意義。直到大學時期,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學以致用,終於在學習領域中恍然大悟。成績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突破難關,堅持到底的精神。長輩們從小給孩子灌輸的概念不該只有考取好成績,不該是如此片面的學習目標,而是讓孩子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保持高度集中的專注力、培養堅不可摧的意志力以及塑造無人能敵的行動力。

        成績只是一個結果,可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忽略最重要的學習過程,一心只在乎結果。若只是為了剛好及格,不被留級,那即使成績過關了,心態始終不合格。若繼續帶著這種僥幸過關的心態踏出社會工作絕對不會有所作為。在上司或長輩的眼中,或許結果才是他們最為看重的部分,他們並不知道你究竟花了多少心力去完成,當然他們也無需知道,可對當事人而言,過程才是學習的主要關鍵,要是只為別人眼中的結果而努力,忽視了可讓自己進步的細節過程,那麽最終只會得到有名無實的佳績,其實自己一無所獲。雖然成績可以讓我們看到努力後的成果,瞭解自身程度以及可繼續努力的範圍,但無論好壞都千萬不要被這暫時的結果蒙蔽了雙眼,成績不是所有一切的標準,而是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領悟了什麼才是重中之重的收穫。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詩的奧妙

        我加入寫作的行列並沒有多長的時間,雖然是從2011年開始寫作,但沒有很詳細瞭解各式各樣的寫作類別。說句老實話,我一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看了一些小說後便循著自己喜歡的敘述風格開始創作,當然這些小說全都被我自行淘汰。雖然文章是從小寫到大的文體,卻不精通,而對於散文和詩的領域真的只是略知一二。其中鑽研最久的反而是小說,光是這領域就花了我幾年的時間去重新了解。或許現在已經對長短篇小說有了基本的瞭解,但在現代詩的領域中我卻依然一竅不通。我從未接觸過現代詩,也鮮少留意詩集作品,只是在小學的時候看過幾篇關於古代詩人的作品,長大後也忘得一乾二净。

        所幸大學時的中文課讓我重新接觸一些詩人的作品,但是每當進入理解詩集的環節時,我是處於魂魄離體的狀態。要是教授沒詳細解釋,我完全不明白這些詩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瞭解幾篇詩所蘊藏的含義後,第一感想就是:詩,就只有懂得中文的奧妙,博大精深的文人才能從中悟到精準的含義。對我來說,詩的用詞實在深奧,無法靠自己的方式解讀和理解。與此同時,我覺得詩與文言文是同個道理,而剛好文言文就是我的死穴。我以為自己只是不懂得解讀文言文,原來我也完全葬在詩的手中。對於詩,我只知道詩詞很優美、華麗,朗讀幾句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文縐縐的詩人,可實際上有些字還未必讀對,也不是完全明白詩中的含義和意境。

        我對古代詩人充滿了敬意,也對懂得寫詩的現代詩人感到佩服不已。詩極其難懂,儘管我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詩,但我也曾經想學寫詩的技巧。為何想寫?因為我覺得詩可以變成一種只有自己知曉的暗號。詩帶有隱喻,埋藏著讓人難以察覺的寓意,若是以寫詩的方式來寫日記,旁人就算拿到手都未必能完全解讀。同時,自己也無需再長篇大論,只需要以幾行字的精髓來表達當天的心情與遭遇即可。尤其詩都很簡短,每個字都是不容忽視的重點,既不囉嗦,含義又深。可無奈的就是自己懂的詞語少之又少,學校畢業後,華語理解基本上也沒什麼進步,想寫可什麼也寫不出來,即使寫出來了也不能稱之為詩,只是一些零碎,不著邊際的詞句而已。

        熱愛寫詩的胡海泉曾說過“人人都能成為詩人”這句話,想成為詩人就必須從觀察生活開始。其實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創作都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出發,唯有懂得觀察身邊人事物,吸收並消化成自己語言再重新表達出來才能成為創作者。我覺得詩人在各個方面都會比其他創作者來得敏感,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會用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來切入,與我們一般人思考的方式截然不同。詩人除了擁有天馬行空和天真浪漫的想法之外,他們能敏銳地挖掘出人們不易察覺的事情或狀態,用詩來表達出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以上這些是我個人對詩的一些看法,我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寫才能寫出合格的詩,但我還真是想嘗試寫一首詩。倘若能完成一首詩詞或詩歌便可以進階創作出歌詞,再來就是深入人心的詞句內容,對撰寫散文還是小說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別再後悔

        後悔是一種自我否定的感覺,每當這情緒出現時,意味著自己已經否定了先前所做的任何決定,或是沒有做到本該完成的事,造成了心中的缺憾。相信人人都不希望自己後悔莫及,人的這一生就那幾個十年,或許還未必能撐過那幾十年,但我們在這世上究竟會經歷多少次後悔不已的事呢?我一直都在學習著不讓自己感到後悔的心態,希望無論面對什麽樣的大小事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決定。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步步爲營,希望自己不再輕易感到後悔。我實在是厭倦了悔恨交加的滋味,不想再因為這些情緒而感到沮喪,簡直就像虧欠世界般難熬。若不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遺憾和懊悔,那就必須完成自己立下的目標。要是不清楚自己有什麼目標的話,那就問問自己:有哪些是此時此刻不做就會覺得後悔,甚至無法原諒自己的事?

        我從小到大有著各種各樣的遺憾,如今已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奮力一搏地完成目標,不留遺憾才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仔細回想起來,我很後悔小學的時候爲何不參加校內舉辦的歌唱比賽;為何不去練空手道或是跆拳道;中學的時候為什麼不學習打籃球;而大學的時候又為何不參加多一些課外活動,加入自己所向往的二十四節令鼓表演團隊。事到如今我也依然會後悔自己當初爲什麽不繼續學習繪畫,爲何不參加多一些繪畫比賽。然而,對生活缺乏嚮往和熱愛的人很難將心思完全投入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輕而易舉就選擇放棄,之後又後悔自己爲何不再堅持一下。一直為成年往事感到懊悔和失志,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於事無補,而對我來說,沒有全心全意完成一件事將會是我最大的遺憾。

        以前寫稿的時候,我認爲自己已耗盡了心力來構思情節,自以爲文稿已經足夠完美,信心滿滿地投了稿後卻一直無消無息,一問之下才後知後覺知道稿件已經正式投籃了。幾年後重看才發現當初的文稿簡直爛得一塌糊塗,我很想與當年看過該小說的編輯深深鞠個躬,並說聲“抱歉”,真的很抱歉投了不知所謂的稿件給所有的編輯,辣了他們的眼睛。就連我自己都不得不吐槽那糟糕的語法以及牛頭不對馬嘴的內容,但現在的我依然不敢說自己已經懂得該怎麼寫作,該怎麽寫出一本好看的小説,我也無法信心十足地保證這次寫的小說就一定能過關。眼看悠閒的時光即將結束,心裡除了焦躁就是失望,在這段期間我並未完成任何一本小說作品。對此我其實感到特別後悔,我本以為自己可以完成至少兩本小說,但此時此刻第一本小說的修稿階段才剛過了一半。

        現在我大約需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次的小説,再進行最後的潤稿階段。我非常看重這次撰寫的小說,因為這小說的第一版本是在2016年撰寫完畢,投稿後皆被退稿。可我實在很喜歡這本小說的主題,我知道一旦捨棄了必定會感到特別後悔,於是決定保留主題,將人物設定和故事大綱重新改寫成全新的版本。然而我一直沒有靜下心來開始撰寫,而是幾年後才下定決心拋開所有,想盡全力地完成這本小說,因爲再不開始就真的只剩後悔。如果這本小說無法出版,也成為投籃作品之一,我當然會覺得傷心,但我再也不會感到遺憾。寫小說的過程中雖然有著各種折磨,但更多的是療愈。當自己有什麼想做卻無法做,想說卻無法說出口的話語時,這些全都可以寫進小說裏,讓小說裡的人物來幫自己圓夢,彌補心裏的遺憾。在寫作的期間,我學到最重要的道理就是不要後悔,即使後悔了,也不要過於糾結,不要重蹈覆轍,一切就都來得及。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恐懼帶來了勇氣

        我是個很容易驚慌失措、惶恐不安的人,儘管我的表情動作絲毫沒有這些激烈的反應跡象,但內心深處早已瀕臨崩潰,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處於舒適圈的我一直很希望能突破自我,嘗試新體驗之外,能找到不一樣的可能性。但我遲遲不敢行動,對於未知的未來和事物會下意識感到恐懼,也無法及時舒緩這不安的情緒,一旦覺得自己無法承擔後果的時候就會自動退縮。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而我也明白自己一直都有這方面的困擾。一直以來我都是打保險牌的人,不敢冒險,更不敢做沒把握的事,對我來說,十拿九穩的事我才敢狠下心去做,這樣我才能信心滿滿的想出一套策略來完成這些事。

        可遇上不曾經歷過的突發狀況時,腦袋就會自動關機,恐懼感率先佔領了整個思緒空間,進而無法思考和判斷當下應該做的決定。我此時此刻是超級羨慕小時候的我,沒錯,就是那無所畏懼,整天逍遙自在,不知道什麼叫做“怕”,也不知道什麼叫做“不行”的那個我。雖然是處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但我分得清對錯,從來不曾做過什麼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只要我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即使是難以達成的事,我也會用盡所有辦法來完成。那時的作風就是如此乾脆利落,我真的很欣賞當年的處世態度,無論面臨什麼樣的處境都能臨危不亂,很快就能做出決定,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後來經歷了各種事情後,發現自己不能自顧自地生活,要為其他人著想,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

        越為他人著想,反而越忽略了最真實的自己,後來我也越來越在意旁人的眼光,不斷省思自己的不足。擔心的事情越多,越覺得束縛,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從中學開始就很擔心踏出社會後沒有任何出息,因為既沒有一技之長,也不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害怕自己會一直渾渾噩噩,不知方向在何處,最終以沒有個人價值的方式繼續活著。每當發現自己在做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時,除了懊悔,還有的就是恐懼,只有恐懼才會造成內心的不安感和排斥感。直到如今,我依然有著這樣的感受,即使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我還是會陷入很長的迷茫和徬徨感,很常覺得自己很清醒,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下一秒就會突然懷疑自己,深怕所有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我就是如此缺乏勇氣的人,我所有的勇氣都來源於身邊人的鼓勵和推動,我無法靠自己踏出第一步。我記得小學的時候,華文老師讓我們全班一起朗讀一篇課文,讀完之後老師突然說了一句:“我聽到有一個同學念得很好,可是我找不到是誰,你們再讀一遍。”後來我們又讀了一遍,這次老師目光直直地看著我,說:“我知道是誰了,羅星念得很好,也很認真。”後來老師還讓我參加了演講比賽,那是我首次上台演講,也是第一次在這麼多的學生和老師面前演講。雖然我沒有得獎,但我有了上台的經驗,也體驗了成為眾人焦點時的感受。要不是老師推薦我參加比賽,或許我一直都沒有上台表演的勇氣。

        勇氣的確是隨著年齡消失殆盡,顧慮得越多,恐懼就越大。若是懂得善用這些恐懼是可以轉變成最好的推動力,要是人徹底沒了恐懼,也就意味著對任何事物都不再有深入的感受,不緊張害怕,又何來的期待和專注呢?想得到勇氣就必須先了解自身的恐懼,將這些感受轉化為努力的養分時就會發現,自己一開始所害怕的事情根本都是些芝麻小事,即使是大事也平安度過了,這時自己不但戰勝了恐懼,還將自身的勇氣昇華至新的境界。恐懼不該成為自己的絆腳石,要懂得接納、消化還有釋放它,再奮不顧身往前走,其實勝利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書櫃小故事

        我的書櫃中,絕大部分都是關於推理的書籍,要是回到過去,並跟小學時候的我說:“羅星,你未來的書櫃會擺很多推理小説哦!”我肯定不會相信,因爲當時的我只喜歡看漫畫,整頁都是字的書我可是連碰都不想碰,可現在我已經打臉打得無地自容,所以話絕對不能説得太早,很容易自打嘴巴。我是在中學時期莫名其妙入了推理小説的坑,就因爲不小心買了一本懸疑推理小説,也就是羅飛系列的《恐怖谷(一)》。閲讀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迫不急待想買其他同個系列的小説來閲讀。於是為了有多餘的零用錢可以買書,我便跟我媽商量,如果我能在班上考取前10名的話就可以得到20塊的獎勵,要是5名以內的話就可以拿到30塊獎勵,而前三甲就可直接將50塊納入口袋。聽起來是件難以實踐的目標,但當時我陰錯陽差被分配到放牛班,所以輕而易舉就考了5名以内。

        便宜也不是這樣佔的,後來我要求更改獎勵標準,變成考取前三甲才能得到獎勵,4名以上一分錢都得不到。於是就改成第3名可得20塊;第2名則是30塊;第1名才能得到50塊。爲了得到那50塊獎勵,我算是拼盡全力地溫習,而那時候還遇上了兩個和我搶奪第1名的勁敵,也就是以往經常拿第1名的男班長還有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同學。以前我倒是不介意拿到什麽排名,但爲了獎勵,爲了小説,我不得不在意。於是這股氣勢讓我奪得好幾次的第1名,還因此不小心在連兩年的總分數中拿了兩次金色的小獎杯。每次拿到50塊的獎勵後,我第一時間就是到大眾書局報到,二話不説立刻走進翻譯文學區域,尋找最想買的推理小說。當時最感到雀躍的事情就是書籍還有各種優惠,買3本只需24塊,所以我每次都一次性買了6本,我也就是在這時候買了《亞森·羅蘋全集》、《羅飛系列》、《文澤爾系列》等推理小說。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突然喜歡閱讀小説,於是房間裏只有書桌,沒有書櫃。當時買的小說全都是擺放在書桌上,再不然就是衣櫥的櫃子裡。可後來書的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沒有位子可以擺放,就連找本書也要翻箱倒櫃,特別麻煩。於是我向爸媽隨口一問:“我是不是可以買個書櫃了?”沒想到我爸很快就點頭答應,還親自載我去家私店選自己喜歡的書櫃。然而我對書櫃的款式沒有多大的概念,我覺得書櫃就像學校圖書館裡的書櫃款式那樣簡單樸素就好,不需要太多格子,耐用最好。我那時看中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設計的不裝門書櫃,共有四層的擺放位置,可我爸卻是一臉嫌棄,直説那書櫃太單調,設計也不美觀,而且不裝門的書櫃容易堆積灰塵,材質也不好。後來我爸相中了一個深色的書櫃,最底層是裝門的櫃子,而上面三層的部分則區隔成六個格子,當我爸知道這書櫃還可以裝上一片片透明玻璃後感到更加滿意。

        透過我爸短暫的解釋和介紹,我無意間也被洗腦了,突然覺得裝玻璃的書櫃也很不錯,不過我還是有些猶豫。因為我的書籍說多,其實也裝不滿這書櫃,擔心到時候會太過於空盪,反而影響美觀,還佔空間。我爸就隨口回了一句直到今天我都還記得的話:“我幫你把這書櫃填滿就好了唄。”雖然我爸並未實現他的承諾,但至今我靠自己的能力把這書櫃填滿了,甚至新買的書都沒地方可放了。每當重新整理書櫃時,我都會不自覺想起我爸幫我挑選書櫃時的認真模樣,也想起他對我說過的玩笑。我真的很感謝我爸幫我挑了一個永遠不過時,還很耐用的書櫃,我爸在這方面的眼光還真不錯,要是未來搬家了,這書櫃尚好,我還想繼續使用下去,因爲這書櫃不只是擺放著我喜愛的書籍,還承載著我與我爸那時的回憶。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關於友情

        小時候的我對於友情有著很大的誤解,總以為好友之間就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互相坦承,不會暗藏任何秘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一直粘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這種錯誤觀念是在我小學即將畢業後才得以發現,所幸那時偏執的自己並沒有失去最要好的朋友。我從小到大就是個不善於交際的人,標準的被動派,沒人約,我也不會主動去約人家,自然而然朋友特別少,也不太有人願意與我長期交流和相處。對我來說,掏心掏肺的朋友一兩個就已足夠,應該說能有一個就已經謝天謝地。我認為最好的友誼狀態就是即使大家許久未見,偶爾見面了依然不覺得尷尬,不怕沒有話題,還是能放下手機,彼此敞開心扉地分享和交流。小學至中學時期,好友之間天天都能見面,對方做了什麼事,不需要過問都能知曉,所以那時候對“友誼”二字還沒那麼看重,還不懂得怎麽珍惜和愛護。

        直到中學畢業,大家都各奔東西後才明白一種失去重要之人的感覺。有些朋友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就無緣無故終止聯繫,斷絕所有往來,再也看不見他們的狀態或消息,彷彿這段友情不曾存在。很多人在新環境結識新一群朋友後,未必還會繼續聯繫以前的老朋友們,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聯繫,而是地點距離問題又或者是時間無法配合等等原因造成他們無法會面,可日子一久,感情也就逐漸變淡,再也找不到聯繫的理由和機會。我有一位從小學就認識的朋友,一直到大學我都還是跟她就讀同一所大學學院,當時認爲這就是緣分。可畢業後,回到古晉的我再也沒有看見她任何訊息,身在柔佛新山的她彷彿人間消失般地毫無蹤跡,也不與任何以往的友人聯繫,我就這樣莫名其妙失去了一位認識多年的友人。

        而我身邊的其他朋友也一個接著一個交了另一半,開始了各自的戀愛生活,再也沒有額外的時間與自己相處、見面。這的確是件蠻心酸、難過的事,但如果友人是遇到好的對象,當然會全心祝福他們,不過内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偶爾與他們相聚。即使一年也只見那幾次也好,至少能看見現實中的他們,並非在網絡世界中曬恩愛或是發日常狀態的他們。其實當認識已久的友人結交了另一半後,心裡就會覺得空空蕩蕩的,彷彿失去了什麼。雖然並不是完全失去了這個朋友,但潛意識就告訴自己,這份友誼很有可能已經不能像以前那般,大家可以立刻安排時間見面,又或者是彼此相聚時不必在乎時間或地點,聊到天昏地暗都行。

        到目前為止,我認識了不少只有點頭之交的過客,也無意間結識了隨時可以拔刀相助的貴人朋友,當然其中也包括可以隨時向他們掏心掏肺的知心朋友。無論是什麼樣的朋友,我都會真誠以待,更希望自己能幫上忙,能在他們的人生中佔一小個位子。長久的友誼得來不易,除了要懂得呵護、維持,朋友之間也要懂得適當的成全。畢竟我們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模式和思維狀態,能在相聚時互相傾訴和討論過去與未來就已經是件很美妙的事。我不奢求太多,只希望朋友需要我時,我能及時出現,而我想要聯繫他們時,他們也能簡單地回复幾句,我不怕敷衍的話語,只怕沒有任何回應,就此斷了關係。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説説我愛的雨天

        我是個超級無敵喜歡下雨天的人,我一直覺得雨天比大太陽的天氣還要好,因爲我最喜歡的就是雨天後的清涼和被雨滴清洗過的環境,總覺得下完雨後的環境都會變得更亮眼、清晰,像是洗掉了它們身上的一層灰般,顯露出它們原本的色澤和樣貌。小學的時候最喜歡狂風暴雨,那時就會變得特別冷,上課的時候也會瑟瑟發抖。之後校方允許學生穿自己的外套上課,我當時就特好奇為什麼校方不做專屬本校生的外套,果然戲不能看太多,很容易影響個人思維。我小學時就已經是個標準的外套迷,尤其喜歡連帽外套,每次下雨就迫不及待穿上外套上學。穿外套不是為了保暖,而是為了耍酷,我真覺得學生每天都穿著千年不變的校服以及體育服,實在是太過於單調。到了中學時期,校方就堅決不同意讓學生穿外套上課,寒冷的天氣就只能選擇關風扇。然而就讀早班時,每天都能體驗自己身在冰天雪地的感覺,再下場大雨就會變得和雲頂一樣,冷得刺骨。

        搞笑的事情是一旦下起大雨時,校內就會徹底斷電。不知為何沒了電源,也沒有備用電源,於是課室裡是烏漆墨黑的,老師看不到我們學生的臉,我們也看不到黑板上寫了什麼,無法上課,所以只能自習,等待電源恢復後才開始上課。有些時候電源正常,但是雷聲不斷,即使是坐在前排的我也根本聽不清老師在說什麼,最終老師只能把所有內容都寫在黑板上,我們只需原封不動抄下來就好,兩堂課就這樣結束。其實在課堂上一邊聽課,一邊感受涼爽的天氣,這才是我最喜歡的讀書模式。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炎熱、乾燥的天氣,比起離開課室,到操場上運動,我更希望能在班上打開課本,聽老師講課。而到了大學時期,禮堂和每間課室都備有風扇和冷氣,所以春夏秋冬都沒分別,每次上課時都需要特地穿長袖衣或是外套,不過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環境,或許是心情好的關係,大學的成績也還不錯。

        可到了工作時期,雨天就是最大的折磨。不管是滂沱大雨還是綿綿細雨,在路途中必定會遇上不知原因何在的大塞車。雖然雨天必須安全駕駛,但是大家的駕車速度也太過於緩慢,甚至低於時速20公里,基本上沒什麽移動。雖然天氣涼爽,長時間待在車裡也不覺得悶熱,但這塞車時間非常漫長,我曾經好幾次就因為雨天關係而差點遲到,壓秒打卡。若這時剛好遇上車禍,根本不用想著能準時上班。此時待在家中的自己聽著外頭不曾停止過的雨聲,既不感到高興,也不覺得煩躁,只是很惆悵。明明這時候應該是跟朋友或家人到外頭旅遊或逛街,或是在不同的咖啡館寫稿。但此時此刻哪裡都不能去,這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着想。偏偏這時候還遇上了這樣的長命雨,除了不想出门,什麽也都不想做,只想懶洋洋地泡杯熱騰騰的咖啡或熱可可來暖和自己,之後再乖乖地鉆進被窩裡,體會舒服和安心的溫暖。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小説亦是孩子

        這幾天以修改小説爲重,此時此刻特想寫一篇與小説有關的内容。我在網絡上偶爾會看到一些作者稱自己的小說為“孩子”或“孩紙”,當時以為只是作者愛開玩笑,習慣性把文稿視為自己的孩子,表示小説就是靠“生”出來的,又或者是爲了方便宣傳或是分享才如此稱呼。當自己正式加入寫作行列後真的可以深刻體會到其他作者的心情,打從心底認爲小説文稿亦是親生孩子的概念。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終於能理解從“懷孕”至“生孩子”的這段過程中是多麼糾結和痛苦,而順利生產的時候又是感到多麽慶幸和感動。一旦確定了小說題材,並著手撰寫時就等於來到了“懷孕”階段。這時候的心情既是興奮又期待,在構思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時就像是在猜測自己會生出什麼性別、什麼性格的孩子,孩子究竟會長什麼樣,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子,充滿了各種好奇和期盼。

        這段期間就一直很希望能多瞭解一些新的知識來豐富文稿的內容,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有內涵和討喜,培養的過程中不停幻想著自己的孩子會多麼優秀,自己也是個稱職的家長。而小說撰寫至一半的進度時,我就陷入了瓶頸,開始審視自己的文稿是不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就像是在懷疑這孩子究竟是不是親生的,怎麼想的內容與寫出來的區別會如此之大,并且和預期的進度有所差距。對於還沒生產出來的孩子既感到擔憂又恐懼,深怕不是自己所期待的結果。而在小說即將完成的時候又得了產前恐懼症,完成了以後反而不敢面對自己的初稿。我只能說初稿簡直就是一團糟,除了要添加各種細節部分,措辭和用詞也需要做大量修正以外,還有好多段情節要砍掉重寫,根本就是給自己的孩子來個大整形。

        雖然對部分内容感到極其不滿意,但愛子心切的自己還是會全心全意地修改,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優秀,創造出屬於它的模樣。當修稿完畢,完成所有檢查和修改後,代表孩子已經健康長大,已經可以放下心送它上學了。這時就必須為它找到合適的學校(出版社),希望它能在那裡擁有美好的前程。雖然自己在孩子出生前就先定好它未來即將前往的地方,但始終會擔心孩子夠不夠資格,會不會被學校拒收而踢出校外。為孩子選對學校也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出人頭地,被人看見的一天,但前提就是孩子必須足夠優秀,前途無可限量。作為家長的自己可就要加把勁,好好培養自己的孩子才能達到成功啊。無論如何,不管孩子未來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依舊是自己的心頭肉,對它的愛只增無減。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疫情的影響

        疫情就是當前最受矚目和關注的重要事件,人民在這疫情背後都承受著什麽樣的折磨、痛苦或糾結?而在這艱巨的疫情中,社會被迫面臨著什麽樣的改變?目前我覺得最爲明顯的部分就在於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經逐漸改變。避免疫情再次擴散,人們寧願在家烹煮或是點外賣,而不選擇堂食;無法前去公司上班的人就只能居家工作,完成重要任務;無法上學的學生就必須待在家中上網課,趕上學習進度。這時也有大部分的人成了失業人士;有些人則在關鍵時刻轉換新的跑道,嘗試新崛起的潮流和趨勢。在遇上各種困境和問題時最容易看清人心險惡和公司的利與弊。於是許多上班人士開始改行或是暫停工作,待局勢穩定後再做打算。許多店面也因爲負荷不了疫情帶來的虧損,得不到任何利益而被迫停業,也間接造成了失業率提高的現象。

        必須説的是,那些站在最前綫的醫護人員、工廠的工作人員以及從事服務業的員工一個個都心驚膽顫,既要顧好自己的飯碗,還要每日擔驚受怕,必須無時無刻為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著想。試想想自己身處的工作地區,幾乎四處都成了紅區或是一些確診人士曾經光顧的地方,那不就意味著隨時都有遇上病毒的危險嗎?通過這次的疫情,大家都能明顯發現哪些行業能存活,而哪些行業容易遭受淘汰。如今興起的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並有所改革,他們都開始朝網絡營銷、選購和外送的方式來經營生意,維持下去。我突然發現近期在各個平台上看見各種網絡紅人計劃、網絡歌手選拔、主播或直播主等招聘內容,不時還舉辦各種網絡線上比賽。

        在看YouTube的時候也會看到好多關於利用綫上平台創業的廣告,各種免費的創業課程或教學接二連三地出現。現在我也看到好多人改行做微商、代購,或是從事網絡直播的行業,站得住腳的人確實能靠這些工作賺取足夠的費用。可我並不清楚網紅、直播主或是網絡歌手可以賺取多少利益,又可以維持多久。但以目前為止來說,這行業正是現代趨勢,也最受年輕人的歡迎。這些新崛起的平台給予人們一個新的方向和機會,開創出不一樣的工作時代,但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疫情結束後這些行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科技的趨勢造就了新的時代,而疫情的暴動加快了現有科技的使用和傳播方式。

        現在的人不必親自到實體店面或工作崗位工作,而是透過網絡平臺就能賺錢,但是網絡上的廣告和推銷,究竟有哪些是值得信任,值得自己去嘗試的呢?那些提出可月入上萬的獨門消息、觀看此次影片後便能開啓網絡銷售的道路或是只需網絡就能開始創業等說法,看起來是多麼誘人,讓人覺得可以成爲其中一位前途似錦的成功人士。對於那些想要以最快速度賺錢的人而言無疑就是他們最佳選擇,但各位還是要放亮雙眼,必須仔細分辨哪些是可信,哪些又是騙錢的詐騙手法。我相信疫情結束後會出現更多新的網絡平台或是媒體公司,這就要看這些新崛起的趨勢又能堅持多久,又能發展出什麽樣的新社會,又會產生什麽樣值得探討的後續影響。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網紅的存在

        通常人們一聽見“網紅”這一稱號都下意識認為那是不務正業、收入不穩定、總要拋頭露面,賣弄形象來博取關注點的偏門渠道。話雖如此,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并不是所有網紅都喜歡談論毫無意義的內容或是挑戰具有危險和傷害性的活動。大部分網紅確實有個人魅力和實力,具有很高的情商和心理素質,不只多才多藝,還有著不錯的人格和品格。我對網紅的瞭解雖然不深,只知道他們是現代年輕人口中的“偶像”和“明星”,是極其崇拜和喜歡模仿的對象。對我來說,網紅就是在網絡上不小心爆紅的平凡人,“網紅”是一種身份,通常是曇花一現,無法長久,更不能成為終身職業。然而近幾年發現網紅的地位越來越高,曝光率甚至比真正的藝人和明星還要多,開始在各種平臺出沒。在這時代人人皆可成為網紅,當紅的時間長短決定他們的生涯,要是紅得長久就有機會上升成為明星。

        話雖如此,現在的年輕人就偏喜歡看些無厘頭、解壓的影片,一天到晚都在關注這些網絡紅人的一舉一動,觀看他們的惡搞行動或者八卦性質的影片。我也看過好幾個相關影片,大多都是看完就忘,全都是些不會放在心上的內容。有時候也不覺得有趣,反而有種反感和摸不着頭緒,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麽的困惑感。或許是我的思想與這些具有娛樂性質的新鮮話題格格不入吧。同時我也很常看見一些網紅們做出許多不良示範,光是那些玩得過火的惡搞內容就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思想。現在資訊如此開放,實在很難去限制和過濾這些內容。尤其當網紅們講述自己買了新房子、新汽車或是買了各種同款名牌產品時,我都在想他們既然有這筆多餘的錢無處花,為何不善用這些錢來做有意義的事?像是捐款或是贊助一些為社會服務的團體?作為公眾人物的他們,是否以身作則?

        雖然我著實不喜歡大多數網紅博取眼球的作風,但我也打從心底佩服他們的勇氣。年輕氣盛的他們渾身是膽,完全不在乎外界的言論,坦坦蕩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想說的話。但要是讓我在鏡頭面前做那些活潑可愛的動作,説一些摸不着邊際的話語,我都會被自己噁心死,難以接受。不過他們勇於嘗試,不怕挫敗,願意花時間錄製影片和後製,若影片內容更著重於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題材就是很大的加分。我覺得網紅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表面上看似和睦,不代表私底下的關係也很和諧。這網絡世界就像虛擬的小型社會一樣,只要有盈利的事必定就會引起競爭和紛爭,即使是相互合作,為的也是利益。

        若一夜爆紅的網紅們想長紅就要保持良好的文化素質,必須持續創新和改善。後生可畏,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其他興起的網紅碾壓過去,這也是網絡和現實世界中的殘酷。要是想當網紅,請當一個三觀正確,傳播正向思維的網紅。除了發揮自我才能,還要明辨是非對錯,也萬萬不可在危險邊緣中來回試探,在保護個人權益和利益的同時也不傷害或惡意攻擊他人。對我來說,網紅就只是一種身份,比普通人民稍微高一些的身份,更具備一些社會責任。網紅的生涯無法像明星般持久,若想成為藝人就必須力求進步,不只是要維持形象和素質,還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別只當個有名無實的小丑。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舒適圈就是危險區域

        這篇文章所説的舒適圈就是家,在面對家中熟悉的人事物時就會產生自我限制的情況,當然這並不是表示自己必須遠離家鄉,獨自一人生活。但是想要不斷攀升,得到更多機會的人真的會一鼓作氣到其他地區或國家繼續深造或工作、創業。對我來說,家就像高級飯店,亦是沒有煩惱的天堂,也是我的靠山。不只是環境舒適,器材物品應有盡有,身邊也都是熟悉之人,根本不用愁。但這看似完美的一切卻變成了其中一種阻礙,具有束縛和壓迫感,當習慣於目前的環境氛圍時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發覺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何還停留在原地。這只能在重新審視工作和學習狀態後才能發現,要是沒有定期做檢視,或許都不會醒悟,這就是為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從事居家事業。從中我釐清了幾個重點,自己若是想跳脫舒適圈的束縛,首先必須要有外界的推動力,給予自己一種使命感,而不是單靠自身的意志力來支撐想完成的目標。

        比如我每天必須完成一篇文章並上傳網站,要不是沒有在專頁和Blog上更新,我不會有緊張感,也不會一起床就想著要寫什麼題材。若只是單靠我自己的意志力,最終就會產生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到了晚上才快馬加鞭地完成,最後文章内容不充足,文字也都不連貫和順暢,這就是拖的後果。待在家中的唯一好處就是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能休息,也因爲如此顯得時間更爲寶貴和重要。失去了對時間的掌控就很容易產生拖延的習慣,總是下意識認爲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別的事情,但這些真的都只是自己的“以爲”,最終什麽也沒完成。以爲自己只要按照平常的生活習慣完成主要工作就行,卻還是不善於編排時間,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學習。除此之外,當我身處於舒適圈時就很常失去自我思考能力,太過於依賴身邊的人。這時候他們的存在意義顯得異常重要,他們究竟是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否有達到推動自己的效果,還是他們就是阻礙自己的其中一個因素?

        我誠實地說,我家裡人現在就處於生活安逸,沒有過多需求的情況。他們沒有目標,也沒有任何熱忱,缺乏熱情的學習狀態。這種標準的隨遇而安、不慌不躁的性格就造成一成不變的日子,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盯著時間準時吃飯、睡覺的生活。我並非討厭這樣的日子,只是時候太早,這應該是退休人士或是休假時才會經歷的事,不該是現在,於是想完成計劃的我每天都與這些舒適和安逸感對戰,來回拉扯。在家中,我既是享受又覺得煎熬,我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充滿活力,偶爾也會感到鬱悶和煩躁,尤其遇上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會更加不想思考,什麽都不願意想,只求把眼前的重要事做好。此時身邊的人卻無法幫我分擔做決定,我只在自己看重的方面較為執著,其他方面像是吃飯或看電視節目完全可以交由其他人決定。可是他們依然無法乾脆利落地做出決定,還是要我做出反應和行動,這已經擾亂了我的思緒還有情緒。

        可見身邊的家人、夥伴是多麼重要的存在,這無法無視或忽略,要是想突破、保持動力,絕對不能與那些整天將“好”、“隨便”挂在嘴邊的人合作,因爲會變成只有自己在思考和安排的結果,增添自己的負擔。以前天真浪漫的我總以為舒適就是好,陌生就是很恐怖的感受,雖然一遇上不熟悉的人事物就會不自覺感到緊張、擔憂,可心裡深處卻是雀躍無比,因為看到了更多值得學習和探討的地方。孤陋寡聞的自己終於可以學習理解範圍以外的資訊,這是在舒適圈中不會有的感受。舒適圈才是最危險的區域,除非是個意志力堅定,擁有正面思維,渾身上下都充滿各種活力的人,否則就要找到可以一同共進退,能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協助和提供有益信息的貴人或夥伴,要不然就只能滯留在這小圓圈中,不斷掙扎救生。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我在Blogger的日子

        我在2013年正式加入Blogger,但是在2014年才正式開始寫Blog,目前已上傳了177篇Blog。這數量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是很少,若是要認真閲讀所有文章也需要耗上一整天的時間,我曾經試過。重新回顧後才發現,我剛好是在4月1日,也就是愚人節那天放上第一篇文章——《生命的可貴》。當時我對於寫Blog沒有任何概念,只是想寫什麽就寫什麽,沒有任何分類,因爲我加入Blogger的初衷並不是寫作,而是關注本地作者和文友的Blog。至於後來為何會陸續寫Blog,是因為我終於發現了寫作和記錄的樂趣。中學時期我先是在面子書上認識好幾名本地作者,像是Rainy貓靈、伊藤悠等等,那時還沒有這麼多作者出道,本地出版社的關注點還沒這麽高。我那時只知道紅蜻蜓、彩虹出版(七彩書屋)、聯營以及大將這幾間出版社,後來才發現還有魔豆、嘉陽、i悅讀等出版青少年讀物的出版社。

        之後我接二連三認識了其他的Blogger文友,像是牛小流、筆恩、陳家暘、顏俊傑、蛛古力、草本街等等,當時有好幾名文友已是作者,而有些熱愛文字的文友還在向出版社投稿的路途上繼續奮鬥著,偶爾分享一些寫作時的狀態。在認識同爲古晉人的Rainy和Luoka後,我有幸能參加她們的新書分享會,與她們碰上一面,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事。以前的我總覺得成爲作者的路很遙遠,是力所不及的夢,但自從認識並接觸她們後就覺得這不是妄想,這是確實可以實現的目標。我一直以來都持續在Blogger更新文章或是分享一些具紀念性的回憶和重要事宜,Blogger就像是我私人的記錄簿,記載著這些年來的喜怒哀樂。每當看回以前寫的文章時都能找到初心,只爲記錄、分享,用文字和照片述說,純粹喜歡文字的自己。

        可惜的是如今很少人繼續使用Blogger,也有好多作者已經不在Blogger寫文章分享,只能在面子書上關注他們的消息和狀態。有些作者則很低調,很久都沒在專頁上出現過。現在已出現可免費製作的網頁平臺,可自行設計屬於自己的個人網頁,於是許多文字工作者都開創了獨立的個人網頁,Blogger也逐漸被淘汰。我曾經在大學的媒體課上介紹Blogger,那時的網頁界面與現在截然不同,雖然不斷在更新,但是功能跟以往真沒什麼差別,我甚至覺得有些功能比以前稍微遜色了些,我還是比較習慣以前的功能模式。我真不敢拍胸口保證自己會在Blogger上常駐,但我在這裡找到了歸宿感,也已經習慣在Blogger分享大小事情,記錄不同的人生階段。

        本以爲三分鐘熱度的我無法繼續堅持,雖然只是偶爾更新,但我始終不曾離開。我依舊喜歡到其他文友的Blog串門,看看他們寫了什麼内容,其實發現還有幾名文友還在更新文章時,我真是激動不已,這是多麽難能可貴的事呀!於是我才有這機會可以繼續前去拜訪,瞭解文友的近況。Blogger記載了我這六年來的回憶,在那裡我找到了可以自我對話,不受干擾的小天地,可以肆無忌憚地書寫和傾訴,還能隨時查找和重新觀看。我個人還是熱衷於這種簡單、純粹的交流平台,既沒有突然彈出的廣告,也沒有繁雜的界面模式,是我覺得很舒適的分享平台。若未來Blogger被迫淘汰,從Google中完全剔除,我會感到無比傷心,我很希望這平臺能堅持運行下去,並且能繼續提高手機app的主要功能。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忙中帶閑,閑中帶忙

        日常忙碌的人總希望擁有愜意,能每天睡到自然醒,不需要處理一大堆繁雜事情的日子;從事簡單輕鬆或是不需要任何業績的工作者就希望自己能嘗試一些難度較高,具有挑戰性質的工作內容,想跳脫枯燥乏味的工作形態。從這方面就能看出一種現象,人就愛自尋煩惱和新鮮感,可曾想過毫無煩惱的生活將會是多麼無聊透頂?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這話具有諷刺意味,不過我覺得沒毛病,這就意味著人若不累就不能稱之為人“類”,可是當忙忙碌碌的自己如願獲得休息的機會時卻又無法完全放鬆下來,時間一久就會感到苦悶,最終還是會想找事情做。不甘於無所事事的人總覺得該把時間填滿,彷彿什麽也沒做就與廢人沒什麽兩樣。

        仔細一想,以前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一黑就準備就寢,起居生活非常規律且健康。那時候並沒有過多的餘性節目或娛樂活動,不像現代生活這般擁有層出不窮的科技發明和不計其數的娛樂活動。現代人的生活看似無比豐富、多姿多彩,可在這絢麗的人間烟火之下,許多人都做些沒什麼意義的活動。若是一直把自己搞得很“忙”、很“累”,這種忙是不是已經進階變成“盲”了?這種忙已經嚴重超載,沒有精氣神繼續承受和維持,進而對生活產生“盲”的盲目狀態。總以為把一天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就代表自己很充實,不浪費生命的任何一秒,但這些安排都是為了什麼?是否都有意義?是否只為專注的幾個目標前進?這的確是相互矛盾的情況。我認爲平衡無比重要,自己必須在忙與閒之中達到一種平衡,不能只偏袒於單方面的狀態。

        失去平衡只會造成負面影響,既感到懷疑人生,還不能確實體會到充實且具有意義的忙碌感。人一般在一天内完成主要的三件事就已足夠,當然這三件事必須極其重要,並且是實現目標時無法忽略的部分。像我此時的生活模式便是以閱讀、寫作、唱歌和偶爾的運動爲主,其餘的事情就取決於自己是否還有精力完成。若是無法全心投入做好就絕對不要強迫自己去達成,這只會造成心裏的排斥感。真正的成功不只是靠實際行動,還需要靠發自內心的愉悅和積極狀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急於求成只會弄巧反拙。人若長期待在家中就總希望能往外跑;在外工作時就老希望此時此刻的自己是待在家裡休息,不過這其中也包含各種多變的因素。可能工作時間占據了休息的時間,也有可能進入了工作的倦怠期,失去了熱情和衝勁,再來就是沒有新的目標或是向往,下意識就想遠離這些工作模式,好好釐清思緒。

        然而,待在家中的人就會想找些適合自己的工作來做,這現象很常在全職家庭主婦的身上發生,他們總希望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不願受到家庭過多的束縛,想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人的天性,我們習慣於“有事情做”,當無事可做時就會感到心慌、不適,可當遇上了不愛做的事時就認爲自己就該停下來,什麼都不要做。沒人説不可以忙,而是要忙得有意義,不是毫無方向地瞎忙。雖然無需過於忙碌,但也不代表就要一整天都悠悠哉哉,閑著沒事做。閒,不能太悠閒;忙,也不能瞎忙,當執行正確的事情時,或許自己一刻都不想停下,但一定要懂得拿捏投入的時間和期限,該休息的時候就安靜下來,重新調整狀態,在忙與閑之中達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狀態,這樣才能達成長久的效果。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發現天賦之旅》Ken Robinson 著

《發現天賦之旅》(天下文化出版)

讀後感:《發現天賦之旅》Ken Robinson 著


        我一直都對“天賦”這一詞存有好奇,究竟什麽才算是天賦?又該怎麼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天命,該如何挖掘和發現自身的天賦,進而加以運用,開創出更具意義的人生路?這些種種疑問都可在這本書中得到完整的解答。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真實、實在,除了可信度高,也是相當易於理解的教材書。作者除了詳細解釋天賦是什麼;對人們有什麼樣的重要性;從未發現自己天賦的人又有什麼方面的問題,而知道卻無法發揮自己的天賦的人又是因為遭受什麼樣的阻礙,這些作者都有詳細地解釋,教導讀者該怎麽突破現況。

        作者並不是單靠片面之詞來說明人們該怎麼發現天賦,或只是說些激勵人心的鼓勵話語,簡單帶過重要的部分。內容是以循序漸進的步驟來帶領讀者逐漸挖掘自己的天賦,告訴讀者在追尋天命的過程中最該先了解什麼,其中也包括瞭解快樂、幸福和態度等等這些重要要素。值得給予佳評的就是作者在每個章節中都會列出好幾項問題和自我探討的練習,讓讀者自行思考,並按照自己最合適的方式來了解內心深處的自己,繼續瞭解自己熱愛或不熱愛的事情,也包括擅長和不擅長的事,協助需要得到答案的讀者逐漸找到自己心中最明確的方向。

        我最喜歡的部分在於作者充分分享了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例子,也包括了各種不同年齡和階層人士的案例,讓讀者知道自己不管身處什麼環境,或是遇上什麼樣的困境都能靠天賦突破難關,並且找到自我價值,完善自己再幫助別人達成目標。與此同時,作者也告訴大家對於天賦的“頓悟”時間都有所不同,或許一直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的人,在下一秒就會突然恍然大悟或產生一種想要立刻執行的衝勁,這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內容中也提供了各種數據和實驗結果,當然也出現了各種專業名詞和知識,也牽涉了許多心理層面的探討和分析。閱讀完畢後的確讓我獲益匪淺,我也從中發現了許多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可讓我繼續思考,尋找答案,這本書絕對適合一讀再讀。

        該作者在出版這本書之前還出過另外兩本相關的書籍,也就是《讓天賦自由》和《讓創意自由》二書,讓我有種想購買的衝動。我堅信,若是願意按照這本書裏所有的練習來學習、思考、吸收並實際操作的人肯定會有成果。有些句子的確很戳中我的心,我就是那屬於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天賦究竟在哪方面的人,而我在之前從事的行業中也得不到所謂的快樂,總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簡直浪費自己的生命。這本書給了我需要的答案,作者提供的練習和建議也極有意義,讓讀者可以繼續增進自己,繼續用天賦開創更美好的人生,不留遺憾。


書封文案:

15個練習,幫助你發現內在的無限潛力!

不論你正在從事什麼工作、生在什麼環境、年紀多大,

只要你發自內心想要做自己,活出滿滿的熱情與使命感,

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自己無法成功的原因

        我是個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的人,我其實很疑惑不解,爲什麽很多人會覺得我是個自律性極高,知道該怎麽分配時間,並能把所有事情處理妥善的人?事實上我是個意志力特別薄弱,專注力極差的人。若是在娛樂方面的領域,我當然可以耗上一整天的時間持續關注,從早到晚都不會感到疲憊,不成問題。可當遇到重要事務時,我就失去了這些專注力,通過這幾個月的狀態來一一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己並不適合居家工作。雖然處於休息階段,但我有好多事情要處理,但在家寫稿時我就特別容易分心,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完成手頭的稿件。我曾經就跟我媽開玩笑,說:“我們家有著讓人變懶惰的磁場,自然而然就想坐下來休息,什麼事也不想做,就連腦袋都懶得思考,果然是適合退休人士生活的環境。”

        無論是在客廳、房間還是家中的任何一個角落,我總會受到影響,絕大部分原因就在於自己對身處的環境太過於熟悉,認為家就是休息的場所,不必拘謹,只需放鬆。若是在客廳寫作,我的專注點是處於四散的情況,因為這時我就會遇上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她會不斷喃喃自語或是喋喋不休地談論劇中的故事或是人物問題,重點是我媽還會時常跟我搭話,要不然就是每隔幾分鐘就往我的方向看,讓我渾身不自在,但又不便説什麽。即使我很樂於跟我媽一起研究和探討那些影視劇的各種問題,但我也想好好專心寫作,尤其是在撰寫文章時,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擾。但我媽所要談論的問題又極其有趣,還挑起了我的好奇心,有時我媽還轉台看那些綜藝節目時,對聲音極其敏感的我一下子又被吸引過去,結果一篇簡單的初稿都需要花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撰寫,而且最終還是文不對題,完全不知道在寫什麼的情形。

        那我爲何還要選在客廳寫作?主要是不讓自己待在房間太久,導致自己越來越封閉,就連媽媽都見不着我。我也知道這不是客廳的問題,也不是我媽帶來的問題,是我本身專注力太差的關係。但是我真的很需要專注,所以較多時間還是選擇在房間寫作,但是收效甚微,我更容易失去最基本的行動力,不知不覺就會拿起其他書閱讀,又或者拿手機刷面子書、看有趣的影片,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又陷入了自我懊悔之中。為了改善此問題,我決定書桌只留下寫稿所需的器材,其餘無關緊要的東西全丟千里之外,絕對是伸手無法碰觸到的距離,這樣我才能完全專心。不過這效果也沒法持續太久,或許當下的確能完成事情,但效率也不高,而且很快就覺得心力交瘁。對我來說,我是缺乏行動力的人,身邊要是沒人監督或是鞭策就會緩下腳步,另外環境太過於舒適真不是件好事,間接性造成惰性和隨遇而安的心態。遇上此情況又怎麼能實現目標呢?已經安於現況的自己又怎麼進步呢?怎麼能被這些眼前的安逸奪取了本該有的衝勁和創造力呢?

        於是我必須找到解決方案,一旦無法定心下筆寫作時,我就會選擇離開家中,到咖啡館重新調整心態。這時我就不必在意家人的眼光,更不必與其他人有過多交流,也不會受到家裡磁場所影響。那種與世隔絕的狀態才能讓自己額外專注,獨處的時候也會湧現更多平時根本不會出現的想法和感想。每次出門寫稿都認爲只要踏出家門就必須要有所收穫,會產生一種必須完成工作的使命感。這方法確實湊效,但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咖啡館的開銷也真不是說笑的,就算一星期只去一次都覺得有些奢侈,吃不消。可是自己為何那麼輕而易舉就感到鬆懈呢?本該如期完成的事卻猶如蝸牛般緩慢前行。反思後的結果就是——意志力不夠堅定;目標不夠明確;計劃得不夠周全。我知道應該做些什麼,但我並沒有一個完善的時間表來監督進度,每當重新回顧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甚至進度逐漸落後。

        遇上此情況就自然感到焦慮無比和煩躁不安,心裡不斷責怪自己為何就是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為何就無法好好按照計劃進行,當然這些疑問必須要有個解答,我也不想一直都沉浸在自我懷疑的情緒中。這時候就更應該靜心思考,花時間了解自身問題在哪裡,唯有了解自己,才能對症下藥。我身邊的誘惑太多,想做的事情也多不勝數,逐漸無法負荷的時候就會漸漸降低要求,最後可能就是徹底放棄。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會自行轉移注意力,將心思擺放在一些對目標毫無發展用處的事情上,所以至今都失敗的原因就在於除了習慣靠自己,還習慣靠別人推動自己才能辦事。人不可能在一天內就做出改變,這是我心知肚明的道理,當“改變”的想法出現的那一刻就代表這就是作出改變的最佳時機。我雖然很遲才意識到這些問題,但總比沒有自知之明來得好。所謂欲速則不達,要作出改變還是要一步一步慢慢來,首先要加强專注力,再者學會如何安排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表,穩扎穩打地繼續前進。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別當外貌協會

        對我來説,無論是男是女,大家都是視覺性動物,并無差別。比起相貌平平的路人甲,人們更樂於看見擁有帥氣和靚麗外表的俊男美女,年輕人都會說這很養眼,可以滋潤自己的雙眸。不過賞心悅目之下,這些人是否真的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呢?曾經聽過一個説法:外表只是包覆著內心善惡的臭皮囊。可我們始終容易下意識被這軀殼所欺騙,所謂的第一印象無疑就是以人的外貌為主,而我們也很輕而易舉地就先從外貌先入為主,進而判斷這人的年齡、喜好和性格。這時候我就必須提及身上有刺青或紋身的人們,很多人對於這些人存有一些刻板印象,就像戴眼鏡的人大多長得像學霸一樣的道理,那大家對於刺青有著什麼樣的想法?

        不管是年長的老人家還是幼小的小孩一旦看見身上有刺青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認為他們是恐怖的存在,一口咬定他們就是混黑道或是做些非法活動的危險人物。或許以前時代的確如此,可如今的現代人都對刺青有不同的解讀和看法,進而創造出紋身的藝術概念。紋身是流行的象徵和代表,也能成爲一種紀念方式。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分享,那就是一名父親在手腕處紋下他孩子的心電圖;另一個則是女兒將父母年輕時的樣貌紋在手臂上,以紀念她的父母。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爲刺青是以前犯人身上的標志,而紋身是門藝術,不過這也取決於圖樣和設計,若看到後背紋龍刺虎的人或許真不是什麽喜愛藝術之人,但也不能言之過早,或許人家不當大哥很久了呢?

        我從小就認識了身上有各種刺青的人,別擔心,他們並不是黑道,更不是犯罪者,而是我的親哥們。我的兄姐們中,只有我、大哥還有小哥沒有任何紋身,全身乾乾淨淨。我從小就知道刺青這回事,所以即使碰見了渾身刺青的人也不會感到恐懼和害怕,已經習以爲常,甚至覺得那就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我二哥和三哥的後背都刺了一條鯉魚,而二哥的後脖子上還刺有一隻蜈蚣,我姐則是在腰和後背的一小部位紋了線條式的藝術紋身。説到這裏,我記得小時候二哥還住在我們家時,認識的朋友們都不敢來我們家作客,即使來了也不敢過夜,一到晚上就哭著要回家。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怕了我的二哥,以為他是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我哥的長相或許稱不上斯文,但也不至於到豹頭環眼的地步,只能說他們的想像力過於豐富,港劇看得太多。

        如今紋身反而是種很普遍的流行現象,貌似沒有紋身才是與時代格格不入的邊緣人。我曾經遇到好幾個上司,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會一兩個小的紋身,有些即使身穿襯衫依然也能看到手臂或頸項處的明顯紋身。有刺青之人也未必就是個壞人,身上毫無疤痕的人也未必是真真實實的好人。我從事餐飲業時就遇到好多穿著筆挺,看似高級階層的上班人士那種高傲、鼻孔朝天的態度。服務他們時,他們都會挂著一副傲世輕物的神態,語氣充滿不屑,彷彿我們這些服務員是很低等、沒智商的人。在櫃檯付款的時候也是一手把錢丟在桌上,連基本禮儀都沒有,就是標準的斯文敗類,當然這裡指的是一部分的人,並非所有,但這確實是真實發生的事。

        但遇上身上滿是刺青或紋身的顧客,他們說話時的語氣是無比溫柔,就連跟自己妻子和孩子對談時也是充滿了疼愛和珍惜。而且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佩戴各種各樣的金飾品,我看過最誇張的就是戴著好幾條粗金鏈和閃閃發光的金色手錶,他們的錢包滿是現金,完全合不起來。我反而很喜歡這類型的顧客,因爲他們很闊氣、豪邁,不會拖時間,并且立刻結賬,拿了賬單後還會道謝。這些看似兇惡的人其實最友善,看人真的不能只看外表,即使再靚麗的人,說不定內心也特腐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話是有絕對的道理。尤其看過不同類型的人後發現的確如此,所以千萬別成為外貌協會的會員之一,要長期觀察和瞭解細節部分,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音樂夢想的遺憾

        我家裡擺著一臺多年没人使用的舊款電子琴,那臺琴價格不菲,但我爸當年爲了讓我姐練琴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然而全家大小唯獨我姐曾經上過專業的鋼琴課,她是從7嵗開始學習彈琴,而剛好我姐在這方面極有天賦,專注力也很强,她幾乎天天練習,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考至第八級,之後卻在17嵗停止考級,終止了彈琴生涯,從此過著與琴聲毫無瓜葛的日子。得知此事後的我感到驚訝萬分,也曾經問她為何不繼續學習,考到最高等級的鋼琴專業呢?她說當初是爸爸希望她學,她雖然有天賦也樂意學,但她並不熱愛。我著實替她惋惜,與此同時也替我自己感到可惜。我其實從小也對音樂有興趣,特愛在姐姐的電子琴上胡亂彈奏,自以為是個專業的演奏家,可家人都沒發現我有這方面的興趣,於是就錯失了這樣的機遇和時期。

        我家對面的鄰居正是我小學的老師,她是名音樂老師,以前聽了我姐每日的電子琴彈奏後覺得這琴聲美妙無比,於是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彈鋼琴。而與音樂毫無緣分的我,只要到了週末就會聽見徐徐而來的琴聲,一開始都是彈奏一些古典樂,而且手法還相當生疏,琴聲一直斷斷續續,并不是完整的一首曲子,可我依然聽得不亦樂乎,除了自得其樂也感到無比羨慕。幾年後便聽見他們改彈流行樂,前幾天還聽到鄧紫棋的《後會無期》,這再次喚起我小時候時常坐在大門前聆聽他們不斷來回彈琴時的時光。爲何我會喜歡音樂?這就要回溯兒時看卡通的時期,我是受到Tom and Jerry的影響而喜歡上了音樂,準確來説是交響樂。我記得Tom and Jerry中有好幾個畫面是與鋼琴和交響樂有關,我就是在那一瞬間被這些演奏和音樂所吸引,可以不斷重看這些畫面,最後連音樂都能完整地哼唱出來。

        直到中學看了一部日本動漫——《交響情人夢》,我才確實感受到音樂獨有的魅力,還有帶給人們希望、向往和凝聚人心的魔力。該動漫不屬於美型,畫風不太討喜,但故事和畫面都刻畫得相當美好、和諧,總體而言是值得觀賞的一部佳作。故事裏有介紹各種好聽的古典樂,我當時再次對交響樂著了迷,我其實不太注意鋼琴的部分,對我來説鋼琴太過於普遍,太常看見的樂器反而沒有什麽新鮮感。我突然覺得女生拉小提琴也是件帥氣無比的事,尤其是演奏快速的曲調時相當迷人,并且乾脆利落。看了各種樂器後我反而想學些不一樣的樂器,也就是橫笛。其實我也不太記得自己為何選擇橫笛,而不是其他更具特色的樂器。我只是覺得橫笛方便携帶,去到哪兒都能帶在身上,而且笛聲明亮、乾净,既能發出響亮的高音,也能發出平穩如流水的低音。在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就看見一名中國演奏家正吹著橫笛,整體呈現出來的颯和威風凜凜並不亞於小提琴和鋼琴的演奏。

        後來我的確花了很多心思去查尋橫笛類的相關資料,也包括還沒正式學橫笛之前需要有什麼樣的練習和所需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可後來我卻找不到賣橫笛的樂器行。當時只找到西洋樂器,也就是各種木吉他、電吉他、烏克麗麗、電子琴、鋼琴、大小提琴、爵士鼓等等,但這些我都沒有興趣,純欣賞不想學習。後來我找到了橫笛班,以爲能開始學習吹笛時上門一問,老師直接坦言地說我的年紀太老了,已經來不及了。這完全不留餘地的話語讓我的心瞬間碎落一地,老師說話時的神韻和語氣,我至今都清楚記得。若這些事發生於現在,我反而能釋然面對,但那時的我是懷揣著各種向往和興奮,以爲自己已找到可以繼續努力和學習的方向,這一句話完全磨滅了我心中的音樂魂。老師的看點是對的,錯在於我發現得晚,以當時的年齡來學專業橫笛的確像是老人家讀大學的概念,無法强求。沒有踏入音樂領域的確是我最大的遺憾,要是我當初可以學習鋼琴、吉他還是任何一個可以幫自己伴奏的樂器,我説不定可以擁有更多的職業可以選擇,也或許我可以從事更加有創意和具挑戰性的音樂事業,不過這也只是“如果”和“或許”。

        沒了音樂目標後,我曾經一度懷疑自己什麼也不會,也沒有任何特長,内心只希望能像姐姐一樣懂得彈琴,每日勤力練琴自然不會有別的心思再去自尋煩惱。後來接觸文字後發現自己不小心開了一扇小窗,覺得用鍵盤上打字與彈琴有著相似之處,雖然彈琴是當下就能直接聆聽和感受曲子中的美妙,但是打字除了能享受敲打鍵盤時所發出的聲響外,在那之後還能重新回顧自己所寫下的內容,這也是相當療愈的部分。所幸我遇上了文字,撫慰了我失去學習音樂的缺失和遺憾,雖然我在文字上也不專業和成熟,但在打字上我體驗了自由,感受到了在撰寫內容時的平穩心情和自我思考的狀態。但未來我必定要學會幾首簡單的鋼琴曲,想要體驗自己親手彈奏時當下的悸動和觸動感。不過我依然希望我姐能堅持不懈地練琴和彈琴,若她能成爲鋼琴老師或是從事任何與音樂相關的行業,或許我們可以來個你彈我唱的合作模式,創作出別具一格的音樂模式,那將會是什麽樣的場景呢?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嘗試體驗,不留遺憾

        嘗試不同類型的活動以及感受新體驗都是身在地球上的人類本該完成的事,既然都來人世走一遭了,不好好感受大自然,玩一些血脈賁張的極限運動,豈不是白費了生命?目前爲止,我沒見過什麽大世面,也沒去過什麽大城市,活脫脫就是個溫室小花,亦是井底之蛙。雖然如今科技發達,可透過不同方式或平臺來學習和了解未知的領域,但大多只是片面上的瞭解,無法感同身受,更無法準確描述那些經歷或一些細膩的技術活内容,若不是親眼目睹和親身體驗,也只是一知半解,未能瞭解透徹。當然這些嘗試必須是良好且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並非不利於己、傷天害理的非法活動。體驗不就是爲了瞭解人生百態,尋找並完善自我的過程。而説到嘗試,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有一些想做卻始終沒機會做到的事。

        小學時,我對《犬夜叉》着了迷,除了喜歡動漫裏的劇情也很喜歡女主角射箭時的姿態。這讓我萌生了各種想學射箭的想法,可當時我並不知道射箭不是件輕而易舉,一拿起弓就自然會使用的事。那時候很常在購物商場的玩具店裏看見弓箭的玩具,看起來倒是與真實的弓箭有幾分相似,只是大小不同,樣式也不同。後來我決定自己親手製作,不過當然並不是做出真的可以射在箭靶上的弓箭。以前我媽媽會用傘形衣架,也就是一支支伸展開來的曬衣架來曬一些内襯衣物。但塑料材質的支架不久就會斷裂,於是我就用其中一根支架製作成弓的主體,而弓弦的部分則用串連在一起的橡皮筋來代替。至於箭和箭袋都一律使用紙張製作,只要能讓“箭”順利射出去就大功告成,主要只是想知道拉弓射箭的感受。我在兵營服兵役時也曾經體驗過射擊的爽快感,那種打中標靶的愉悅感至今還清楚記得,我覺得射箭也會是同個道理。我家附近就有一戶人家有專業的箭靶還有弓箭,偶爾會看見有人在屋外練習射箭,我可是無比羡慕,只可惜目前爲止沒有找到可以體驗射箭的場所。

        另外我最想嘗試的就是室內攀岩運動,小時候在雲頂高原看見那些穿著全副武裝,不斷往上爬的人就覺得特別英勇和帥氣。尤其是教練親自示範如何進行正確攀岩時所表現的矯健姿態,我更是感到佩服不已。我開始好奇攀岩的難度是在於哪個部分,而站在最頂峰的時候又會有怎麼樣的景觀。我反而覺得從高處重新爬下來是件更困難的挑戰,或許自己根本不敢往下看。以前沒那膽量嘗試,只敢站在外面看那些人奮力地攀爬著,若有機會我必定要試一試。騎馬也是我特別想試試的活動,在電視節目上看見那些懂得和馬兒相處,并與其在大草原上奔騰的專業人士,簡直是充滿了自由和喜悅。馬不是汽車,無法發動引擎,踩了油門就會自動行走,而是需要培養感情,互相認識,再讓馬兒代替自己的雙腳,而自己就變成了馬兒的雙眼。每當看到一些演員在演繹騎馬的畫面時,我都會啼笑皆非和難以投入情境中,因爲大多數都是以替身、借鏡或是後製特效來代替,毫無真實性可言,當然其中也有懂得如何騎馬的專業演員,從頭到尾都能與馬兒和平共處,果然多一項技能就多了一絲魅力。

        高空彈跳也是我會感到頭皮發麻,但又躍躍欲試的項目之一。在那之前我曾經嘗試類似的體驗,不過是短距離溜索,也就是從三至四層樓高的高處直接往下溜至地面,最後是會有一大片的網子接住自己。當時有好幾個人準備好後反而站在原地不敢輕舉妄動,旁人輕碰一下直接嚇得花容失色,最後只能畏畏縮縮地搖頭,放棄挑戰。可我除了害怕,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感,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從高處往下看還是感到心裏一震。或許我有輕微恐高,但這並不妨礙我特別想嘗試的決心,於是咬牙縱身一跳,一路放聲歡呼地溜了下去,他們也順利接住了我。我感到欣喜若狂,明明是眉開眼笑的神態,雙腳卻是不自覺地抖個不停。我不覺得害怕,反而有種暢快感不停在全身來回穿梭,可雙腳就像是離開了我的意識一般不受控制,許久後才停止顫抖,那種在高空中游蕩的感覺真的很值得回味,想重新體驗一番。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其實我也很想試試紅酒或葡萄酒的滋味。雖然我滴酒不沾,但想以品酒的方式了解酒發酵後的味道。雖然目前沒有這樣的機會,自己也對酒精還存有下意識的排斥感,畢竟“酒”這回事造成我眾多的童年陰影,要完全跳脫出來並不容易。不過既然萌生了此想法,那代表我極有可能可以放下這些陰影,開始接觸一些關於品酒方面的領域。以上有些事情看似難以實現,但也不是太過於天馬行空,是真的可以完成的事,只是我身處的環境剛好無法進行這類型的活動,即使有我也無法前去嘗試。但有其中一樣事情我肯定能做到,那就是自駕旅行或游玩。我以前曾經跟父母還有朋友們一起自駕游,但從來不曾自己開車,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我鮮少有機會可以出遠門,而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先前的駕車恐懼症,可現在我已逐漸剋服駕車的恐懼感,所以很想來一場自己自駕,帶著家人一起出門游玩的體驗。每個人心中必定會有幾樣自己想做,但一直沒機會或是不敢嘗試的事,有時是時機未到;而有時是自己還未做好心理準備。對於此時的心態來看,我覺得不要留下任何遺憾,若是自己已有能力、實力和時間,就只差機會,那麼就盡全力爭取和實行,因為不是所有機會都會從天而降。此時不動,待何時呢?


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有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是否真正擁有快樂?是否覺得三餐溫飽;有地方遮風擋雨;身上依然有衣物可以遮蔽就是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否能持久?昨晚看了《發現天賦之旅》後發現,原來經常回答自己快樂的人未必真的快樂,準確來説當下的確是怡然自得的心態,但這不完全代表下一秒依然能保持著怡情悦性的狀態,因爲那是基於現有的心情而定。而真正的快樂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愉悅、幸福還有圓滿,這些暫時性快樂就只是包裹在表面上的假象,像是成績優異的學生會眼笑眉飛;幸運得了大獎的得獎者會欣喜若狂,但這些都是短暫的快樂,是一瞬之間的愉悅感,隔天或許就不會再放在心上,隨著時間流逝也會逐漸看淡,無法長久。

        書中也有提及大多數人對快樂的定義有所誤解,以為擁有數不盡的金錢、有可以相伴到老的另一半或是能出國遊玩就能感到由衷的快樂。通常人都會把快樂建立在虛幻的事情上,這些看似實際其實都是極其虛有的物質要求,讓人們對於難以實現的願望更加奢求,慾望無限放大。話雖如此,人們依然不爲所動,因為那始終不是真正的目標,而是閒話家常中的玩笑或是白日夢裡的妄想。最真實的快樂其實是懂得運用天賦和才能做出貢獻,從中得到滿足感以及成就感。除了置身在喜愛的領域之外,也可靠自身能力做出極大的付出,“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的確不假,這才是永無止盡的快樂之源。雖說知足常樂,但實際上還是要透過熱衷之事才能獲得長久的快樂。

        快樂必須由自己爭取,不能單靠別人給予的物質來獲得所謂的“幸福”和“幸運”。快樂必須由心出發,這的確來之不易,若是無法了解內心的渴求,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永遠都不會感到圓滿和快樂。這就是為何人生不能少了目標,實現目標後的愉悅感難以形容。想達到這境界就必須擁有長遠並帶有實際性質的長期目標,舉個例子,若自己的目標只是考取駕車執照,讓自己能夠在泊油路上合法地駕駛汽車,那只能算是短暫的小目標,只是擁有了當下拿到執照時的自我認可。但如果知道自己擅長教導別人,並且認爲能教得比教車師父還要好時便可以立下更長遠的目標,繼續往這方面繼續學習,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車師父。若能再更進一步成為炙手可熱、人人都相繼搶奪的優秀教車師父,這不僅僅提升了自我價值,還能做出更多貢獻。

        這時的成就感不只是來源於薪資和名聲,而是自己不再是普通的駕車人士,而是擁有專業執照並讓學員們學習良好駕車技術的師父。當看見自己親手教導的學員們能在路上沉穩地駕車,自然會感到驕傲,靠一己之力的努力和爭取才能確確實實擁有至高無上的成就感,這種快樂才能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於是,是否該重新思考自己是否擁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呢?我一直以爲把握當下,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感覺自在和快樂,但事實根本相反,快樂是如此短暫,完成後還是會感到空虛和迷茫,情緒始終沒有穩定的一刻,現在重新認清快樂的本質後便能豁然開朗,知道自己該如何學習快樂,而你快樂嗎?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別讓工作剝奪了生活

        直至現在,叫醒我的依然不是夢想而是鬧鐘,當睜開眼睛那一刻,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文章標題就是《別讓工作剝奪了生活》。此時此刻的我確實沒這資格說這句話,但這是爲了警惕未來從事新職業的自己,叮囑自己別只顧飯碗和前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為何我對此會這麽感慨?因爲我再次回想起舊同事所説的話,她說:“你有了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還到處去玩。”這句話看似平淡,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由此可見以前工作中的我多麼壓抑,既沒有自由,也無法完全投入在生活中。生活本美好,只是工作帶來的勞累、煩亂和壓力已經遠超過這些身邊美好的人事物,導致我無法認清,也不懂得平衡心態。

        每當放工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梳洗或吃飯,而是刷手機、看電視,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想藉此放空自己,清除工作上的負面情緒。這是一種無法改善現況的逃避,心裏開始不斷排斥這樣的生活方式,只希望上班時間能儘快度過。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期間都處於容易失控的狀態,或許旁人看不出有什麽問題,但其實我已經瀕臨崩潰邊緣,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覺得隨時要垮了。日復一日,最後果然無法繼續承受如此摧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從業後必定會有所犧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這些犧牲必須帶來同等的價值才有其意義。

        這時自律和上進心就顯得無比重要,我不是個自律的人,但我喜歡設定目標,與此同時也是特別容易感到罪惡感的人。我這時候才知道是罪惡感間接變成了動力來源,我會為了避免產生罪惡感而盡全力完成所有任務,無論成敗與否,問心無愧就好。我特別害怕失去方向的迷茫感,我不喜歡毫無目的地工作,在工作處找不到歸宿感。我總認爲自己適合隨遇而安的生活,但開始工作後便發現我更渴望進步和成功,渴望能找到發揮自我才能的工作内容,希望能及早發現自身天賦,再藉由工作繼續提升自己。我以前總希望把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現在反而覺得能把生活和工作無縫接軌地連接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若能將熱愛的工作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既不覺得壓力和排斥,還能充滿熱情和動力地完成,那是最無與倫比的事。

        工作本來就與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想達到平衡並不是不可能,只在於能不能掌握、適應和堅持。若是個工作狂,只想一心投入在事業中,不需要有個人生活空間,沒問題,因為那也是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如果是個家財萬貫,不需要任何工作的富家子弟,只想體驗生活,無需過多在意事業上的成就,那也沒關係,這是先天優勢,最後取決於自己還願不願意繼續增廣見聞,而不是只當一個平庸的有錢人。對於想要將生活和工作融為一體,相互兼容的社會人士,首先必須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絕對不能馬馬虎虎找一份自己毫無興趣的工作來糊口,最終只會覺得度日如年,每日都身陷在地獄中,並開始湧現各種負面情緒,也找不到突破口發洩和沉澱,間接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只剩下對工作的應酬、將就和厭惡。

        最良好的工作狀態莫過於能專注並充滿熱血地完成工作,還有閑暇時間可以擁有足夠的精力來享受日常生活。如果樂於挪出剩餘時間繼續專研工作上的事宜,還樂此不疲,那自己確實找到了正確的人生跑道,從此工作不再是千遍一律的工作,而是將工作轉換成自我突破和改善的橋樑,成爲獲取盈利和收穫的興趣。我不想重蹈覆轍,雖然現在暫時可以全心全意只做想做或是想嘗試的事,不必煩惱任何工作事宜,不受任何束縛,也不必在意老闆或顧客的眼光和評價,只需要專心做自己,這是難得一遇的輕鬆自在。悠然自得的日子當然無法長久,當設定的期限一到就必定要邁出去闖一闖。

        或許這些自在生活不復存在,但我還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類型都要騰出時間喘一口氣,好好沉澱和思考,這期間依然要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早晨一醒來就煩惱著如何面對工作和老闆,也不是只想著下班後要躺下來睡覺,什麼也不做。絕不要再讓工作佔據所有的時間,也希望以後在社交媒體上不會看到我抱怨工作上的煩惱,而是看到一些別具意義的分享和佳績。愿我即使身在黑暗中也能看見一絲光明,也不是挂著愁眉苦臉的倦容來面對每一天的生活,而是懷揣著希望和衝勁,繼續天天向上的生活。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從房間看出個人狀態

        在朋友之間,我的房間是出了名的整齊,就連好友都懷疑我房裏的東西是不是都用長尺測量同樣的擺放距離,當然那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我真可以信心百倍地說,我的房間確實整齊,也可自稱為“整潔狂魔”,我可不是只做表面工夫,而是連看不見的部分也打理得齊齊整整。主要是我房間東西不多,擺設品極少,全都是一些主要的家私用具還有電子產品。從這一方面著手觀察便能看出我個人的習慣和處事風格,很明顯我不屬於自由奔放、勇於挑戰的類型,而是拘謹、做事中規中矩的類型。我從小就培養保持整齊的習慣,不喜歡東西雜亂,導致難以收拾的情況。尤其最討厭遇上緊急情況時,東翻西找地到處翻了一遍還是找不到東西放哪兒,而將所有東西處理得井井有條的習慣也順其自然帶進了工作時的狀態。

        自從在餐飲業工作後還加强了整潔的習慣,回到房間也見不得灰塵和骯髒。以前工作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如此勤勞和賣力地打掃和清理店裏的厠所和環境,那麽自家的整潔程度當然也不能差到哪兒去,不可能只顧工作,而忘了自家狀況。於是我更注重家中的整潔情況,只要一賍就清理,每天都是嶄新的模樣。透過自身體驗發現,打掃房間的確是可以調適和改善生活狀態的其中一種方法。房間屬於私人空間,就像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只有自己最清楚和明白這範圍以内的所有事物。打掃房間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因爲保持焕然一新的房間就跟維持自我乾净利索的外觀是同個道理,只有乾净舒適的環境才能帶來正面的磁場,這樣才能在自己覺得舒服的環境下生活。可當房間雜亂不堪,甚至連天花板都出現了一大片的蜘蛛網時,心情就容易感到郁悶、暴躁,最嚴重的情況是待在房間都覺得空氣渾濁,難以呼吸,造成健康問題。

        不是有一個流行詞叫“斷捨離”嗎?這説法源自於日本,許多人都開始采用斷捨離的方式讓生活變得更簡易和清爽。其實每天花一至兩個小時重新整理書櫥、衣櫥或是收藏的空間,可以騰出更多的收納空間,創造新的生活空間,也可以卸下一些負擔。對我來説,斷捨離還有種清除雜念的概念,一旦想要開始斷捨離的行動就代表心裏渴望著改變,想捨棄一些沒必要的東西,重新厘清所有東西的重要性,最後就會知道哪些更值得留下,並珍惜。通過這收拾方式也可間接調整個人心態,讓内心世界與收拾得一乾二净、一塵不染的地方一樣井井有理,沒有多餘的事物,也變得更純粹。房間的狀態可反映自己本身的生活狀態,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房間,有些人是和兄弟姐妹住同間房;有些人則與室友住在一起;有些人或許根本沒有房間,隨地就能睡。

        但我可以明確地說,只要是長期睡覺的地方就能完全展露出個人的内心和生活狀態。若是房間凌亂不堪,四處都能看見還沒丟進洗衣機清洗的衣物,每次起床都不整理床單和被單,只是隨意散亂著,這就代表自己已經承載著一些負面能量。或許自己並不在乎生活的這一塊部分,也或許是根本沒有時間在乎這細節部分,但已不懂得如何維持良好的生活環境,那又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體態呢?或許有些人工作繁忙,無法騰出時間打掃或整理房間,但是一點一點慢慢收拾總能收拾乾净,只要願意花些時間好好打理自己生活的私人空間,必定收穫頗豐。若真無法打掃和清潔,那就隨時準備一個抹布,看到哪處髒了就隨手擦一下。別小瞧這小小舉動,這可以逐漸改善生活的環境,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要學會建立起高品質的生活,而不是將就地過著依然如故的生活模式。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關於報紙

        今天一醒來我媽就問我一句:“要不要試試寫一下?”頭冒許多問號的我才知道星洲日報在今日的報紙上舉辦一項2021年書寫活動,讓讀者在《星洲日報》的空白封面上親筆寫下對於2021年的願望與目標。只要拍照上傳至社交媒體,並加上“2021再出發”和“星洲日報”的標籤,入選的內容就可獲得各式各樣特別的獎品。我毅然決然提筆開始書寫,不過我也是早已定下了今年的七大目標,只要抄寫下來即可。主要是這些目標也沒什麽需要更改或添加的部分,若都能達標的話,我肯定抵達人生的巔峰。回歸主題,我將寫好的目標內容拍好上傳後也順便搜尋了這活動的標籤,想看看其他人都寫下什麼樣的內容,這才發現還沒超過十個人參加此活動。不知是大家還沒定下目標還是只有寥寥無幾的人還在看報紙。

        大多會看報紙的人都是長輩級的人物,像我們習慣從社交媒體上得知新聞消息的後輩怎麼會坐下來好好翻閱報紙呢?小時候我倒是很喜歡看報紙,當然看的都是關於娛樂還有知識類的欄位。以前最常看國際時報,因爲彩頁部分較多,而且還有青少年可以投稿圖畫或文章的欄位。小學的時候還不會用電腦鍵盤打字,只能將手寫稿寄了過去,後來也在報章上刊登了兩篇關於友誼的文章。後來不再訂購國際時報的原因在於報紙頁數逐漸減少,這也代表內容不多,而且黑白頁也佔據了大半的頁數,不怎麼吸引我繼續翻閱。現在家裡唯一會看報紙的人就是我媽,每天一起床就會讀《星洲日報》。我媽不屬於一掃而過,只看標題就算的人,她是真正一字一句地閱讀報紙,無論是大小新聞還是廣告都要仔細看一遍,我媽才是真正熱愛文字之人。

        至於報紙究竟還重不重要,報業在這現代社會中是否還能繼續立足,在修讀報紙課題時我們也曾經探討過這類問題。報紙是否會沒落,不被需要的一天?我當時就覺得報紙具有其重要性和用途。網絡資訊雖然快速,但未必百分百準確,可信度也不高,如今已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成為作者或是新聞寫手,無需專業,只要會寫字拍照就行。於是急於得知最新消息的人們很容易受到這些資訊影響,進而蒙蔽雙眼,分不清是非對錯,即使發現資訊錯誤也來不及修改,消息早已在幾秒内傳至世界的各個角落,要及時停止謠言和澄清事實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最佳的例子就是疫情肆虐的這段時期,網絡上時常出現資訊錯誤的報導,好多不明人士散播不實資訊,誤導社會,破壞大家的生活狀態,可社交媒體上的電子報也跟著報導同樣的錯誤訊息,讓人瞠目結舌。

        快速不一定是好事,隨手可得的資訊根本來不及證實和過濾就貿然上傳,告知天下,一經證實後才得知是錯誤消息,這已經造成損失和降低信賴度的後果。報紙反而成爲最穩定且可靠的消息渠道,每當我需要瞭解重要資訊時也自然而然著重報業的報導,再者就是電台新聞和資訊。以目前的狀態來看,若報紙能堅持下去就能闖出新的一片天。雖然網絡日益進步、推陳出新,但是難保會有網絡系統癱瘓或是虛假資訊越發猖狂的趨勢。我們更需要一個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公開平台讓社會知道最準確的信息。若報業能繼續秉持著挖掘真相,不斷為社會提供正確資訊和時事新聞報導的精神就絕對不會輕易被擊垮,若網絡世界開始崩塌或陷入搖搖欲墜的危機時,報業將會是最穩固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