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舒適圈就是危險區域

        這篇文章所説的舒適圈就是家,在面對家中熟悉的人事物時就會產生自我限制的情況,當然這並不是表示自己必須遠離家鄉,獨自一人生活。但是想要不斷攀升,得到更多機會的人真的會一鼓作氣到其他地區或國家繼續深造或工作、創業。對我來說,家就像高級飯店,亦是沒有煩惱的天堂,也是我的靠山。不只是環境舒適,器材物品應有盡有,身邊也都是熟悉之人,根本不用愁。但這看似完美的一切卻變成了其中一種阻礙,具有束縛和壓迫感,當習慣於目前的環境氛圍時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發覺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何還停留在原地。這只能在重新審視工作和學習狀態後才能發現,要是沒有定期做檢視,或許都不會醒悟,這就是為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從事居家事業。從中我釐清了幾個重點,自己若是想跳脫舒適圈的束縛,首先必須要有外界的推動力,給予自己一種使命感,而不是單靠自身的意志力來支撐想完成的目標。

        比如我每天必須完成一篇文章並上傳網站,要不是沒有在專頁和Blog上更新,我不會有緊張感,也不會一起床就想著要寫什麼題材。若只是單靠我自己的意志力,最終就會產生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到了晚上才快馬加鞭地完成,最後文章内容不充足,文字也都不連貫和順暢,這就是拖的後果。待在家中的唯一好處就是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能休息,也因爲如此顯得時間更爲寶貴和重要。失去了對時間的掌控就很容易產生拖延的習慣,總是下意識認爲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別的事情,但這些真的都只是自己的“以爲”,最終什麽也沒完成。以爲自己只要按照平常的生活習慣完成主要工作就行,卻還是不善於編排時間,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學習。除此之外,當我身處於舒適圈時就很常失去自我思考能力,太過於依賴身邊的人。這時候他們的存在意義顯得異常重要,他們究竟是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否有達到推動自己的效果,還是他們就是阻礙自己的其中一個因素?

        我誠實地說,我家裡人現在就處於生活安逸,沒有過多需求的情況。他們沒有目標,也沒有任何熱忱,缺乏熱情的學習狀態。這種標準的隨遇而安、不慌不躁的性格就造成一成不變的日子,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盯著時間準時吃飯、睡覺的生活。我並非討厭這樣的日子,只是時候太早,這應該是退休人士或是休假時才會經歷的事,不該是現在,於是想完成計劃的我每天都與這些舒適和安逸感對戰,來回拉扯。在家中,我既是享受又覺得煎熬,我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充滿活力,偶爾也會感到鬱悶和煩躁,尤其遇上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會更加不想思考,什麽都不願意想,只求把眼前的重要事做好。此時身邊的人卻無法幫我分擔做決定,我只在自己看重的方面較為執著,其他方面像是吃飯或看電視節目完全可以交由其他人決定。可是他們依然無法乾脆利落地做出決定,還是要我做出反應和行動,這已經擾亂了我的思緒還有情緒。

        可見身邊的家人、夥伴是多麼重要的存在,這無法無視或忽略,要是想突破、保持動力,絕對不能與那些整天將“好”、“隨便”挂在嘴邊的人合作,因爲會變成只有自己在思考和安排的結果,增添自己的負擔。以前天真浪漫的我總以為舒適就是好,陌生就是很恐怖的感受,雖然一遇上不熟悉的人事物就會不自覺感到緊張、擔憂,可心裡深處卻是雀躍無比,因為看到了更多值得學習和探討的地方。孤陋寡聞的自己終於可以學習理解範圍以外的資訊,這是在舒適圈中不會有的感受。舒適圈才是最危險的區域,除非是個意志力堅定,擁有正面思維,渾身上下都充滿各種活力的人,否則就要找到可以一同共進退,能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協助和提供有益信息的貴人或夥伴,要不然就只能滯留在這小圓圈中,不斷掙扎救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