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恐懼帶來了勇氣

        我是個很容易驚慌失措、惶恐不安的人,儘管我的表情動作絲毫沒有這些激烈的反應跡象,但內心深處早已瀕臨崩潰,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處於舒適圈的我一直很希望能突破自我,嘗試新體驗之外,能找到不一樣的可能性。但我遲遲不敢行動,對於未知的未來和事物會下意識感到恐懼,也無法及時舒緩這不安的情緒,一旦覺得自己無法承擔後果的時候就會自動退縮。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而我也明白自己一直都有這方面的困擾。一直以來我都是打保險牌的人,不敢冒險,更不敢做沒把握的事,對我來說,十拿九穩的事我才敢狠下心去做,這樣我才能信心滿滿的想出一套策略來完成這些事。

        可遇上不曾經歷過的突發狀況時,腦袋就會自動關機,恐懼感率先佔領了整個思緒空間,進而無法思考和判斷當下應該做的決定。我此時此刻是超級羨慕小時候的我,沒錯,就是那無所畏懼,整天逍遙自在,不知道什麼叫做“怕”,也不知道什麼叫做“不行”的那個我。雖然是處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但我分得清對錯,從來不曾做過什麼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只要我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即使是難以達成的事,我也會用盡所有辦法來完成。那時的作風就是如此乾脆利落,我真的很欣賞當年的處世態度,無論面臨什麼樣的處境都能臨危不亂,很快就能做出決定,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後來經歷了各種事情後,發現自己不能自顧自地生活,要為其他人著想,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

        越為他人著想,反而越忽略了最真實的自己,後來我也越來越在意旁人的眼光,不斷省思自己的不足。擔心的事情越多,越覺得束縛,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從中學開始就很擔心踏出社會後沒有任何出息,因為既沒有一技之長,也不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害怕自己會一直渾渾噩噩,不知方向在何處,最終以沒有個人價值的方式繼續活著。每當發現自己在做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時,除了懊悔,還有的就是恐懼,只有恐懼才會造成內心的不安感和排斥感。直到如今,我依然有著這樣的感受,即使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我還是會陷入很長的迷茫和徬徨感,很常覺得自己很清醒,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下一秒就會突然懷疑自己,深怕所有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我就是如此缺乏勇氣的人,我所有的勇氣都來源於身邊人的鼓勵和推動,我無法靠自己踏出第一步。我記得小學的時候,華文老師讓我們全班一起朗讀一篇課文,讀完之後老師突然說了一句:“我聽到有一個同學念得很好,可是我找不到是誰,你們再讀一遍。”後來我們又讀了一遍,這次老師目光直直地看著我,說:“我知道是誰了,羅星念得很好,也很認真。”後來老師還讓我參加了演講比賽,那是我首次上台演講,也是第一次在這麼多的學生和老師面前演講。雖然我沒有得獎,但我有了上台的經驗,也體驗了成為眾人焦點時的感受。要不是老師推薦我參加比賽,或許我一直都沒有上台表演的勇氣。

        勇氣的確是隨著年齡消失殆盡,顧慮得越多,恐懼就越大。若是懂得善用這些恐懼是可以轉變成最好的推動力,要是人徹底沒了恐懼,也就意味著對任何事物都不再有深入的感受,不緊張害怕,又何來的期待和專注呢?想得到勇氣就必須先了解自身的恐懼,將這些感受轉化為努力的養分時就會發現,自己一開始所害怕的事情根本都是些芝麻小事,即使是大事也平安度過了,這時自己不但戰勝了恐懼,還將自身的勇氣昇華至新的境界。恐懼不該成為自己的絆腳石,要懂得接納、消化還有釋放它,再奮不顧身往前走,其實勝利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