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Joker》

 海報背景:劇中經典的小丑跳樓梯畫面。

        看完的感言:這是一部黑暗、沉重、現實卻又讓人感到大快人心的電影。Joker——Batman最强大、最難搞定的仇敵,這反派終于出了一部專屬自己故事的電影,多少的DC影迷對此感到雀躍?但這Joker跟我們以往所認識的Joker大有不同。

        此電影劇情主要敘述Arthur Fleck還沒成爲Joker前的故事。多少人瞭解Joker的過去?誰知道這不停大笑,個性直接又冷血的Joker背後的真正故事?但這部電影劇情完全與原著毫無關聯,所以不瞭解Joker或不是DC迷的觀衆都可以觀看。喜歡Joker的粉絲都知道他並不是自願變成“Joker”,是Gotham醜陋的人性讓他逼不得已化成了Joker。

        這部電影很適合作爲心理學方面的教材來研究,劇情里有許多可以探討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很多情節、畫面,看似很普通,卻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奚落、歧視、霸凌,旁觀者的無情,這些都是我們周遭不斷發生的悲劇,而這部電影就讓我們看見這些悲劇后所可能會帶來的“結果”。

        飾演Joker的Joaquin Phoenix相當敬業,他爲了演繹Joker,瘦了20多公斤,他完全投入角色的情緒當中,在導演給他的日記本中記錄這句話:“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罹患精神病最糟的是,大家都希望你沒病。”)而導演也讓這些日記本内容一一呈現在劇情中,可見Joker這個角色不是一般人可以揣摩,太難演繹,但Joaquin Phoenix演繹得相當成功,只可惜笑聲方面不夠穿透人心,可是動作神韻是相當出色的,也還好之後Joaquin Phoenix也回復回以往的身材。


Joaquin Phoenix飾演Arthur Fleck(Joker)

Joaquin Phoenix飾演Arthur Fleck時的形象。

        Arthur Fleck就跟低層的窮苦人家一樣,他勤力工作、學習,照顧他的母親,懷抱著當喜劇演員的夢想,也不傷害別人,衹是自己默默努力著。可是許多人卻因為他的不一樣而歧視、欺壓他,認為他懦弱。他覺得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沒人願意真心聆聽他的心聲,沒人真正關心他、在意他,沒人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他就像被世界討厭一樣,慢慢墮落。他一直都在壓抑自己,强迫自己開心,但事實上,他衹是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覺得這世界如此黑暗。


劇中一開始就看見Arthur Fleck畫著小丑的妝容,流著淚,强迫自己微笑。

        Arthur Fleck有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For my whole life, I didn’t know if I even really existed. But I do, and people are starting to notice.”(“這輩子我從來不確定自己是否存在……,但現在我確定自己存在。”)我對此有很深的感觸,當自己一旦浮現消極、失望的思維模式時,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身爲社會邊緣人的我,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這是整部劇里我最具共鳴的情節。

        Arthur Fleck最在乎的就是他的母親——Penny Fleck,他的母親是他最關心的唯一親人。當他知道自己是被領養且小時候慘遭虐待時,他選擇殺死Penny Fleck。我本來是對此舉動感到不解,爲何他還要殺害這已經中風且不能行動的病患?鮮兒給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他母親是他最大的牽挂,殺了她,他就了無牽挂,他什麽也不怕,也沒人可以傷害他了。沒錯,這也間接説明他已經決定抛開一切,反抗這黑暗的社會現實。


Frances Conroy飾演Penny Fleck

        其中最讓我感到動容的就是當Arthur Fleck誤會Thomas Wayne是他的親生父親時,他沒有太過於激烈的舉動,他前去尋找Thomas Wayne,想要個答案,想要個關懷,但現實還是讓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碎,Thomas Wayne根本就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他無緣無故就變成了一個不知道自己親生父母是誰的孤兒。他對Thomas Wayne喊出的話也相當讓人痛心,“I don’t want anything from you. Maybe a little warmth, maybe a hug dad, maybe a bit of common decency!”(“我不要你什麼,除了一點溫暖,一個擁抱,或是體諒!”)


  Brett Cullen飾演Thomas Wayne

        我只是沒想到,這部電影居然也提及了幼小的Bruce Wayne。我們又再次看到他的雙親慘遭殺害,當然還有那經典的一幕——扯斷的珍珠項鍊,可是這次雙親的死亡卻跟Joker息息相關,這部電影直接將Joker的誕生和Batman兒時的慘痛經歷在同一時間線呈現出來,讓兩個角色之間多了一個連接,就此結成孽緣。可是時間綫并不合理,這時候的Bruce Wayne也才8歲,之後他們還會再次相遇嗎?還會有續集嗎?


Arthur Fleck和Bruce Wayne的邂逅。

        劇情並沒有太多高潮起伏,劇情發展是屬於逐漸鋪陳的類型,而Arthur Fleck接二連三受到的打擊和欺壓一步步導向他找回“自己”的瞬間。這電影就是要我們眼睜睜看著一個本該是平凡人的Arthur Fleck,活活逼成什麼也不在乎的Joker。當Arthur Fleck開槍射殺那些欺負他的人時,我聽到我身旁的女觀衆說:他瘋了。我卻覺得他“醒”了,他已經看透這世界,看透人性,解放了自己,不再壓抑自己,那一刻,我看見他發自內心的快樂。

        不過,這部電影其實有個懸念,結局屬於開放式結局,究竟這全部事件是真實發生,還是Joker自己的想象?畢竟最後的畫面是停留在精神病院,很有可能這一切事件也衹是他自己的想象,就像他想象自己邂逅鄰居的單親媽媽,想象自己上節目的情形,這都是有可能的,就讓我們自己自由想象吧。

        看完這部電影,心裡充滿了各種矛盾,我同情Joker,但我也不能完全認同他復仇的做法,但無可否認,當他殺死所有欺壓他的人時,心裡是很暢快的,大快人心,甚至沒法去討厭這個角色。不過有些場景也增加了觀眾對Joker的喜歡——他並沒有殺那位侏儒Gary,Joker瘋狂卻又理性,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這讓我們的心理更加複雜,挑戰我們心裡的接受度。但對於我來說,這是我覺得很佩服的部分,這劇情非常具挑戰性,挑戰各種灰色地帶。

        這電影完全反映出現實社會的黑暗,挑戰道德的極限,在這黑暗背後就是冷漠無情的人心。人心很脆弱,內心再怎麼堅定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擊垮,再堅固的圍牆,始終會崩塌。如果當時有那麼一點點的關心和關愛,Joker可能就不會誕生。


Leigh Gill飾演Gary,他的出現給劇情帶出一種黑色幽默。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的Joker的人設與原著相差太遠,但轉念一想,這版本的Joker更深入人心,更能產生共鳴,如果衹是按照原著的人設,這部電影可能就會太過於刻板,觀衆也無法對這角色產生任何共鳴或是認可。但有一部分我覺得有些可惜,那就是劇中并沒有對Joker的起名來源作個解釋,爲何Arthur Fleck爲自己取這個名字呢?是因爲他喜歡joke?


Arthur Fleck第一次殺人后的跳舞畫面。

Joker的經典打扮。

        以一個帶觀眾了解反派角色心裡世界的故事而言,這是一部很成功的電影。這不只是讓大家真正了解Joker為何反抗這社會,明白他爲何會做出這些舉動,這也大大提升了Joker角色的魅力。如果電影有續集的打算,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鋪陳,真希望會有續集,讓我們看見這新崛起的Joker如何與Bruce Wayne(Batman)展開新世紀的心理對決。


“I used to think that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我本來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但我現在發現其實是一場喜劇。”)

        在最後我最想説的是,這部電影非常不適合給一些有著負面情緒的人觀看,因爲這劇情的確會無形中影響自己的情緒,這劇情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雖然人性險惡,但人們還是不能將犯罪合理化,看完電影可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追崇。


註:該圖片與照片皆取自網絡。文章衹代表個人立場和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